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作為中國最老牌的冰箱品牌之一,新飛這次真的走上了絕路。

近日,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新飛系新飛電器/家電/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將於2018年6月28日10時-29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並且,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也將於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拍賣對應的資產為名下全部的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房屋、土地、機器設備、電子設備以及模具總資產高達5.65億元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在阿里拍賣平臺上的拍賣已有近15000人圍觀。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目前,新飛目前已處於資不抵債狀態,根據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截至審計基準日,淨資產為-1,128,997,852.80 元。而經新鄉中院審查並確認的債權人共計840家,債權金額高達22.95億元

在十多年前,新飛電器是冰箱行業的巨頭之一,巔峰時,打敗過三星。西門子,遠勝海爾、格力和海爾、容聲、美菱並稱為冰箱品牌“四朵金花”。

十年輝煌

新飛前身是一家創建於1958的小型地方軍工企業。由於產品單一、設備老化等原因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有的辦公室甚至窮得連圓珠筆都買不起。

1983年,劉炳銀接任這家小廠的廠長。小學四年級都沒念完的他敢做敢想,選擇了白色家電作為企業的轉型之選,並展示自己強烈的質量意識——1990年,劉炳銀學習當年的海爾,當眾怒砸400臺不合格冰箱。

就這樣,不到兩年,1992年品質優良的新飛冰箱就成為國禮被國家領導人帶出國外,成為中國家電製造業的一張國際名片。

在新飛紅火的那個年代,中國市場根本就沒有三星、西門子什麼事。

彼時,用戶都堵在工廠門口要求購買,連劉炳銀給員工發福利用的冰箱領取券都被買走。

1996年,新鄉市人民平均月工資僅二三百元,而新飛電器的員工平均工資已經超過千元。當時在新飛工作,是一種榮耀,找媳婦、相親穿著新飛制服比西裝革履都管用。

1996年以來,新飛連續8年產銷電冰箱突破一百萬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中國電冰箱行業前列;

1997年新飛品牌價值高達31.84億

2002年9月,新飛冰箱、新飛冷櫃又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全國屈指可數、中原唯一的擁有兩個“中國名牌產品”的家電企業。

2002年,新飛冰箱的產銷總量躍居中國冰箱行業前兩強,僅國內市場佔有率就高達18.88%以上——要知道,2017年海爾冰箱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其國內市場佔有率也才

17.3%的,可見新飛當年的輝煌。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一代巨頭的“絕路”

可惜,這樣的輝煌早已成了歷史。

如今的新飛,在國內主流冰箱市場上已沒了蹤影,而每次有消息傳來,不是裁員,就是停產、重整。

在2017年10月30日的重整說明中,新飛透露過去幾年公司持續虧損,無法徹底挽回局面,迫於資金鍊壓力,唯有停止生產活動。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此後,新飛大股東豐隆亞洲被選定為正式重整投資人,隨後宣佈繼續對新飛注資。停產數月之後,新飛於今年2月8日重新開工。

此時的新飛儼然成了“燙手的山芋”,引不來新的接盤者,只能淪落到被公開拍賣的地步。

命運的轉折點

新飛的命運轉折,似乎就是從其大股東豐隆亞洲的接手開始的。

1994年,中國正興起一場招商引資的大潮。隨即,新飛集團和新加坡豐隆集團、新加坡豫新電器三方合資,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新飛集團佔股49%,後兩者分別佔股45%和6%。

剛開始劉炳銀雖握著經營權,但各方運營戰略受到董事會極大干擾。尤其是2001年9月15日,劉炳銀因胃癌病逝後,新飛徹底失去了在董事會的話語權。

2005年是新飛的轉折點。豐隆亞洲所持股權已上升到了90%,開始全面接手新飛的經營管理權,新飛由此從國企變成了外資企業。

2006年,接任劉炳銀的李根被換掉。新來的新加坡人張冬貴接管新飛電器,之後,連續空降400多名高管,新飛中高層管理大換血。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而1996年就月薪千元的新飛員工,此後十多年未漲薪,徹底傷了企業的凝聚力,新飛苦心培養出人才,尤其是研發人員,紛紛跳槽。

2003年3月,新飛最先進的無氟冰箱生產線發生火災,員工沒等消防車來就衝進廠房滅火;

然而2007年,新飛空調廠房又發生了一場大火,當時員工就站在路邊,看著大火說:

“燒吧,燒光了才好。”

僅僅4年,員工們對公司的感情便由愛到了恨。

據悉,新飛破產重整中將清退所有員工,預計補償約1.58億,測算所得的債權申報總額超過25億,而新飛賬面總資產測算不到11億。

在家電行業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失去人才、沒有核心技術、還在內耗的新飛電器在產品、品牌、服務、營銷上全線戰敗,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外來的和尚念不好經

這樣的遭遇,不禁讓人想起了“金絲猴”,一個曾在國內糖巧市場呼風喚雨的品牌。

一代巨頭新飛隕落!

2014年9月,美國本土最大的巧克力製造商好時宣佈完成對上海金絲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80%股權的交割和收購。2016年2月,好時再以2.353億元收購金絲猴餘下的股權。至此,好時全資持有金絲猴。

但雙方不僅沒有從中受益,反而各種衝突不斷,從2017年開始,就不時傳出好時大量辭退金絲猴員工的消息,更有部分金絲猴工廠被曝直接停了產。

可見,對企業來說,固步自封不行,盲目崇拜外資更不行, “外來的和尚不一定好唸經”。

因為文化差異,他們無法徹底理解企業的核心經營理念,而那些空降的管理層,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中國市場的規律,更別提捕捉到未來的走勢,在產品上做出適時的創新了。

最可怕的是,因為沒有共同經歷過風風雨雨,他們還對員工缺乏尊重和同情心,一言不合就裁員。試想,員工若整天人心惶惶,沒有心思認真工作,企業又如何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

這個時代終不會為誰放慢腳步。

有時候,企業看似只是做了一個並不致命的錯誤決定,接下來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這個過程中往往很容易掉隊,再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眼下的新飛,產品、品牌、經營、資金等優勢都已盡失,即便等來了新的接盤者,恐怕也很難再飛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