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先秦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老子》上下篇五千餘言;他比孔子年長,孔子當年曾求教過他,並將他比作龍,天人莫測。

這是我們通常關於老子的認知,記載於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從小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的。然而,對於老子其人及《老子》其書,學術界歷來卻頗多爭議: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早在北魏時,崔浩就曾懷疑“五千言非老子所作”。宋代已有人對老子提出諸多疑問,如陳師道懷疑老子時代在“關、楊之後,墨、荀之間”,葉適認為“教孔子者必非著書之老子”。清代畢沅和汪中乾脆主張,《老子》上下篇為太史儋所著;康有為則認為《老子》乃“戰國書,在孔子後,皆孔子後學”。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五四運動前後,隨著疑古思潮的興起,圍繞老子其人其書,學術界更是展開了一場持續十多年的大論戰。眾多著名學者紛紛發表意見,如梁啟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並斷定《老子》的著作時代在戰國末;馮友蘭認為《老子》當寫於《孟子》之後,《莊子》之前;錢穆、顧頡剛更提出《老子》後於《莊子》;甚至有個別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老子這個人。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當然,也有一批著名學者如胡適、馬敘倫、郭沫若等,堅持《老子》早出,老子早於孔子的舊說。

之所以有這麼多爭論,且至今難有定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歷史上關於老子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篇傳記只有幾百字,但竟記載了四位與《老子》有關的人物,即老聃、李耳、老萊子、太史儋。這四人之間是什麼關係?哪一個才是《老子》的真正作者?連司馬遷也無法明辨,只好用“或曰”這樣的詞語來諸說並存。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除此以外,懷疑舊說的學者們還提出了諸多依據,比如如果老子早於孔子,為什麼孔子、墨子、孟子都沒有提及老子?而最主要的理由則來自《老子》一書本身。

梁啟超先生就認為:從思想體系上看,《老子》中的話太激烈、太自由,不像春秋時人言論。而從語言上看,《老子》書中的“王侯”、“侯王”、“王公”、“萬乘之君”、“取天下”、“仁義”等字樣,不像春秋時所有;“偏將軍”、“上將軍”是戰國時的官名,春秋時也是沒有的。

為什麼那麼多學者認為老子晚於孔子,甚至否認有老子其人?

直到今天,易中天先生在《中華史·諸子百家》中也這樣寫道:“種種跡象表明,《老子》一書應該完成於孔子之後,莊子之前,比楊朱還要晚一些。楊朱、老子和莊子,分別代表著先秦道家的三個階段。只不過老子其人身份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若干人或一個團隊。打著李耳或老聃等人的旗號,是為了‘借殼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