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當初是如何決定學醫的?

雨微風輕

講幾個故事作為參考吧,畢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可能做出的決定相似,或者大家的經歷相似,最後做出的決定卻大相徑庭。

Story 1:是關於我自己的,從小就聽家裡人講我的太外公(民國時代)是我們那一片十里八鄉的教書先生,當時的教書先生要負責的事情很多:要負責這一片,甚至更大一片的人的占卜、教育、醫藥等等這些事情,其中尋醫問藥救死扶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神聖的光芒;等我出生記事的時候,我爸已經是我們縣級市差不多第一個醫學院的大學生了,當時是全科醫生,小到頭疼腦熱,到搶救農藥中毒,大到手術,他都能漂亮的完成任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方的小鎮上,一年到頭也沒有斷過吃的,總有老鄉送點東西。用我媽的話說就是:你爸當這個大夫,就算是沒有餓著家裡人了。當時他值夜班的時候,媽媽總是做好飯,然後帶著我們姐弟倆去給他送飯,覺得很自豪,覺得這個職業很神聖。最後選擇了醫學類的藥學專業,因為國內現階段醫療的環境太惡劣,而且少說近十年不會有很大的變動的。

Story2:大學同學的同學跟我們說當初選專業時,她的高中班主任講過的一句話,人啊,要麼管人,要麼被人管,你這個性格還是適合管人,不適合被人管。那麼管人的話要不就是學醫,要不就是去從政,她最後選了工商管理。結果大一就轉專業去工科學院了。。。一個姑娘家家的,有魄力吧~

Story3:我的帶教老師,他神經內科的,他跟我說他之所以選擇學醫,是因為學醫不會失業,到啥時候都需要有醫生這個行業,安穩,也沒那麼多是是非非。我問他,那為啥選了神經內科啊?他跟我講,大家都說神經內科不好懂,而且有好多精神科的交叉,但是他就非要把神經內科學好了,因為在其他的科可能病人會有一些主觀的症狀,干擾醫生的診治,但是神經內科騙不了大夫的,例如病人不管怎麼掩飾自己(各種原因吧),描述的天花亂墜,其嘴角的歪斜就是其面神經出問題了;膝跳反射,一錘子下去,不是病人能控制的,該跳就得跳。。。總之,在他的眼裡,醫生就是開上帝視角看病人的。

Story4:遠景,我閨女如果要選擇學醫,我和老婆大人的一致看法是:往死裡打。

希望這些小故事能給大家啟發,幹了這行之後才發現學醫真的道阻且長,但也會有很多同道結伴而行,並不孤單。



(回答:瀉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