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梁達明攝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以天姥山為代表的浙東山水,成為唐代詩人嚮往的精神家園。450多位詩人在這裡流連忘返,留下1500多首唐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奇特景象。

新昌縣境內的天姥山和古驛道,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

浙東唐詩之路是貫穿於浙江東部的一條古道,新昌縣境內的班竹村,又名斑竹村(村因多斑竹而得名),更是位於浙東唐詩之路上的精華路段。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近年來,新昌縣班竹村依託一條穿村古驛公路積極打造全域旅遊產業,深入挖掘古路文化,讓鄉村旅遊搭上發展快車。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古道盤活了班竹村的旅遊資源,該村更是成為了新昌縣南明街道唯一的“3A”旅遊村。據介紹,2015年前,該村人均年收入約23500元,2016年,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0000餘元,2017年,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40000餘元。藉助旅遊產業,依託這條古道,班竹村的旅遊規劃全景圖全面鋪展。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踏春訪古,走唐詩之路,在此發悠悠古思,懷悠悠古人,勵志勵人,催人奮進。——謝公古道

說起謝公古道,不得不提起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謝靈運。該道路最先為晉朝詩人謝靈運開拓,長約1000米,寬2米左右,由鵝卵石鋪成,飽經滄桑,歷久彌新,是“唐詩之路”的最精華地段之一,歷史上有名的“班竹鋪”就設於此。據記載,明代著名旅遊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等名人雅士或在班竹投宿,或在班竹駐足。

歷經滄海桑田,謝公古道已經與班竹村“血肉相連”,成了一條穿村而過的鄉村道路,但謝公古道承載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功績仍無法抹去。一條農村古道,似一條狹長的帶子,一端串聯著風景,另一端聯結致富的希望。

古道讓文化會講故事

沿著鵝卵石鋪成的謝公古道向前,一路美景,一路風情。惆悵溪:清澈見底,向世人講述尋仙問道的傳說故事;太白殿:古色古香,留存古代名人風骨;司馬悔橋:常年綠蔭,章家(狀元)祠堂:彰顯村莊文化底蘊。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太白殿:村民自發集資100多萬元建立,現已成為全國唐詩文化研究重要基地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司馬悔橋

紀念古人,本身就是謝公古道的組成部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惆悵溪

山水映趣,聽傳說的同時,

也提醒世人珍惜當下,惜取眼前人

章家(狀元)祠堂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深挖狀元及第文化

文化遺產不僅是修繕名勝古蹟,更要讓中華傳統文化瑰寶 唐詩成為一種現代故事,讓歷經千年的古代文化智慧滋潤當下.在班竹村家家掛燈籠,戶戶貼唐詩已成為一種常態。400餘首關於該村的唐詩靜靜地向遊客們講述著千年前班竹村的悠久歷史。

古道讓旅遊產業如魚得水

李小男

在山腰上也有“公路”?

王小五

各位客官請往下看~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一條5000多米的銀色“長龍”------玻璃滑道,已在班竹山山腰“安營紮寨”,這是班竹村村民在“人人參股、戶戶分紅”新模式下,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一期鄉村旅遊綜合體項目之一。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據悉,班竹村積極響應上級政府部門“致富路上不掉隊”的全面致富政策,創造性提出“人人參股,五五分紅”的旅遊投資新模式,充分挖掘山林資源,建設高空玻璃漂流、高科技玻璃滑道以及高空玻璃展臺等旅遊項目,其中,高空玻璃漂流全長2000米,落差150餘米,將於今年7月份正式營業,運用5D等高科技實現魔幻視覺效果的玻璃滑道和高空玻璃展臺也將於今年10月正式“亮相”。通過這些鄉村旅遊綜合體項目的投資建設,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0萬元。

這些旅遊項目都是我們村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特色,加上謝公古道,村裡的旅遊產業前景不可估量,今年我們努力突破全村人均年收入5萬元,我們有這個信心!

班竹村黨支部書記 章必才

古道讓回鄉創業成為時尚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班竹村旅遊業的發展,直接催生了民宿經濟的騰飛。2017年“十一”黃金週,約7萬遊客隨著謝公古道來到了班竹村,遊客數量同比增長50%。遊人如織,如何安置龐大的遊客數量,成為了班竹村發展旅遊產業的“瓶頸”。於是,班竹村村民再次依託謝公古道,在古道兩側發展起了民宿產業。

登上央視的唐詩之路|這個村因一條會說話的古驛道出名了!

現如今,在謝公古道兩旁,一家家民宿正辦得風生水起。婁正行,去年剛從杭州某大學畢業,今年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青年“創客”一起當起了“慕仙樓”民宿的老闆。

該民宿集休閒、農家樂、住宿於一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遇上旅遊旺季,一個月的收入十分可觀。另外,民宿辦“火”了,也帶動了班竹村板栗、小京生等土特產的銷量。婁正行說,像他這樣選擇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今年就有10個,他們認為,這條鄉村古道就是他們的根,“根”在召喚他們,回到這裡創業是最佳選擇。

如今的班竹村,充滿特色的民宿產業是村民致富的有力抓手,古村落喜迎八方客,村民口袋鼓囊囊,鄉村古道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