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谨以此文献给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和不大不小的朋友!

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我家住在村最西头,孤零零的一座房子,与本村土著的老王家和老陈家隔了好远。家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小河弯弯曲曲从村北面绕过后村庄去往不知什么样的远方。河的最南端就紧邻着我们家,通过一条一人可跨过的小沟连接了全村的田地。天干地燥的时候,借助踩水车,将河里的水通过小沟将水打到田里去,看着大人们站在踩水车上踩水,我很想上去一试,可是,我的个子不够高,手吊在上面脚够不着下面的凸轮,脚踩上凸轮手又够不着上面的拉杠,所以我只好永远站在一旁干看,看那水喷着白色的水珠在凸轮下翻滚起伏,大珠小珠落玉盘。

黄梅季节来临,水势就调了个,田野里的水绵绵不断地经过小沟流向河里,河里的鱼儿就顺着小沟往田里游。若干年后,当我读了点书,才知道,鱼永远都是逆水而行的,因为逆水划过,对鱼鳞而言是顺抹,就像人接受按摩,温顺而妥帖;而顺水,对鱼鳞而言是逆袭,鱼会疼。我跟我的那些同学们站在沟边,看着溪流中争先恐后逆水而上的鱼,开心极了:小样!不久就会成为我们的美餐了。从河里逆流而上的鱼,没有别的出处,唯一的到达地就是稻田,稻田,稻田。黄梅季节,秧苗插下去不久,稀稀拉拉的,稻田里哪边有些什么动静,站在田埂上看得一清而楚。稻田里水不深,鱼背通常呈青灰色,一条线在游动,我们只需拿个小网兜,瞄准目标,直接下田里抄就行,如果没有网兜,用手直接捉也不错。至于在那泥田里是不是跟鱼追逐最后把自己也搞成像泥皮蛋一样,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我奶奶经常疑惑地问我爸,说你女儿是不是前生是男孩子投的胎,只是出生的时候跑得太快了跑丢了。

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周末在培训机构上课,有个男生跟我说:“老师,又要补课,我不想补课,可是我妈非要我来补。你小时候要补课吗?要写作业吗?”老师小时候不要补课,当然,写作业肯定是跑不掉的。

我小时候放学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写作业,而是拿把镰刀提个篮子,去田野里割草,我们家的猪啊羊啊,它们的食物全都仰仗着我呢。爸妈在生产队干活,起早贪黑,一天下来都快累死,自然是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干这事的。我奶奶从上海下放前是大小姐出身,就是人们口中那个时常把麦子当成韭菜的一类人,下放时已经人到中年,所以什么农活都不会干,她除了做饭前去自留地里割菜回家,别的时候从来没见她下过农田。就这样我妈还说她经常弄错,把没成熟的菜割了,成熟的菜反倒不知道。好在她还没把别人家自留地里的菜割回家,实在已经是不错了。家里还有个妹妹,所以打猪草割羊草这样的事,非我莫属。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

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当年好多的农田的田埂上都是割得三面光的,不让杂草蔓延到地里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割草其实也是一个很难的事,得抢,动作慢就抢不到,得跑到很远的地方才有。我们村子里跟我同龄的同学六七个人,一起放学一起拎着个空篮子出去割草,看到一块草多的地方那是扔下篮子就要下刀子抢的,动作慢了就被别人抢去了。这么一抢,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刀子稍不留意一滑就割在手上。积年的劳动在我的左上留下刀疤无数,一些深的妃痕三四十年过去至今清晰可见。若干年后,当我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每当她拿着削笔刀削铅笔那那笨拙的动作,我的心总是揪着,生怕那刀子削着她的手,仿佛我当年割草割着手一样,当年的疼痛感似乎还没有散去。尽管如此,我也不想越俎代庖,替她削笔。

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回到我学生问我的问题,割完满满一篮子草回家,第二天猪和羊的草料都有了,当然还得写作业。四十年前农村停电是常事。家里点的油灯煤油是要凭票买的,得省着用。母亲总是将灯芯拈到刚刚适应能看得见写字就行,并且将灯靠着尽量离我最近的地方,而她则坐在一旁纳鞋底陪我做作业。现在想来,如果有一个人能把那个画面画下来,绝对是一幅很美的亲子图,各有其事,各不相扰,哪有现在所说的“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童年经历的那些事想起来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夏天天黑得晚,割完猪草回家天还没黑,同学们都喜欢跑到我家来做作业。因为我做得最快,他们不会做的就来借鉴。我似乎也乐得以此跟他们作交易。我第一次看《红楼梦》,就是帮同学做作业换来的书看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非常能体会那样的感觉,因为在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除了语文数学教科书,想要找出第三本书来都非常难。以至于到现在我总感慨自己书读得太少,不能怪我,要怪就怪那个时代。然而,在那样的时代里,除了没书可读,其他一切的一切想起来都是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