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的邊界,還是被低估了

WWDC 2018,對於大多數熬夜看直播的中國人來說,這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平淡的蘋果發佈會上,著重介紹的各種系統升級(比如Animoji支持捏臉、吐舌頭識別等),可能還不如下面這張圖來得讓人興奮:

地圖的邊界,還是被低估了

在這種場合出現中國元素,總是件喜事。

已經發布超過5年的Carplay車載系統,終於開始支持第三方地圖導航應用。蘋果在中國的數據合作商,高德很自然地進入了首發名單;而針對國外用戶,Carplay則將支持谷歌地圖和它旗下的社區化地圖應用WAZE。自谷歌十年前發佈Android、惹得喬布斯勃然大怒之後,他們少見地以正面形象出現在蘋果官方發佈會上。

很顯然,這種通用化和本地化的舉措,能夠為Carplay贏得更多好感,畢竟在汽車這樣的絕對以出行為核心的產品上,地圖導航是毫無爭議的統治級應用——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但不得不承認,許多人對蘋果地圖剛發佈時的糟糕表現,仍心有餘悸。

同理在手機上,雖然不像位列最前端的即時通信類應用那樣,被超高頻使用,但地圖也始終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應用之一。

從誕生歷史看,即使已經是互聯網中的元老級應用,地圖的邊界至今仍在擴展。

前不久五月的谷歌I/O大會上,谷歌地圖也成為了會議重點推介的明星之一。在當日宣佈的最新版本中,提供了“For You”選項卡,列出用戶身邊最新、評價最好的餐廳和景點,同時根據搜索歷史提供推薦場所,以便直接在應用中預訂或下單,這看起來就是“地圖上的Yelp和Foursquare”;另一項惹人注目的改動是AR導航的介入,通過將2D界面與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相結合,幫助用戶更簡單直觀地到達目的地。

地圖的邊界,還是被低估了

如果再算上去年,WAZE宣佈支持拼車業務,一個顯而易見的信號是,谷歌地圖正在更加縱深地介入真實世界,並且走向社區化,形成發現、導航、消費等全鏈路的服務流程。

不少中國媒體的第一反應是似曾相識。因為早在2011時期,國內對與地圖類應用的發展方向就有過一次大辯論,最終結果也是“眾望所歸”:挾裹著火熱的團購、O2O等概念,地圖應用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級的存在。

幾年後,地圖的入口探索,與O2O一起戛然而止,身後留下的是一地雞毛式。

但其實從大方向上來說,地圖連接線下真實世界的思路其實是很超前的。

谷歌地圖發佈的最新版本無非是更進一步驗證了這點。但與國內企業7年前的探索決定性差異,就是商業化思維介入的時機和縱深程度。

就和搜索一樣,地圖業務的本質仍然是數據模型,而不是交易模型。並且針對線下索引的維度和難度,都不是線上索引可以相提並論的,這也註定了地圖類業務必須是厚積薄發行的“慢生意”——谷歌之前有了橫掃行業的PageRank算法,才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商業化奇蹟。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內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開始扭轉先前本末倒置的局面。例如2014年進入阿里的高德,壯士斷腕般地砍掉了當時仍是資本追捧的商業化O2O項目,然後一腦門子扎進了“滿是泥濘”的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領域,全力提升數據生產和服務的效率、質量。

今年他們全力攻堅的新詞,叫“基於位置的立體化信息服務”,除了傳統的交通信息外,還將包括氣象、旅遊等合作伙伴提供的、關於出行的內容整合到高德平臺中,經過大數據優化後,以信息服務的方式分發,提升出行效率和體驗。例如,前不久陸續推出的積水地圖AI版(查看雨天的積水路段),便民商業網點地圖,以及去年介入的網約車平臺等服務。

最新亮相的則是與環保部合作的環境地圖,用戶可以查看全國範圍內的空氣質量、水質、汙染源等環境信息,有助於提前進行出行決策,為出行提供參考。

按照高德總裁劉振飛的說法,基於位置的立體化信息服務不僅僅給用戶提供立體化的信息呈現,同時還會將立體化的信息與用戶的出行場景結合。例如,給用戶提供導航規劃服務的時候,高德現在不僅僅會考慮躲避擁堵這一因素,還會考慮規避積水信息等其他因素。

但兩者又有不同。

谷歌地圖社區化、興趣圖譜化的運作目標,以及高德立體化信息體系的建設,終局都是為了成為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中的頂層大腦。

理論上來說,未來有關出行的線下決策中,基本不需要人工介入。

最終結論就是,地圖的價值,在曾經的O2O泡沫中可能被高估了,但地圖的終局產業價值,也確實可能被嚴重低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