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

用户65825501629

这事追根溯源,得从九一八事变说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继而逐步开启全面入侵中国的行动,军事力量迅速向中国东北集中,同时威胁到了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安全。作为自建国伊始就时刻担心帝国主义势力吞并自己的苏联自然是高度敏感,其国家战略一直是围绕应对帝国主义势力而制定。更何况此时已是深陷敌对势力包围圈,自然不敢马虎大意,当然也在酝酿应对之策。

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增加了日苏开战的风险。同时也给苏联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且看斯大林这个高明的战略家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是军事力量开道,从九一八事变起到1935年,苏联不停地增兵远东。到1935年底,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总兵力达24万人,装备坦克850辆,飞机500架,潜艇20艘,较1931年时兵力兵器扩大了3—5倍,还有扩大的可能。而同时期的日本由于中国国内抗日力量日渐增强,牵制了日军兵力,因而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还不到8万人,武器装备更是远逊于苏联。即便是对苏开战进行总动员也不会超过50万,而且还要应付在东北活跃在白山黑水间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抗日义勇军。日本军部因此产生了北进与南进分歧,日军在华北频频得手,兵锋直逼北平。日本军方多数人主张南进,迅速解决中国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日本向南发动了全面入侵中国的七七事变。苏联也没有闲着,大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援助中国,又积极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让日本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

东方渐渐稳定后,苏联开始经略西方。先是与英法谋求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成,反而招致英法祸水东引政策出笼。于是谋求与德国媾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正当苏联准备在东南欧大干之时,缺乏战略头脑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坎冲突。苏联人毫不示弱,调集重兵反击,全歼关东军一个精锐师团。

诺门坎战役后期,即1939年9月1日,德军全面入侵波兰。根据苏德协定,苏军应占领波兰东部。于是在诺门坎战役结束第二天即9月17日,部署在苏波边境的60万苏军随即开进波兰与德国一道瓜分了波兰。随后德军向西横扫西欧,苏联则兼并波罗的海三国与东南欧多国的部分领土。西部趋于稳定,苏联又开始准备解决东部问题。

日本自武汉会战后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苏联却主动与日本媾和,且条件十分优厚。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中止对中国的军援、有偿转让中东铁路。同时日本承认外蒙古独立国家的地位,双方于1941年4月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利用军援中国拖住日本,有效确保了远东安全,之后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力推日本南下与美英冲突。

到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激战正酣时,日本在中国长沙与中国军队大战,同时注意力又放在了东面的珍珠港和南面的南太平洋,根本无力也无心再顾及北进与德国夹击苏联的事了。


世纪战争大揭秘

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日本为什么要在1941年秋天去帮助德国北上进攻苏联?有什么好处?

德国的对苏作战同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时一样,事先未给三国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对大岛大使说:“对苏战争是德国自己下决心进行的战争,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国之间对战争的指导没有直接协作。

俄军对苏战争遭到挫折以后,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才力劝大岛大使,希望日本也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说这是在东亚除去苏联的好机会。

但是在1941年初,美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了几个必须完成的要求,否则就会在当年8月,全部冻结日本海外资产,对日本进行最严格的石油禁运,并且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这些条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须立刻从中国撤军,并且不能索要赔偿和割让领土。否则,美国就立刻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

而日本拒不撤军。几个月的谈判毫无进展。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终于采取了决定性行动,下达总统行政命令,对日实施贸易禁运,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两天后,又冻结了日本全部在美资产。

在石油和战争物资储备告罄之前,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对美开战。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北上苏联,因为在40年代,西伯利亚油田还没有发现,西伯利亚大油田是60年代才发现,70年代正式开采的。

那么,日本要想获得石油和资源,就只有一条路,南下与美国开战。在 1941年,日军北上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除非能在2年之内打到高加索去抢石油。而且,还能顺利的把石油运回日本,毕竟在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的1941年8月,日本只有最多维持2年的石油储备了,一旦耗尽,没有补充,就只能举国投降了。


深度军事

日俄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日本面对土地如此辽阔的沙俄是既鄙视又畏惧,而日本的野心是占领中国东北并殖民那里,日本把中国东北看作是自己的国土,甚至提出满洲是帝国的生命线这样的论调。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政权,这样,日本由与原先对峙的沙俄转变成了布尔什维克的苏联,同时,也由原先腐败的沙俄军队转变成了有着坚定政治信仰,英勇无畏的苏联红军。随着作战对象的改变,日本也必须相应对东北的军事部署做出调整。最显著的部署就是设立关东军,该支军队不仅直属参谋本部直接指挥,而且装备优良,使命特殊,是日本放在中国东北用以进攻苏联的主力。关东军的设立与日本对苏方针有着很直接的关系,1936年8月广田弘毅内阁制定《国策基准》,把苏,美作为主要威胁。由于日本与苏联有着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又与法西斯德国是军事同盟国,故而,日本和苏联,乃至德国都把关东军看作是进攻苏联的军事力量。

1940年6月随着德国对西欧大陆战役的全面胜利使得日本皇道派军人狂躁,焦虑不安,陆海军从上至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快速结束在中国的战争,把军力解脱出来立即发动参与瓜分世界的战争。陆军中的一部分军人认为应该对苏联用兵。但遭到海军和部分统制派陆军军人的反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一年前的“诺门坎事件”,日苏在中苏边境地区交战,日本惨败。通过这场战役使得日本领教了苏联红军的强大战力。原先日本的挑衅就是认为苏军与沙俄军队一样,也可以轻易被日本击败,在战术上轻视苏联红军。所以就贸然发动了军事行动,通过军事行动试图再次探测苏军的实力,但遭到苏军的强力回击,损失极为惨重,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被撤职,列入预备役。日本是个十足的机会主义投机国家,对苏联朱可夫的进攻和毁灭性的打击印象深刻,内心惊惧,恐慌。已经不敢再挑事发动对苏的大规模战争了。但掠夺和瓜分别国领土的野心却并没有收敛,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了南洋群岛诸国,尽管那里是英,法,美,荷的势力范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德国击败了这些除美国以外的国家,而日本与德国又是同盟国,况且,南洋群岛诸国又有着日本需要的各种战略资源,同时又可以切断中国的外援,除了美国的军力外,日本认为其他都是小菜一碟。1940年7月在日本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大本营和政府联合制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的决议,确定了日本在欧洲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势下的对外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针。同时也确立了日本要向南“发展”的军事战略。由于苏联非常明确其主要威胁来自德国,需要稳定其远东边境的所谓安宁,而日本也同时需要与苏联取得暂时的和平,以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好让日本全力南下与美英争夺南洋殖民地,所以,1941年4月,日苏两国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至此,日本可以全力南下了。

1940年9月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正式拉开了与美英争夺太平洋诸岛国的序幕。1941年6月德国突然闪击苏联,并快速进军,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这一重大事件又一次深深刺激了部分陆军军人,他们向大本营提出在中国东北靠近边境的地区举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以作入侵苏联的准备并试探苏联方面的反应。但日军高层仅仅是将此次挑衅限制在演习范围内,以避免事态扩大,因为万一遭到苏军的反击那么日本军队将无法承受。当然,这也是苏联的意愿,因为这时的苏联正在遭到德国军队的闪电袭击,正在节节败退,无法再在远东与日军打一仗。不仅如此,陆军的激烈行为还遭到了海军的激烈反对,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和积极向南扩张,召开了由日本天皇参加的大本营御前会议,讨论的结果最终决定全力向南发展,对德苏战争则采取观望的态度。

所以,在诺门坎事件后,日本已经基本不敢再染指苏联的远东地区,只能向南扩展。日本尽管是德国的同盟国,但根本上有着自己的侵略利益,不可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法西斯德国火中取栗。在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的时候,世界正在屏住呼吸盯着苏德两国的决斗!日本也不例外,它也要注视着战局的变化,赌注不能随意下,否则,将血本无归,而这样的教训日本是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的。


emwm2009

日本倒是想帮啊,或者说,日本倒是很想借着小胡子打到莫斯科的机会在背后偷一波塔,北上苏联捡洋落去,奈何……

鬼子在捣鼓出“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与地缘政治回旋余地越来越少,对外实施战争扩张的诉求不断上升。就下一阶段的扩张方向而言,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一是“苦练内功派”,以战略家石原莞尔为代表,力主日本依托现有的“伪满洲国”基地,

将东北、朝鲜、日本本土联成一片,充分发挥资源地带的优势,打造出一个产业集群,待发展较为充分后同英、美等国争夺太平洋制海权,促成日本成为一个海陆二元型帝国;二是“惩膺暴支派”,可以说是“苦练内功派”的升级版,以昭和参谋和“扩大派”为代表,他们的诉求是现在日本国内矛盾深重,必须立刻打出去,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中国,再转入“苦练内功、意图决战”;三是“北上征苏派”,又称为“北上派”,以捣鼓出“关特演”的东条与板垣征四郎为代表,意图争夺苏联的滨海边疆区乃至后贝加尔地区,至于战略目的十分不明,可能是出于彻底消除苏联对“伪满洲国”军事威胁的考虑;四是“南下讨英美派”,以捣鼓出“北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的富永恭次、佐藤贤了等人,还有后来的开战派为代表,要求一波流攻占南洋资源地带,寄希望于第一波打趴下英美鬼畜之后米国能和鬼子缔结“光荣合约”。几个派别既互相掣肘,又互相关联,勾心斗角的撕逼和合作就这样贯穿了整个30年代的日本大本营。

但是随着1937年的“七七事变”导致“惩膺暴支派”取得了胜利,鬼子的扩张方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中国大陆一带,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大陆巨大的战略纵深与无休止的消耗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鬼子的军力和财力,高昂的占领费用与从中国的土地上攫取的东西根本不成比例不说,指望着“迅速打垮中国”再“掉头回去跟英美鬼畜决战”的打算落了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里去了,还怎么北上去抢苏联的洋落去?

其结果就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鬼子的“白兵主义”和孱弱的火力在苏军坦克与重炮的威力下被毫无悬念地教做人,北上跟苏联刚正面的打算被兜头一盆凉水;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后鬼子一瞧机会来了,以东条陆相为代表的势力又忙不迭地想北上征苏,结果就是1941年7月的“关特演”计划,该计划的要义是待苏军远东方面军向西线战场调动集结后,集结25个师团大约70万兵力横扫苏联远东地区,一是作为小胡子的策应,二是赶快抢一波滨海地区作为新的战略后方。但是俗话说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鬼子为“关特演”准备的大约70万兵力不假,但是只给50万人提供了堪用的武器与冬季装备,为进攻苏联所准备的弹药、油料、备品也是严重不足。计划之草率与异想天开弄的昭和天皇都极为郁闷,接连质问东条陆相“此为何意”,而东条陆相的回应更加爆炸:“进攻苏联的目的我们还没开始考虑。”

既然进攻苏联的计划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那最后肯定就演不下去了。再加上远东地区的苏军始终没有向西线开始军事运输,初始作战条件始终无法达成,“关特演”自然就只能无果而终了。随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准备亲自下场,对日本的包围圈“ABCD”开始不断收紧,鬼子不得不再度调转枪口南下跟英美抢夺南洋资源地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攻击苏联的问题就更加没人再提了——小胡子的军队在莫斯科城下困苦不堪之时,小鬼子的南进兵团正在印度支那地区自我感觉良好呢。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军武次位面

说到二战日本和苏联那些事,有一场战役不得不提-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改变了日本对苏联的看法,直接影响了整个二战期间的日苏关系。

图为日俄战争时期的漫画,当时没人看好日本

其实日本对苏联态度极为复杂,明治维新后日本日益强大,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亚洲,不再局限于曾经视若神明的中华帝国,他们的目标是世界强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获取世界列强的认可,那么找一个真正的强者打一仗就必不可少了,而这个强者就是当时的沙皇俄国。日本俄国爆发的日俄战争,经过浴血厮杀,日本举国之力最终在陆战和海战上全面战胜老牌强国俄国,自此以俄国为踏板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图为苏联坦克部队

自那之后,日本终于成了世界强国,而沙皇俄国紧接着爆发了十月革命,日本竟然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足未稳时扶持反对势力也就是白军。所以说日本与苏联在历史上早就成了老冤家。日本觉得我打败过俄国,现在就能再次打败苏联,这就是诺门坎战役爆发前的日苏两国态势。

日本狂热军国主义分子辻政信,诺门坎挑衅苏联的主要策划者

在二战时期,日本还有个特点:军国主义到了疯狂的地步,军队中的狂热分子经常违抗大本营的命令进行各式各样的军事冒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样直接导致了日军上下均高估了自己实力。在占领北平、南京后,日本觉得中国战事已经大局已定,所以接下来就该选选下一个目标了。当时二战还未全面爆发,日美关系还算正常,于是离得近、又自认为实力逊于日本的苏联成了新的目标。

图为诺门坎的苏军部队

诺门坎位于中蒙交界,战役自1939年5月11日打响,至9月份停火,由于名义上冲突双方主角是蒙古国和伪满洲国,所以日苏双方并没有宣战,这次战斗也更具有挑衅和试探的味道。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损失2.5万,日军损失1.7万,苏军损失的坦克装甲车辆等装备也远远大于日军。苏军最高指挥长官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将军,可以说单看数据日军并没有吃亏,而且还占了上风,尤其对方还是朱可夫,怎么看都是赢了,但结果却是日本彻底打消了在与苏联动手的念头。

图为诺门坎向日军冲锋的苏军坦克群

在诺门坎,朱可夫才用的战术比较简单:你打掉我10辆坦克,我再增派20辆,你打100发炮弹,我就打1000发,总之一句话就是源源不断、铺天盖地。打着打着,日本人终于发现了,自己不可能打的赢,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苏联强大的国力,他们拥有漫山遍野的坦克、遮天蔽日的飞机和勇敢强悍的战士。有人觉得此战是朱可夫的污点,其实不然,他就是要用这种不计代价的战术让日本清醒:苏联不是沙皇俄国,现在的苏联不是你能惹得起的。

苏军缴获的日军94型坦克,当时日本装甲力量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事实也正是如此,见识了苏军强大的实力和强大的国力后,就连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清醒了,不可能打得过苏联。所以无论后来日苏打的如何火热,日本都没敢轻举妄动。


军事新观察

首先在诺门坎战役前日本曾经有过北进的计划,就是以中国东北和远东为跳板,进攻苏联。德国在苏联在东线战场打得如火如荼,希特勒也曾要求日本与德国两面夹击苏联。但是日本最终没有北进,而是选择了南下。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诺门坎战役后,日本意识到与苏联远东集团军交战,胜算很小。虽然在日俄战争中日本胜过,但是苏联的实力已是今非昔比。首先日本无论是在大口径火炮还是装甲力量上,都远输苏军,日本在诺门坎和张鼓峰的试探性攻击都没有占到便宜,还使日军领略到了苏联大炮主义的厉害。所以日军对苏军还是有所忌惮。后来还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再有苏联经过情报验证,日军决策层没有进攻苏联的计划,这就使苏联调动了远东的几个集团军来填补苏德战场的大量人员消耗。


第二,当时日军陆军主力在中国战场,虽然东北有其精锐关东军,但是日本若要进攻苏联,日本陆军就要陷入两线作战,兵力必然会分散。何况又没有绝对胜算。而日本最强大的恰恰是海军,何况进攻苏联后就算成功了,日本得到的是什么?西伯利亚贫瘠的土地和严寒。而东南亚恰恰有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所以,可以想到日本本土资源的贫乏,这就需要东南亚大量的资源去维持战争。

第三,当时东南亚大部分是英法殖民地,当时英法忙于西线战场,无暇东顾,给了日本可乘之机。当时美国已经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并且加入同盟国的意向明显(给予英法大量援助),日本若要南下和美国必有一战,就算日本不对美宣战,时间不长,美国也会对日本宣战,日本想不如先下手为强,占取战争主动权。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试图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这就导致了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可以说日本进攻美国虽然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综上所述,日本军部经过深思熟虑,并不是脑袋发热,决定进攻美国。以取得先机。初期,日军攻势势如破竹,横扫东南亚。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招惹美国这个巨人就注定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纯手打,只是个人分析,希望大家多指点。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带给您喜欢的文章。谢谢支持!


络西凉

为啥日本不帮忙,我觉得多半有如下原因。一呢,日本被苏联打出阴影了。话说当初日俄战争,日本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得沙俄溃不成军。然后39年时候,对蒙古有点想法,找了借口开打,然后苏联不高兴了,然后出兵帮助蒙古,小日本不信邪,调集重兵跟苏联干,结果损失惨重,被苏联打怕了。史称诺门坎战役。二么,没精力,从31年九一八事变,然后37年卢沟桥全面侵华,再到38年无力进攻,毕竟战线拉得太长,国军虽然政治扯淡,但是还是有点战斗力,加上八路军在敌后捣乱,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上面说的诺门坎就是日本想打破僵局的一种尝试,结果以惨败告终。后来就开始南向,发起了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进攻东南亚。虽然从时间上看,德国攻到莫斯科和太平洋战争发生时间不远,但是估计日本为了进攻东南亚谋划了很久,所以没精力跟德国呼应。三么,即使北上也没多大作用。别看德国打到了莫斯科,日本想北上也没戏。德国之所以能攻到莫斯科是因为斯大林认为跟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没有对德国设防,实际上苏联的重兵都部署在远东,一直防着日本,否则以日本的精明,不会不趁机搞一下苏联。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斯大林紧急从远东调了一部分人回去。而且那时候已经入冬了,日本就算去补给也是个大难题。所以即使日本想,也没戏。


低调的封

二战德军和日本根本不可能汇师,因为日本人的脑子里就没有打世界大战的基因,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人跑去打美国人,结果把狼给招来了。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在太平洋上全部被歼灭,要支援德国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日本要进攻苏联,也不可能,因为苏联红军也足够强大,在最基本的步兵方面,红军在战前已经开始逐步用半自动步枪取代栓动步枪、用新的更轻的重机枪取代笨重的马克沁机枪,步兵部队的扩编充实和训练也将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德军之所以在1941年就决定打苏联,也是因为怕苏联以后打就打不赢了,如果延迟进攻苏联意味着苏联基层部队能获得大批的指挥员,而不会出现在历史上正处于换装基本武器、指挥员缺额明显时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侵略的情况。轻武器换装的完成意味着红军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可以上升一个数量级,压制能力更为强大,德军那点兵力和坦克迟早被苏联虐掉,日本在太平洋已经吃鳖了,还想着支援德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军真的等日本来才进攻苏联,那么很有可能在数个月内战局就会逆转甚至被反推,二战甚至更快就结束了。二战德军进攻苏联本来就是个错误,日本去招惹美国人也是个错误,美苏依然是最强的两国,有技术、有战略纵深、有特出的海空军、苏联坦克集团,它们参战之后,日本和德国就别打了。


川陀太空

因为一场由苏联最高层主导的反间活动,致使日本改变了既定战略部署。

1938年5月,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中苏边界开始了频繁的军事挑衅行动,毫无疑问,日苏之间即将面临一场战争。当时的世界形势,纳粹德国正在欧洲横行霸道,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所有的人的心头。为应对未来的危局,苏联大本营综合各个方面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个最优化的国土防御政策。这个政策的重点放在了欧洲,战略企图是在波兰和芬兰一线构筑第一道国土防御圈,有效拓展国土防御的纵深,形成对德国的防御优势;另一方面,苏军在远东地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防止日本在苏德战争爆发期间介入。

日军在诺门坎地区的军事冒险

当时的苏联必须要同时应对来自东欧和远东地区的两个敌人——德国和日本,最好的局面要使这两个敌人不能同时行动,将苏联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局面。但如何能使日本和德国无法协调一致呢,一个大胆的反间计划浮出水面。

1938年6月,诺门坎战役第二阶段正在进行,日军关东军在诺门坎地区的军事冒险逐步升级,投入了当时关东军当时几乎能够动用的全部空军和装甲部队,苏联一方也相应布置,双方打成平手。就在双方在战场上你追我逐之际,一名苏联将军穿越火线,独自向关东军投诚。

这位苏联将军名叫留希科夫,军衔少将,职务为苏联国家保卫局远东部部长。作为苏联远东地区的情报主管,这位留希科夫带来了苏联红军在远东地区的全部机密。对于留希科夫的到来,日军如获至宝,紧急将其送往东京,交给了日本军部。同时,日本远东地区的情报部门立即启动侦察手段,核实留希科夫的身份。不久,相关留希科夫的身份信息连同叛变原因的报告与他本人一同被送达日本参谋本部。

留希科夫,俄罗斯人,克格勃远东地区部长,远东地区大清洗运动的最后执行人。叛变前,留希科夫杀光了远东地区几乎所有的苏军师以上军事指挥员,最后清洗的目标落到自己头上,为了保命,并对斯大林的大清洗政策悲观失望,遂叛逃日本。留希科夫叛变后,远东红军对部队进行了铁腕整肃,所有与留希科夫有过联系的政治干部一夜之间全部失踪。

掌握了留希科夫的基本信息,日军情报部门对他的审讯变得轻松愉快。留希科夫分两阶段向日军提供了大量绝密的珍贵情报:第一阶段他供出了苏联远东地区全部的情报网络,根据他的供述,130多名潜伏在东北苏联特工被全部抓获,彻底摧毁了苏军的情报系统;第二阶段,留希科夫详细的供述了远东苏军的所有部署、装备以及将领的信息。

所有的一切,让日军上下欣喜若狂。然而,这一切都在苏联统帅部的掌握之中,从留希科夫叛逃的一开始,一场促使日本改变军事战略的行动就已经开始。

首先,苏军预判日军在远东地区军事力量严重不足,为限制其冒险行为,必须使日军相信其自身缺乏进行战争的所有战略储备,而要获得这些战略储备,必须要改变战略拓展的方向,从而与苏联脱离接触。

围绕着这个目的,留希科夫的叛变是计划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是留希科夫完全取得日军的完全信任,为此苏军不惜牺牲了远东地区的全部情报网络。

其次,苏军实施了第二阶段目标,这一阶段围绕着使日军相信留希科夫提供的情报为目标,目的是使日军相信在远东荒原地区用兵,没有足够的装甲与空中力量,根本不可能实现任何战略目标。为实施这一阶段目标,苏军调来了二战期间苏军的战神朱可夫,并为朱可夫配备雄厚的兵力和战术装备。不久,在朱可夫的率领下,苏军发动了进攻。这场名为诺门坎战役的战争,更像是苏军的一场军事演戏,战争中,苏军毫无节制的倾泄炮火,天上的飞机犹如乌云遮日,地上的坦克好似滚滚洪流。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共消耗战略物资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消耗的一半战略物资;反观日本,总的战略物资消耗还不到2000吨,只有四十分之一。

朱可夫元帅。在诺门坎,这位元帅更像一位电影导演,观众是关东军

诺门坎战役结束后,留希科夫又十分专业地向日本参谋本部递交了一份建议书,提出日本如果拥有4000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日军可以完全歼灭远东地区的苏军。而这正是苏军计划的第三部分,因为当时的日本根本不可能提供这个庞大计划中所需的钢铁、石油和橡胶等资源。

不久,东条英机上台,鉴于留希科夫提供的情报,日本放弃了北上西伯利亚的军事计划,转而向目标锁定在了东南亚一带,希望通过军事行动获得丰富的战略资源,集聚起经营西伯利亚的资本。

1941年红场阅兵,这些来自远东的苏联生力军,成为战役胜利的关键

1941年,趁着二战中苏德战争爆发,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苏联终于解除了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个多月,苏军已经开始将大量的远东地区兵力调往欧洲,他们成为莫斯科保卫战的生力军。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发动反击,一举歼灭德军50余万,迫使其后撤200多公里,取得了二战中盟军的第一场巨大胜利。


不可道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日本还有意大利结成轴心国,并且,德国与日本共同商定进攻前苏联,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前苏联的进攻问题上表示出了兴致乏乏的感觉。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日本人曾经在前苏联手里吃过亏,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能够说到的就是诺门坎战役,这场战斗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伤亡比上比不上前苏联,而且还认清了以前苏联之间巨大的军事差距,这一张更是让日本关东军的精锐的士官,还有士兵共同阵亡在了诺门槛,这个地方使得整个关东军虽然能够维持编制,但是跟以前那一支精锐的关东军比起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一仗,直接把日本的最高领导层吓得胆水都吐出来了,从此以后,闭口不提,再派军队进攻前苏联的事情。

第二,曾经的二战里面的间谍之王佐尔格,在莫斯科保卫战里面曾经发给斯大林一分店报也正是因为这份电报,斯大林选择将驻守在西伯利亚的几十万的大军立刻撤回,保卫莫斯科!并且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所有部队经过阅兵场之后直接开赴战场。

当时昨晚儿给我发的一封电报是什么呢?就是意思就是日本人是暂时不会进攻前苏联,至少来说等德国人把莫斯科战役打完,日本人也没有那心思,或者说没有那样的能力去进攻前苏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原因便在于卫国战争开始的时候是1941年6月份,而在这之后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年份是1941年12月份。等于就是说在战争前一年,日本人就为太平洋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你包括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这一地方需要一大堆注意事项,还得经过特殊的训练,然后军队开拔到东南亚森林还得进行军队的集结以及军备物资的集结,你包括入侵缅甸的时候,日本军队实在是抽不出兵力来了,就把天皇身边的近卫师团直接给调了出来,与此同时,日本人在选择北上和南下这两个战略方针上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南下这一条方针,并且在东北选择修建大型的永备工事来防御前苏联的进攻等于就是说已经暗地里告诉前苏联我不会在进攻你了,再大的战略选择上来说,日本人此时此刻,全心全意的为太平洋战争做准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便在于美国人选择了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此时此刻日本的大型军舰以及在侵华战场上奔驰的日本装甲车都是需要石油,但是偏偏日本占领的所有地方都没有产石油,要想维持战争,要想使战争能够继续打下去就必须得去抢夺石油,但是进攻西伯利亚能够得到什么。无非就是徒增军队伤亡,而且军队与高层已经吓破了胆子,不敢再去打前苏联了。此时此刻的东北并不是进攻前苏联的前进基地,而是用来抵御前苏联进攻的一块儿战略缓冲地带。如今的关东军已经不能够再执行进攻前苏联的任务了,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所以佐尔格发了这样一道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