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上,學生給我上了一課

上個星期的作文課上,我走進教室後,打開備課本,撕下了一張紙。我將這張紙舉得高高的,待每一個學生都能看清楚後,才在全體學生的注視之下,把這張紙撕成了八片,然後,再將手中的紙片丟在了地上。做完了這一切,我要求學生根據我的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應該說,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作文題。正如我所想象的那樣,一些學生在作文中寫道,老師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教育我們不要隨便撕紙,亂丟紙屑。我們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改掉不好的習慣。也有的學生由此生髮開去,寫到了要有環境保護意識,要養成節約的良好品質。

正當我為學生理解了我的意圖而暗自高興時,卻看到了這樣一段話:老師這樣做的動機,無非是為了教育我們不隨便撕紙,不亂丟廢紙。但是,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理解,老師為什麼自己撕了紙並且把撕碎了的紙隨手丟在教室裡呢?要知道,那一張紙可是造紙工人造出來的,凝結了工人們的勞動啊。老師怎麼可以這樣不珍視工人們的勞動呢?難道因為是在教育我們,老師就可以將資源白白地浪費而不心痛嗎?這和他平日裡所說的要愛惜紙張,愛護環境是多麼不一致啊。我們真不理解,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

坦率地說,讀這一段話時,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那種強烈的震撼甚至令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且,在一個班級裡,持這種觀點或看法的學生竟有六個之多。這也就是說,這六個學生分別對我的隨便撕紙、隨意丟紙的行為提出了自己的批評意見。

就事論事地說,我撕紙丟紙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陋習給予關注,引發他們的思考,並讓他們用手中的筆加以評析。但是,我卻選擇了在現在看來如果不說是錯誤,至少是欠思考的做法。原來,我只注重了教育的功效,卻忽視了教育的形式。而被我忽略了的形式,其實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還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方式,是更為有效的教育。我們不是每天都要說榜樣的力量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嗎?但是,我卻在細小的枝節上,忽視了自己的動作行為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身為教育者,凡是對學生成長不利的,或者是可能給學生造成一定影響的,要格外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