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產品和市場基礎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李小加

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集團行政總裁

寫在前面

《打造人民幣離岸產品中心》是香港交易所全力打造的首部權威作品,由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主編。在這本書中,讀者可由點及面瞭解香港交易所近年來的主要產品創新,瞭解香港金融市場上正在進行的金融創新新進程。這本書更加立體地展示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連接世界與中國”方面發揮著獨特的樞紐作用,得到了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專文推薦。

李小加,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席。曾任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中國廈門大學文學學士、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文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

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的產品和市場基礎

縱觀香港經濟金融體系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在東西方交匯與互動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自身獨特定位的歷史,香港也因此從荒蕪的漁村,一躍而成為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與智慧。

在當前的全球格局變化中,香港應當如何找到自己在新的環境下的獨特定位?這一直是我在思考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香港與紐約及倫敦並列為全球金融體系中十分活躍的國際金融中心,亦位處兩者之間的時區,更是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關鍵節點。歷史上,香港憑藉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的法治與國際接軌的市場制度、以及充足的專業人才成就其國際金融中心之地位,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多種指數排名中,香港長期居於三甲之列。

當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正在經歷又一輪大規模的劇烈變化,一方面,中國在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金融體系中;另一方面,全球金融體系與中國市場的互動也日益頻繁。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連接中國與世界”方面,將繼續發揮獨特的樞紐作用,“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的成功運行,更是強化了這一定位。

環顧全球金融體系,雖然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在迅速提升,但是人民幣資產融入到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比重還處於起步階段。人民幣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佔比10.92%,但是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以及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應用佔比,卻離這個比例還有相當的距離。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資產將有望加速融入到全球金融體系中、並且迅速提升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還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人民幣“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離岸市場可充分利用資金進出自由的優勢、國際資金港的地位,進一步豐富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創新,成為推動人民幣走出去、實現國際人民幣跨境投融資、風險管理、金融創新的重要門戶。更為重要的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超級聯繫人”,提供了根本的制度優勢。在“一國”的框架下,香港與內地的協作深度可以超越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為全面開放體系提供無所比擬的可控性。“兩制”又使得香港擁有符合國際金融市場慣例的市場運行機制和制度框架,得以具備高度的靈活性來連接內地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與國際市場之間的互動需求。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在中國構建全面開放新秩序的過程中,持續對外開放市場,實現中國資本全球化佈局、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將是持續發生且不可逆轉的重大轉變。中國未來的發展正在出現多個方面的重要轉變:

第一,由以往的引進來為主,走向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形成資金雙向流動,資源、資產雙向配置;

第二,由以往的貿易、商品輸出為主,走向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相結合;

第三,由以往的遊戲規則的遵循者,轉為既是遵循者也是遊戲規則的參與者和制定者。如何在資本項目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平穩可控地實現上述目標?我相信這是當前中國經濟金融改革亟待解決又具有挑戰意義的重要課題。

如果在現有框架下,逐步開放境內市場和資本項目,推動資本、資源進一步雙向流動,固然可以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面開放。然而,鑑於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在規則體系、運作上的重大差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存在,境內、外資金出現規模更大更頻繁的跨境流動也會帶來相當大的監管挑戰。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有序可控且不會對內地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造成明顯衝擊的跨境平臺,開發金融產品和發展金融生態圈,在既符合中國的金融開放的要求、又在國際認可的規則體系的基礎上,推動中國的資本、資產、資源與國際金融體系之間的良性平穩互動融合,提升中國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這正是我們香港交易所近年來著力發展的“互聯互通”以及多項人民幣產品的著眼點:為中國提供一個既開放又風險可控的平臺,將國際投資者和企業與中國企業和投資者連接起來,在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的同時,充分保證交易便利性、資本暢通流動,無縫對接國內與國際市場,在中國與全球資源雙向配置中發揮獨特作用

基於這些判斷,我們近年來在香港積極推動產品創新,我們認為有深度的、多元而且發達的金融產品市場,未來必定會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成為重要的載體和支持力量。這本以香港人民幣離岸產品為主題的研究報告集,正是對我們近年來的一系列產品創新的跟蹤研究的成果。

這本書嘗試把握國際視角和中國需求,集中探討了近年來香港交易所在股票、定息產品及貨幣、大宗商品等各個範疇開拓人民幣產品的最新進展,以及推動落實打造人民幣離岸產品中心的市場目標,為讀者展現了人民幣離岸產品發展的演進歷程,亦有助於引發讀者思考香港離岸金融創新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深化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和積極意義。

本書的第一部分介紹了香港交易所近年來在股票市場上推動的各項創新。股票通(又分為滬港通和深港通)是“互聯互通”模式在股票市場的先行先試,通過基礎設施和交易平臺的跨境對接,實現香港和內地股票二級市場的互聯互通。建議中的“新股通”,即允許境內外投資者分別申購對方市場所發售的新股,實質是將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模式從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的進一步延伸。容許有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企業在港上市,特別是某些未錄得盈利、尚處於起步階段的新經濟、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創新公司,有助於中國優質公司嫁接國際合作者、參與全球佈局和國際產業定價。本部分還對服務於內地和香港兩地跨境投資的指數及其相關產品作了介紹,為投資者投資內地A股和共同市場選擇有效工具提供借鑑。

本書第二部分談及定息及貨幣產品,圍繞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及債券通的制度創新等內容展開。債券通是互聯互通在債券及定息類產品市場上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是一個實現人民幣跨境投資、雙向循環的載體,更可能成為發展多層次人民幣風險管理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孵化器。通過債券通帶動國債期貨、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權合約、人民幣貨幣指數等衍生品的開發和運用,推動人民幣離岸金融產品生態圈發展,將提升香港人民幣定價能力和風險對沖能力,強化海外人民幣定價權。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本書的第三部分介紹了香港交易所首隻實物交收雙幣(以美元及人民幣定價及結算)黃金期貨合約,以及以美元計價、現金結算的中國鐵礦石期貨合約。香港交易所2012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後,積極推動在亞洲建立透明度高且流動性好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這不僅可滿足市場參與者對風險管理的需要,更促使香港成為內地黃金、鐵礦石、乃至石油等重要商品連接國際市場的交易門戶,助推實現中國商品市場的對外開放,強化中國在國際商品市場的定價權。

本書的第四部分結集了有關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多篇文章,對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香港交易所人民幣產品的交易,以及為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的場外結算方案等話題進行了探討,顯示香港交易所致力成為便利全球投資者的離岸人民幣產品交易及風險管理中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产品和市场基础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在穩步推動雙向開放,越來越多的海外和內地投資者需要參與香港市場,需要對國際金融產品和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有更多更深入的認識。隨著香港交易所的“互聯互通”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內地金融機構、企業,以及個人投資者,都可能會利用香港交易所的平臺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同時,隨著內地經濟轉型推進、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海外投資者亦越發希望加大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在內地金融市場還未完全開放之際,人民幣離岸產品以及“互聯互通”平臺也就提供了難得的便捷渠道。

本書圍繞上述主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介紹,並將一些貼近市場發展的第一手資料進行了梳理,使讀者不僅對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和產品創新有一個全局認識,也有利於支持內地投資者熟練運用這些工具、平臺和產品涉足海外市場投資,以及海外投資者投資內地市場,共同成為香港“互聯互通”金融生態圈的活躍參與力量。

我相信,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香港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的重要的門戶市場和離岸中心,為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提升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帶來新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香港能湧現出更多類型的產品,來推動這一激動人心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