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其人

諾貝爾其人

一、人物生平

(一)求學階段

1841年,諾貝爾進了當地的約臺小學,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規教育的唯一的

一所學校。諾貝爾由於生病,上課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學校裡,他學習努力,所以成績經常名列前茅。

1842年,諾貝爾全家移居俄國的彼得堡。9歲的諾貝爾因不懂俄語,身體又不好,不能進當地學校。他父親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兄弟三人學習文化。老師經常進行成績考核,向父親彙報學習情況,諾貝爾進步很快。

1850年,17歲的諾貝爾,便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有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裡實習。實習期滿後,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處,就立即開始工作,深入瞭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

1850年,為研究化學留學美國。

1852年,回到聖彼得堡。

1858年,為籌措父親的事業資金前往倫敦。

1859年,因父親生意失敗帶著弟弟耶米爾回到斯德哥爾摩。

二、研究階段

1860年,開始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

諾貝爾其人

1863年,發明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

1864年,因硝化甘油工廠爆炸,弟弟耶米爾慘死,關閉瑞典工廠,前往在德國建廠;10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藥公司。

1865年,在德國漢堡設立火藥公司,並在克魯伯建廠。

1866年,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斷在世界各地發生,因此各地爭相取締,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同時發明了甘油炸藥。

1867年5月,獲得英國的炸藥專利,新的諾貝爾雷管發明成功。

1867年,在歐洲各地開設諾貝爾公司,炸藥事業鼎盛,與父親同時獲得瑞典科學研究院的亞斯特獎。

1871年,在英國創辦炸藥公司,與保羅·鮑合作創業。

1873年,定居巴黎。

1876年,僱用斯陀夫人為秘書,之後逐漸熱衷於和平運動。

1878年,完成發明可塑炸藥;5月,加入石油業,成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

1880年,獲得瑞典國王創議頒發的科學勳章,又得到法國大勳章。"

1884年,被推薦為倫敦皇家協會、巴黎技術協會、瑞典皇家科學協會的會員。

1887年,取得噴射炮彈火藥的專利。

1890年,受法國人迫害,而離開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意大利聖利摩,在當地創立研究所。

1893年,成為瑞典蕪普撒勒大學的榮譽教授,講授哲學。

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遺囑,諾貝爾獎因此產生。

1896年12月10日晚上,在聖利摩的米歐尼德莊去世,終年63歲。

三、與世長辭

1896年,諾貝爾本人得了心絞痛和心臟病,並且非常嚴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醫生建議他服用硝化甘油(當時試驗證明有效,但沒有理論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後三位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科學家發現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機體產生的一種,能夠舒張血管從而有利於血液循環,對產生益處,才得到了理論上的支持。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的聖雷莫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其人

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側的地上,插著編號牌:170/1678。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關於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二、個人生活

(一)愛好文學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託,設立了後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

鮮為人知的是諾貝爾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時候,他唯一的一部劇作才得以複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誹謗滋事、褻瀆神明",一迨諾貝爾過世就幾乎全都被銷燬了,只有區區三份得以倖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倖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語外,這部戲劇還沒有被翻譯成其它語言,包括英語。

(二)詩人夢想

諾貝爾在少年時代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並因此做過想當詩人的"雪萊夢"。成年之後,儘管由於技術發明與商務發展兩方面的事務極為繁忙,業餘時間很少,但諾貝爾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一樣始終如一。可以說,文學與科學是諾貝爾的兩大精神支柱。

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也曾嘗試過進行文學創作。他寫過詩,《一則謎語》就是他的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晚年他開始創作小說,1861年寫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寫的《姊妹們》,這兩部作品抒發他對社會改革的觀點,1895年寫的喜劇《桿菌發明專利權》,則對現實持批評態度,作品充滿了挖苦和譏諷。

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戲劇作品,是寫於1895年的《復仇的女神》。這部悲劇在巴黎出版時,諾貝爾已經永辭人世。他的家族成員們認為:"像這麼一部可憐的劇作,不能給一位偉人帶來榮譽的紀念。"因此只留下3本保存,其餘的全部銷燬。這個家族的決定也許是對的,因為,諾貝爾在年輕時表現出來詩人的氣質,已經在漫長的發明家和大企業主的一點兒也不浪漫的歲月中消失了。

諾貝爾也喜歡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對於當時著名的歐美哲學家,他比較喜歡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的實證主義哲學。在哲學方面,他曾列出過一些準備寫的論文目錄和提綱。

(三)家庭家族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6歲就成為很有能力的化學家,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的語言。1850年離開俄國赴往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赴美國在J.埃裡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了4年。返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裡工作,直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了為止。

他出生在一個技師家庭 1833年10月21日,一個瘦弱的嬰兒在這個家庭誕生,他就是後來的炸藥大王諾貝爾。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意志頑強,不甘落後。 諾貝爾的父親很關心小諾貝爾的興趣愛好,常常講科學家的故事給他聽,鼓勵他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諾貝爾的母親卡羅萊曼,是一位有文化教養的婦女,講求實際,樂觀豁達,謙虛有禮。她對孩子既嚴格又慈愛,經常帶著諾貝爾做一些澆花、鋤草、清除垃圾的勞動。

(四)人物愛情

在諾貝爾生前與身後,人們對他常有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之說。他一生沒有妻室兒女,也沒有固定住所。他曾說過:"我在哪裡工作,哪裡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進入他的生活,但一個早逝,一個無緣,一個無知而負心,諾貝爾的愛情是悲劇。青年時代的那次歐美之旅,諾貝爾曾在巴黎與一位法國姑娘有過短暫的熱戀,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諾貝爾43歲時,奧地利大元帥弗蘭茲·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應聘做他的秘書,諾貝爾對她一見傾心,無奈伯莎心已屬人,這兩人雖無緣結為連理,卻結成了永恆的友誼,伯莎後來成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運動先驅之一。

1876年秋,諾貝爾去奧地利進行商業旅行時,在維也納的一家花店裡結識了賣花女索菲。此後諾貝爾與索菲維持了近15年的關係(一說18年)。諾貝爾一度希望索菲成為他的伴侶,為她在療養地買了一幢漂亮的別墅,在巴黎富人區購置了一座華麗的公館,但由於索菲沒有文化,缺乏教養,又不聽諾貝爾的勸導,只知揮霍放蕩,使諾貝爾感到憂傷與失望。

1891年春天,她來信告訴諾貝爾說,她就要生下一個父親是一位匈牙利軍官的孩子來,諾貝爾看到這個消息後,徹底失望了,他還是寫信去安慰和勸告她。諾貝爾從此決定不再與她來往,並通過一位律師為她提供30萬匈牙利克朗的養老費,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錢。

三、人物名言

諾貝爾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雕琢的寶石。

人類從新發現中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壞處多。

我的理想是為人類過上更而發揮自己的作用。

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

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四、科研成就

1864年,取得發明的專利權。

1866年,製造出固體的安全猛烈炸藥"達那馬特",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1867年,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隨後又相繼發明威力更大的炸藥多種。他畢生共有各類炸藥及等近400項發明,獲85項專利。

五、人物著作

名稱分類
《兄弟與姐妹》小說
《最快樂的非洲》小說
《專利的病毒》劇本
《報應》劇本

六、個人榮譽

1867年,獲得瑞典科學研究院的亞斯特獎。

1884年,被推薦為倫敦皇家協會、巴黎技術協會、瑞典皇家科學協會的會員。

1893年,成為瑞典蕪普撒勒大學的榮譽教授,講授哲學。

2011年6月8日,鍩(Nobelium)以諾貝爾為命名。

諾貝爾被國際語文第九冊(五年級上冊)介紹,列入課文,題為《諾貝爾》。

諾貝爾被北師大版語文第十二冊()介紹,列入拓展閱讀,題為《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且還在身後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的事業,用以獎掖後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七、個人財產

諾貝爾到底有多少資產,這是連諾貝爾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問題。按照,要把他的全部資產變成現金,這本身就是一個牽涉到多國經濟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經索爾曼等人數年在多國之間來回奔波,終於在1900年對諾貝爾遺產的清理有了一個 初步的輪廓。

諾貝爾在各國資產變換為現金後的一個主要清單如下(這是一個在諾貝爾資產變換現金過程中已被大大地貶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單):

瑞典5,796,140.00;挪威94,472.28;德國6,152,250.95;奧地利228,754.20;法國7,280,817.23;蘇格蘭3,913,938.67;英格蘭3,904,235.32;意大利630,410.10;俄國5,232,773.45;總計:33,233,792.20。

遺產變換為現金的總額33233792瑞典克朗,約為920萬美元。不僅在當時,諾貝爾的這筆遺產確實都是一筆鉅額遺產。

根據評選章程規定,一項資金既可以完全由一人獲得,也可以由兩人或多人平均分享。其中,除了可以頒發給個人、兩人或多人之外,還可以頒發給某一組織和機構。

按章程規定,獲獎者每年除了可以獲得當年頒發的那份數額可觀的獎金之外,還可以獲得一枚金質獎章和一份獲獎證書。由於諾貝爾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變化的,其基金所得純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項獎金數額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每項獎金的數額約為15萬瑞典克朗,約合4.2萬美元。此後,由於在債券、股票、房地產等方面的投資獲利,諾貝爾基金不斷增值積累,其獎金金額也在逐年增長。80年代之後,每項獎金的數額增加到100多萬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項獎金數額又有較大增長。例如,1993年每項獎金為670萬瑞典克朗,當年的這一數額約合84萬美元。又如,1996年的每項獎金已增加到740萬瑞典克朗,當年的這一數額約合112萬美元。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釐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八、諾貝爾獎

(一)立下遺囑

諾貝爾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曾先後立下過3份內容非常相似的遺囑。第一份立於1889年,第二份立於1893年,第3份則立於1895年,最後存放在一家銀行,也就是要以它為準的最後遺囑。

這份遺囑取消了分贈親友的部分,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用於設立獎勵基金,於1897年初在瑞典公佈於眾:

簽名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經過成熟的考慮之後,就此宣佈關於我身後可能留下的財產的最後遺囑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由我的執行者投資於安全的證券方面,並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裡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面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學獎金,將由授予;生理學和醫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授予;文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授予;和平獎金由選出的一個五人委員會來授予。我的明確願望是,在頒發這些獎金的時候,對於授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人,只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

這是我的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後,若發現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理的遺囑,一概作廢。

阿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

1895年11月27日"

(二)遺囑影響

在諾貝爾遺囑公佈之初,瑞典社會輿論的批評和譴責之聲佔了上風。報界公開地鼓勵親屬上訴,反對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愛國"。報界說,一個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這筆鉅額遺產捐贈給瑞典,也沒有給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納維亞人獲獎的優先權,還要瑞典承攬這些額外工作,從而給瑞典人帶來不能給他們任何利益的麻煩,那純粹是不愛國的,瑞典的獎金頒發機構將不可能令人滿意地完成分派給它們的任務。遺囑還把頒發和平獎金的任務交給一個由挪威議會指定的委員會,瑞典與挪威之間的關係當時已經非常緊張,這將要嚴重損害瑞典的利益。一部分人士指責說,諾貝爾設立獎金支持個別傑出人物,無助於社會進步。他們認為,諾貝爾的財產來自勞動和大自然,應該使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得到益處。

而對法律缺陷的批評,曾被認為將使整個的遺囑失效。高明的挑出的第一個毛病是,遺囑中沒有明確講出立囑人是哪國公民。這樣一來,就難以確定該由哪個國家的執法機關來判決遺囑的合法性,更無法確定該由哪國政府來組織諾貝爾基金委員會了。這個指責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諾貝爾生在瑞典,成長在俄國,創業活動遍及歐洲,晚年也沒有成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有國籍的公民。他們挑出的第二個毛病是,遺囑沒有明確指出全部財產由誰來負責保管。他們說,雖然遺囑說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但又沒有指定由誰來組織這個基金會。所以,可以認為,無權繼承遺產,而繼承遺產的基金會又不存在。

最令人喪氣的是,諾貝爾在遺囑中委託瑞典科學院來評定物理學和化學獎金,而該院院長漢斯·福舍爾卻主張把諾貝爾的財產捐贈給瑞典科學院,福舍爾還拒絕參加研究評獎細則的會議。

遺囑執行人索爾曼等人不懈努力,1898年5月21日,瑞典國王宣佈諾貝爾遺囑生效。1901年6月29日,瑞典國會通過了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週年的紀念日,頒發了首次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他的遺產大約是三千三百萬克倫,遺產所孳生的利息,便被當作"諾貝爾獎"的基金。

頒獎儀式每年於諾貝爾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

(三)獎項設立

諾貝爾其人

諾貝爾獎是按照諾貝爾最後的遺囑訂定的,分成下列的六項:

(1)物理獎: 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對於物理方面有重要的人。

(2)化學獎: 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在化學有重要發現和改良的人。

(3)醫學獎: 由斯德哥爾摩的加學會決定,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重要發現的人。

(4)文學獎: 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決定,對文學思想有啟發引導作用的人。

(5): 由挪威議會組成的五人委員會決定。為促進國際的友好關係,且為和平會議的設立和普及竭盡心力,在軍備的廢除和縮減上有重要貢獻的人。

(6) 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