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在監獄裡,一個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一無所有,所以現在智慧才是我們唯一的財富。

當別人說1+1=2的時候,你要時刻提醒自己,如何讓1+1>2,後來,監獄裡幾十萬人被剝奪了生命時,父子兩卻活了下來。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1946年,他們來到了美國在休斯頓做銅器的生意。

有一天父親問兒子,“現在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

兒子回答到:“是35美分。”

“對,整個美國都知道現在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是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將它以3.5美元的價格賣出去,而不是35美分。你試試看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父親說到!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20年後...

父親去世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錶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上的獎牌,他還曾經把一磅銅賣到了3500美元。這個時候他已經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但是真正是他揚名立萬的是處理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而扔棄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是好幾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人應標。當時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到了,就立刻飛往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他當場簽下了協議。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於他的這一個舉動表示非常不看好,並且紛紛嘲笑他這種愚蠢的行為。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弄不好將會面臨環保組織的起訴,導致重大的損失,甚至名譽掃地。

而當大部分人都想要看這個猶太人笑話的時候,他開始組織工人對於這堆廢料進行分類,他讓工人把廢銅融化,鑄成了小的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了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了紐約廣場的鑰匙。

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來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了花店,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他不僅完成了任務,還將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一萬倍。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只有一千六百萬人,佔世界總人口的0.3%,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22%的得獎人都是猶太人,這個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20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佔1/5;

美國名牌大學教授中,猶太人佔1/3;

美國文學、戲劇、音樂界的一流作家,猶太人佔60%;

《福布斯》富豪榜前40名中,猶太人佔18名;

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玻爾、門德爾松等許多為人類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猶太人。猶太民族也被稱為“書的民族”,他們佔世界總人口的0.2%左右,在世界著名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哲學家中的比例,近現代卻高居榜首。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猶太人還為世界貢獻了一部流傳千古的《聖經》和智慧讀本《塔木德》。

為何猶太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多精英人才?原來,猶太民族對孩子從小就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模式。

書本是甜的

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

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有一位專門研究猶太教育和創新思維的王華峰老師,在一次節目中分享了猶太人教育的核心方法,土味奶爸給大家簡要整理了下。

猶太人最核心的學習方法--Havruta

“Havruta”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共同學習,本意是朋友、伴侶、夥伴,延伸開“Havruta”就是構建一個方便討論對話的小組。也就是說,Havruta是以小組討論式為主的學習方法。

“Havruta”這種學習方法會貫穿於猶太人學習的一生,即便是在母腹當中,父母就已經開始在和孩子對話了;出生之後,猶太的父母更加關注孩子是不是在說話,更重要的是是不是在問問題。

為什麼猶太人這麼重視問問題呢?問題的背後,包含了孩子是不是在觀察,是不是在用心聆聽,是不是在思考。他們認為,觀察能力、聆聽能力、思考能力決定一個年輕人的未來。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Havruta”方法其實就是朋友之間的對話。這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下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比如,孔子和門徒們(如子路、子貢、顏回)一問一答的對話,《論語》記載的就是孔子與弟子們之間的對話。還比如,蘇格拉底和他的門徒們(如柏拉圖)的對話也是一問一答的形式。

猶太人把“Havruta”這種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運用了幾千年。這種對話式的學習,始終貫穿在他們的家庭和學校裡。

他們的小學只有五堂課,初中高中有六堂課,其中初中有兩堂課是關於他們民族傳統經典《聖經》和《塔木德》的學習;小學一年級結束時,他們開始要準備《妥拉》的學習。學習時,老師一堂課只講10分鐘左右,剩下的40分鐘則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老師只講一點重要信息,然後發問,最後是總結和補充,更多的是同學之間彼此的辯論。老師鼓勵每個學生問的問題要跟別人不一樣,鼓勵他們與眾不同的思考。這種思維訓練,這種Havruta式的學習,強調求異思維,成績不重要,但是你的思想、你的思維要與眾不同,要跟別人不一樣。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另外,猶太人的這種Havruta方法也更多地應用在家庭教育中。以色列的孩子普遍放學很早,小學初中基本上在兩點鐘以後就可以回到家中,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分享。以色列的公務員,基本上中午以後,就下班在家休息了,所以以色列的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非常多。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他們非常重視安息日(也就是週六)。每到週五太陽一下山,猶太人的安息日就開始了(猶太人居住區的大街小巷基本都看不到人了,像個空城)。安息日他們會非常喜樂,孩子跟父母相聚的時間很長,這是他們一個很好的交流時間。在安息日,他們要慶祝,丈夫祝福太太和孩子,很重要的就是家人們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可以對《聖經》進行討論,尤其是對《塔木德》的談論。《聖經》關乎以色列的歷史,《塔木德》關乎如何將知識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智慧。也就是說,猶太人不僅僅重視知識,還重視知識之外的見識,通過這種討論,讓他們思維更加縝密。如何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猶太人特別重視的。

猶太人的這種學習方法看似很簡單,就是討論、辯論,但實際上這讓他們有很大的思考空間。我們國內一些孩子,很多時間都用來學知識,做作業,考試,上興趣班等等,小學生已經揹著很重的書包,還參加補習班,相比之下,較少在知識上、學習上的互動和思維訓練。

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的結果

猶太人為什麼喜歡問問題?其實,不僅僅是觀察、聆聽能力上的訓練,也不僅僅是一個思考能力上的訓練,而是猶太人一生下來,就被父母告知,他們是上帝的子民。上帝賦予人的使命是要治理全地、管理這地的。所以對任何一個傳統的猶太人來講,他們一生下來,就以一種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在他們的觀念裡,每個人生下來的使命都是治理全地,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他們是要解決某一類問題而存在的。所以他們要不斷地觀察,問為什麼,都在為將來管理這個世界做預備。他們的學習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為準則、為目標的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王老師舉了幾個人物案例。上個世紀在心理學界開疆拓土的人物,很多人認為是弗洛伊德,他在精神分析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弗洛伊德從小就在想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壓抑?他一直在試圖解決人類壓抑的問題,結果就誕生出了他的精神分析法;另外,我們的國父中山先生,他一生致力於如何讓國民獲得人權,以這樣一個主旋律主導的人生締造了中華民國;還有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他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上學期間的校長是張伯苓先生,張伯苓的口號就是“知中國,服務中國”,因為他的這個目標、使命,誕生了南開大學,影響了整個中國。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猶太的父母在跟兒女的對話時,始終是一種平等的眼光,而且是把他們當做未來國家管理者跟孩子們說話。從以色列歷史和文化影響,他們喜歡把自己比成一隻鷹,“如鷹展翅上騰”。在以色列的教育中,他們始終是把孩子當成鷹一樣來訓練,從小就被鼓勵像鷹一樣地生活,而不是麻雀。麻雀整天想的可能是張家有幾粒米,王家有幾粒米,都是這些芝麻小事,而忘記了自己人生中終極的使命和價值。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鷹是什麼?鷹在五千米高空可以看見一隻兔子,鷹是有高度的,有廣度的,它看到的視野跟一個麻雀看到的視野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猶太的父母基本每天都要問自己的孩子,“你今天問老師問題了嗎?你今天問了一個什麼好問題?”那麼什麼是好問題?他們認為,一個有高度的問題就是好問題,一個有不同視角的問題就是好問題,一個經過自己思考而問出來的深刻的問題就是好問題

在以色列的圖書館,猶太的年輕人真的不是安安靜靜地讀書,他們是在大聲地爭吵對話,就像菜市場一樣。他們的大腦好像真的是被挑旺了。腦神經科學發現,人在回答、提問、收集信息時,人的大腦潛力、思維也得到了充分開發。所以,猶太人不鼓勵年輕人上補習班。他們覺得,補習,尤其是在學齡前補課,會讓孩子變笨,因為他們的腦細胞沒有得到充分發育。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猶太人取得有很多的創新和成就,咩咩聽說過的是引到咱們國內西北地區的滴灌技術。在猶太人創新的背後,好像跟他們學習成績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因為猶太人並不特別重視孩子所謂的成績,他們重視的是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是不是很愛閱讀本民族經典著作,這些都是父母和老師所考量的重要指標。

王老師覺得,對孩子的培養,其實體現了作父母的高度、廣度、深度和溫度。猶太的父母,因為秉承了他們的傳統,所以,他們本身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來看世界。直到2016年,他們人均讀書已經達到了66本,有這樣的知識的廣度,再加上平常大量的對話和思考,所以他們有這樣的深度。這樣的話,他們跟孩子的對話,就顯得特別的有質量、有分量。

Havruta這種兩個人一組的發問、辯論的學習方法(在學校,是兩個學生一起討論;回到家中,是父母跟兒女的討論)使猶太人的思維,始終處一種流動性流暢性的狀態,而且他們的一問一答形成一種閉環。他們整天都處在一個討論當中,討論的話題很廣泛,所以,討論的內容也很豐富。這也就是為什麼猶太人不重視成績,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以單一角度看世界,怎麼能看清楚這個世界的豐富呢?這樣看來,Havruta這種方法似乎很簡單,其實,對老師、學生、父母的挑戰都特別大,尤其是對咱們國內一些小夥伴,因為不太習慣這種方式。事實上,這種方法也是咱們中國的傳統,在古代就有這種大家圍成一圈,彼此討論和分享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是到了近現代,情況有所變化。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為什麼猶太人重視發問?重視一問一答的討論?認為好奇心特別重要?

在他們的《箴言》中,有一句話叫“將事隱秘,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也就是說,能夠把這個豐富世界,哪怕一丁點的規律挖掘到,都是一份榮耀,能給這個時代帶來一份價值。

舉個例子,就像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巴氏消毒奶的“巴”就是巴斯德的“巴”,狂犬疫苗也是他發明的。在發明過程當中,由於他常常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例如食物為什麼在山下就容易變質,在山頂上不容易變質?為什麼在天熱的時候容易變質,在天冷它就容易保鮮?通過這種不斷地問“為什麼”,巴斯德竟然發現了微生物的活動規律,他率先改革了法國紅酒的釀造技術,以至於,法國是最先一個用現代化的釀造技術釀造紅酒,法國紅酒行銷了全世界。

為什麼要講這樣一個故事呢?歷史上普魯士跟法國也有一場戰爭,法國輸了,這個故事在都德寫的課文《最後一課》裡面有,法國賠給普魯士德國五十億法郎,摺合成大清白銀是將近6億兩。法國賠給德國這麼大鉅款,沒幾年,到一戰的時候,法國跟德國又在一個起跑線上了。是怎麼回事呢?後來有一位科學家赫胥黎,在評價巴斯德時說,因為巴斯德的這一項發明--紅酒釀造技術--所帶來的紅酒鉅額貿易利潤,足以支付法國的整個戰爭賠款。(王老師記得這在南方週末的雜誌上曾經刊登出來的)。王老師說,賠款當時一筆重大損失,但是,最大最大的損失就是人們沒有充分開發孩子大腦的智能。

還在為孩子發愁?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猶太人教育強調差異性,獨特性。他們認為,比成績越比越低,比特長越比越長。所以,作為猶太的父母和老師,他們的責任,就是觀察“我的孩子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優勢來學習。正是因為猶太人強調這種思維上的差異性,強調在平時、在學校、在家庭的這種問與答、答與問,而且他們可以不斷地提出論據,論證自己的意見;同時,別人也可以批駁他。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得到了碰撞、經過校正,所以他們往往在思考問題、看問題的時候,會更加多維度考慮問題,看問題也會比較全面。與之相反的情況是,缺乏了正方反方的這種不斷地論證,所以很容易走向非黑即白非白即黑,這種較單一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