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減負該減什麼?如何確保減負增質?這裡或許是答案

為中小學生減負喊了幾十年,國家政策文件也不知下了多少道,幾乎各種招也想盡用盡了,但總是收效甚微。何故?

中小學教育減負該減什麼?如何確保減負增質?這裡或許是答案

對減負認識不清起爭執

時至今日,這個“負”不僅不能減下來,而且還有愈演愈烈之勢。2018開年,教育部頻頻出手減負,但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心聲卻是“減負是寒門的一場災難”,就是連廣大的教師群體之中,也有部分人認為“減負是鄉村教育的災難”。為何出現如此對立的看法?在筆者看來,從教育頂層至民間,對教育減負的緣由、終極目標、內涵,以及減負之後該怎麼幹的認識都比較模糊,實施起來自然有點茫然。也正是因為此,來自各方的減負阻力不能排除而不達。

出現嚴重教育過度和不良

教育的全部內涵絕不僅僅是幾門文化課,衡量教育質量的好壞也不能僅僅憑藉幾門文化課的分數來確定。教育的內涵是無比豐富多彩的,教育質量的評價需要拋棄以應試分數為唯一評價方式後走向更全面更多元。但是,這幾十年來因為對把幾門文化課的教育當成教育的全部,把評價幾門文化課的應試成績當成對整個教育質量的評價,因而出現了嚴重的文化課教育過度和極端的應試教育。而且,伴隨著嚴重教育過度和極端應試教育而來的是其他教育的嚴重教育不良和素質教育的極度匱乏,以此引發了一系列的不可解決的教育問題。

教育必須減負的全部內容

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只要是以提高應試分數為最終目的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都是應該教育減負的內容;只要是超出了學生需求的一些文化課教育就是教育過度,就是教育減負的內容。超出大綱,超出文化課合格成績標準的非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教育教學內容(特別說明:非自主選擇的被教師家長等強迫學習的內容也屬於需要減負的內容,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則不屬於),頻繁的考試、沒完沒了的刷題或堆積如山的作業都是教育減負必須要減掉的內容。

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講,需要對當前中小學教育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應試教育清理,剔除應試教育的所有教育內容、禁止繼續沿用應試教育的所有思想理念和方法手段。與此同時,國家層面還需要確立作為未來合格現代公民所必須的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和素質素養等教育內容體系與標準,確立培育和發展未來人才所必須的教育內容、教育理念和手段方法,以供全國中小學校和教師們參考。

增補全面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

減應試教育和過度教育之負,增補全面的素質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之必須!就目前來講,中小學校減負之後的空餘時間和精力,應放在其他幾門長期被應試教育忽視的課程教學上,讓其達到合格標準,比如體音美、信息技術、勞技等課程的教學;放在增加中小學生更多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上,以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和水平,比如紮實開展好校內的各種實踐活動和校外的多元化社會實踐活動;放在依據學生潛質,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個性培養上,讓每一位學生有自己的一門或多門專長,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比如組建五花八門的興趣小組,聘請專業人士或行家裡手進學校當兼職輔導教師等。也只有這樣全面全方位且內容均衡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只有這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權且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

這樣的教育減負,不僅負擔能真正減下來,更重要的是能扭轉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理想教育邁進,實現整體提高基礎教育質量之目的。這也是教育減負的終極目標!

當然,要實現真正的減負後的全面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必須要徹底變革中高考招錄製度和教育評價,這才是減負的根本!其他的譬如整治校外培訓班云云都是捨本逐末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