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青雲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朵更好的雲,全模雲的推出也標誌著我們在實現這個目標上往前走了一大步。」

本文由青雲QingCloud CTO 甘泉的演講內容整理而來,共 2628 字,8 圖,閱讀大概需要 7 分鐘。

青雲QingCloud 如何解決「敏態」問題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先談談傳統業務的 IT 部署模式,基本上都是刀片機+存儲櫃的模式,它們都是真實的物理機,上圖密密麻麻的是刀片機,右邊是存儲櫃,它們中間通過高速網絡連接起來。

這種方式就是非常的成熟、穩定、可靠。但是它有兩個嚴重的問題:

  • 一是非常貴,一個櫃子的成本上千萬起;

  • 另一個是擴展能力有限,基本上也沒什麼彈性可言。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興業務很明顯的一個要求就是需要彈性和敏捷,這種問題稱為敏態的問題。用傳統的架構顯然是滿足不了的,雲計算對於這種敏態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融合模式。

所謂融合模式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融合機、超融合機,即把計算域、存儲域和網絡域三者融合在一起。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如上圖所示,右邊 Cluste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集群,每一個節點都具有計算、存儲和網絡的能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節點比另外一個節點更重要,它們是對等的。

這個架構就非常適用於分佈式業務,因為它的橫向擴展的能力會非常強。在公司起步初期,業務量小,集群可以很小,隨著公司發展,業務量逐漸增大,只需要增加節點就可以解決。

青雲QingCloud 如何解決「穩態」問題

但分佈式架構的方式,在面對傳統業務的時候會遇到很大的挑戰,因為傳統業務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它不要求橫向擴展,它要求縱向擴展。

給大家舉個例子,企業處理 200 T 數據,採用分佈式架構的話應該把這 200 T 數據分成 10 份,或者分成 20 份,然後每一個節點只處理 10 T 數據,並行處理。

但傳統業務不支持這種模式,由於業務的限制,必須一次性的處理這 200 T 的數據,此時就需要一張 200 T 的存儲盤。

相對敏態而言,這種業務對彈性和敏捷的需求並非迫切,所以我們把它成為穩態的問題。

本次青雲QingCloud 發佈的三款產品,基本上都是去面對穩態問題的解決方案。Bare Metal 是處理計算的,NeonSAN 是處理存儲的,硬件 SDN 是處理網絡的。

我們對穩態業務的解決方案,跟前面提到的傳統模式是一脈相承的。傳統模式裡的刀片機+存儲櫃,計算與存儲之間完全是分離和獨立的,通過網絡把它們連在一起。

而我們現在的這種分離模式的架構,計算、存儲、網絡三個域也是分離的,從本質上來講它們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實現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如上圖所示,NeonSAN + Bare Meta + 硬件 SDN 的分離模式的解決方案,跟傳統的刀片機+存儲櫃有著本質的不同。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它的縱向擴展能力非常強,所以最適合處理核心業務或者說關鍵業務


比如你想要很強的計算能力的話,只需要提供一個超強配置的 Bare Metal 就可以了;存儲就更不用說了,可以提供一張超大容量的硬盤。這點融合模式就很難去提供,因為融合模式要求你的業務最好是一種分佈式業務。而穩態問題的業務基本上都是集中式的業務架構。

同時,關鍵業務裡還有一個普遍的業務形態就是數據庫,90% 以上的業務都是圍繞著數據庫構建。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提供一個分佈式數據庫的原因。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RadonDB 提供強一致、高性能、大容量,並且使用 MySQL 作為存儲引擎。這種分佈式數據庫結合我們剛剛談到的分離模式架構的話,就提供了核心業務的基本形態,用戶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去做各種周邊業務。


青雲QingCloud 獨創的全模雲架構

上面我們提到了解決敏態問題和穩態問題,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一個是融合模式,一個是分離模式,這兩種模式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談不上誰比誰更好,它們有各自的優缺點:

  • 融合模式的橫向擴展能力超強,它可以做到非常大的規模,成本也非常的低;

  • 分離模式的縱向擴展能力確實非常強,但是它的規模到一定程度就會受限,成本也特別高,而且隨著規模的擴大,它的成本會呈幾何級數往上漲。因此,青雲QingCloud 在雲端交付的分離模式解決方案就必須解決上述問題。


它們各有優缺點,我們在面對這個挑戰的時候就在思考,如何能用一種統一的方式、一體化的方式將這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去解決用戶的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發佈會的主題——全模式(全模雲的基礎)。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從上張圖就可以看到,全模式實際上是把融合模式和分離模式結合起來,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給上層應用。當然這種結合的方式並不是簡單的堆砌,最重要的是如何用

一體化的方式向上交付資源,同時對兩種模式進行統一管理


這種全模式提供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網絡能力會非常地全面。

  • 計算資源包括:Virtual Machine;CM 就是 Container Machine;Bare Metal ,就是物理主機。

  • 存儲資源包含:SDS 分佈式存儲、NeonSAN 集中式存儲。

  • 網絡資源包括:軟件 SDN 和硬件 SDN ,將計算節點與計算節點之間,計算節點與存儲節點之間,通過網絡來高速互聯。

全模式的架構能夠提供多種模式的資源對上層進行交付,在全模式之上有QingCloud Application Framework,它能夠對應用層提供統一的、一致性的接口,把底層的複雜性屏蔽掉。

舉個例子,在部署業務資源時,你可以選擇將一個應用部署在分離式架構或者融合式架構上;也可以選擇將業務拆分,分別部署在不同的架構上。更重要的是,無論採用一種還是多種架構形態,都必須可以進行統一的管理。



所以從用戶的角度來講,你可以根據業務不同的特點,決定用什麼樣最合適的資源去承載,這其實就是全模雲最核心的意義所在。

開啟全模雲,建立更好的雲

靠 PR 去 IOE 架構?還是沉心技術吧

最後說一下全模雲的幾個特點:

  • 第一,所有產品都是青雲QingCloud 自主研發的,擁有全部的知識產權;

  • 第二,青雲QingCloud 是首家獨立完成全模雲產品的佈局與能力輸出;

  • 第三,青雲QingCloud 是唯一一家通過統一架構支持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和託管雲全維度雲業務形態,靈活支持企業構建兼顧「敏態」、「穩態」和「混合態」的「全模雲」架構,同時實現全模架構的統一管理。


甘泉最後說道,青雲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朵更好的雲,全模雲的推出也標誌著我們在實現這個目標上往前走了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