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传媒大眼导读

一部以恋爱为剧名关键词的电视剧,可能直到倒数第二集男女主才有了点恋爱的苗头;

一部以谍战为主题的电视剧,倒是前4/5都忙着谈恋爱。

说XXX是领衔主演,演着演着发现男二女二戏份比主角都多……

还有更厉害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看了二三十集后想归纳个主要剧情,才发现要完成这事居然比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都难!

这时候特别想借张pd的一句名言问问最近追过的这些剧们,你们的balance哪去了?!

我们经常吐槽国产剧集数太长,注水严重,其实长度与精彩度倒不是一定成反比,相反真正的佳作总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老友记》拍了10季236集,依然是不少剧迷的下饭必备,恨不得永不完结才好。而有些剧,明明还在播着,却好像已经大结局了,按一按遥控器,留不下半点记忆。

说到底,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戏剧的速度与节奏,是创作者的基本功,如果你是相关专业出身,想必曾经也被老师逼着从古希腊、莎士比亚的经典文本中总结出什么张弛有度、高峰低谷之类冠冕堂皇的理论,但可能是因为习惯于从大家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却忘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至于现在要求一部剧节奏在线,可能比要求偶像演员演技在线还要难上加难一些。

逻辑混乱、剧情割裂,如今的国产剧究竟怎么了?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归去来》,是一部以留学生这一特色群体为切入点,旨在记录一代青年精神面貌的野心大剧。说实在话,从幕后班底到制作水准都算得上良心,但如果细究逻辑就有些想当然了,难怪很多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会在网上大呼“求放过”。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该剧的问题主要出在主演的人设架构上。开篇以男二宁鸣对女二缪莹的暗恋展开,观众大概也能理解宁鸣的角色——跟其他二代们有明显的阶级差异,不得不在爱情与现实间的鸿沟面前低头,然后默默守护在女神左右,以执念换深情的标准男配。

但该剧通过一系列情节展现出的,却是由暗恋衍生出的各种跟踪、定位、偷拍,甚至不惜黑在美国当代考,以至于家中爷爷重病想买个洗脚盆还要分期付款。大哥你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啊,如果说是为了爱情,那你又做过什么积极正面的努力吗?国家培养你也不容易吧?一下子跳雪山一下子与歹徒搏斗的……但最后竟然还真就能够抱得美人归,想来想去最合理的解释不是缪莹疯了,是男一女一必须清清白白在一起的必要条件吧。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这种混淆痴情与偏执,自私与责任感的人设逻辑,确实让人容易产生晕头转向的感觉。类似的人设混乱还有不少,男二女二一边享受着家中权势带来的顺遂一生,一边对家人的肮脏手段深恶痛绝,三观正到令人匪夷所思,恐怕不止留学生没有共鸣,富二代也不会有。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而人设逻辑的混乱也导致了剧情的割裂,说好的要展示留学生群体的成长蜕变,可大家留学时都不需要学习的吗?不用考试不写论文吗?观众仿佛一会在看狗血爱情剧,一会又在看反腐反贪剧,难免会有精分的感觉。

除了几位年轻演员外,该剧还请来了王志文、张凯丽等众多老戏骨,留学生与父母的亲情、合租室友间的友谊与摩擦,这些能激发留学生群体共鸣的细节,却都没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让人不禁为这部可以做得更好的剧集感到惋惜。

节奏感被牺牲,难道国产剧也学会了freestyle?

大家经常吐槽国产剧,有时候都吐槽出感情来了。比如上文提到的《归去来》,可能编剧也很委屈,20多条线齐头并进,观众咋老盯着几个角色的几场戏没完没了?仔细想想国产剧也是真不容易,没有明显的分级制度,但总是离不开令人捉摸不透的下线规则。没有形成完善的电视剧工业,倒是各行各业都想借着娱乐的东风赚点块钱。

比如原本30集的本子,投资方要求加一点浪漫爱情戏吸引年轻观众,电视台要求加一点家庭伦理戏匹配主流受众群,金主爸爸要求加一些高大上的职业场景才能凸显品牌调性,明星团队更是要求自家宝贝的戏份不能有一点点负面,就这么一来二去,一部动辄六七十集的鸿篇巨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绝大多数的电视剧集,差不多都包含着上述各个元素。可内容看似很多,能量密度却不大,节奏也不紧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取舍自然也就没有节奏,出于不同立场增加的戏份,其内在逻辑必然很难统一,进而导致剧情的割裂感极为突兀。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资本过度干扰戏剧创造的后果,就是剧集无法以好看作为第一要素,倒成了尽可能容纳所有卖点的freestyle大杂烩

。最后买单的只能是看得一头雾水的观众,在无限混乱的逻辑和分裂的剧情中,想找到点balance当然不易。

什么是节奏感?长剧并不一定等于注水,短剧也未必就能精悍

重视长度而忽视节奏,重视明星而忽略角色对剧情的推动。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现如今的国产剧已经陷入到剧集界鄙视链的底端。美剧《权力的游戏》线索多不多、人物多不多?但节奏乱不乱?人设崩没崩?

长剧不一定就意味着注水,反而对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对节奏的把控力要求更高。76集的《甄嬛传》之所以至今仍被奉为宫斗巅峰,就是因为时时保证了剧情的密度,60集前后出现的“滴血认亲”甚至将戏中的紧张之感隔着屏幕都能传递给观众。可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再看到如此让人心弦紧扣的好剧了?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同理,忽视了节奏把控的问题,再短小的剧集也未必就能做到精悍有力。只有20集且每集只有20多分钟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简直就是长篇国产剧中的一股清流。但女主的职场晋升之路,却快到让观众觉得“超现实”的程度。细细回想起来,除了买奢饰品和换男朋友之外,女主角的独立、奋斗、委屈,哪怕是成长后的腹黑与复杂,都没能更好地体现在镜头之下吧?

反观原版的《东京女子图鉴》,也有类似拜金、升级男友的剧情,但在个人的抉择与无奈之外,相对于简单塑造一个女性角色,反而更多的是为观众展现了女主对人生方向的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思考。这是看完一部剧后,用来反驳“我才不是那样的人”和思考“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的区别。看上去很像,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高下立判。

长度本身不是国产剧的原罪,节奏问题才值得好好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