中小学教育减负该减什么?如何确保减负增质?这里或许是答案

为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几十年,国家政策文件也不知下了多少道,几乎各种招也想尽用尽了,但总是收效甚微。何故?

中小学教育减负该减什么?如何确保减负增质?这里或许是答案

对减负认识不清起争执

时至今日,这个“负”不仅不能减下来,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2018开年,教育部频频出手减负,但很多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心声却是“减负是寒门的一场灾难”,就是连广大的教师群体之中,也有部分人认为“减负是乡村教育的灾难”。为何出现如此对立的看法?在笔者看来,从教育顶层至民间,对教育减负的缘由、终极目标、内涵,以及减负之后该怎么干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实施起来自然有点茫然。也正是因为此,来自各方的减负阻力不能排除而不达。

出现严重教育过度和不良

教育的全部内涵绝不仅仅是几门文化课,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也不能仅仅凭借几门文化课的分数来确定。教育的内涵是无比丰富多彩的,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抛弃以应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方式后走向更全面更多元。但是,这几十年来因为对把几门文化课的教育当成教育的全部,把评价几门文化课的应试成绩当成对整个教育质量的评价,因而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课教育过度和极端的应试教育。而且,伴随着严重教育过度和极端应试教育而来的是其他教育的严重教育不良和素质教育的极度匮乏,以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可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育必须减负的全部内容

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只要是以提高应试分数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都是应该教育减负的内容;只要是超出了学生需求的一些文化课教育就是教育过度,就是教育减负的内容。超出大纲,超出文化课合格成绩标准的非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特别说明:非自主选择的被教师家长等强迫学习的内容也属于需要减负的内容,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则不属于),频繁的考试、没完没了的刷题或堆积如山的作业都是教育减负必须要减掉的内容。

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讲,需要对当前中小学教育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应试教育清理,剔除应试教育的所有教育内容、禁止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所有思想理念和方法手段。与此同时,国家层面还需要确立作为未来合格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和素质素养等教育内容体系与标准,确立培育和发展未来人才所必须的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和手段方法,以供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们参考。

增补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

减应试教育和过度教育之负,增补全面的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之必须!就目前来讲,中小学校减负之后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应放在其他几门长期被应试教育忽视的课程教学上,让其达到合格标准,比如体音美、信息技术、劳技等课程的教学;放在增加中小学生更多的校内校外实践活动上,以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比如扎实开展好校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校外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放在依据学生潜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培养上,让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一门或多门专长,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比如组建五花八门的兴趣小组,聘请专业人士或行家里手进学校当兼职辅导教师等。也只有这样全面全方位且内容均衡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只有这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且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减负,不仅负担能真正减下来,更重要的是能扭转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理想教育迈进,实现整体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之目的。这也是教育减负的终极目标!

当然,要实现真正的减负后的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必须要彻底变革中高考招录制度和教育评价,这才是减负的根本!其他的譬如整治校外培训班云云都是舍本逐末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