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推動農業轉型的教訓

2012年到成都調研,成都正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和發展現代農業。遺憾的是,幾乎所有政府支持的現代農業都不成功。我們到成都產權改革第一村的都江堰鶴鳴村調研,連續有兩個農業公司來鶴鳴村流轉土地以發展現代農業,政府也給了農業公司的財政支持,遺憾的是兩個農業公司都進入不久就失敗跑路了。

2015年5月到襄陽市襄州區和宜城市調研,同樣發現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它們不僅無法帶動農民致富,而且往往自身難保。襄州區雙溝鎮最近幾年大力度招商引資,包括引進了六個農業龍頭企業,流轉了農民數千畝耕地,都是種蔬菜。結果,多數企業經營不善,公司要跑路,農民不願意。因政府已經組織農戶與公司簽了土地流轉協議,農民就不願再要地,而要求政府保證土地租金收益。雙溝鎮的負責同志講,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後,不僅自身發展能力不強,而且對當地農業的帶動作用更不強。這些仍在勉強維持的企業也不願意僱傭本地農民,而願意僱傭雲南、貴州來的外地農民工,因為外地人好管理。宜城市小河鎮曾州村,工商資本來流轉了900畝耕地種蔬菜,結果種什麼虧什麼。公司與農民簽了10年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現在退地退不了,農民不願要,只好硬著頭皮向前走。這種情況在宜城市十分典型。宜城市的何副市長說,無論農民還是農業企業,不種糧食了,種經濟作物,也只能種大路貨,而種大路貨根本不賺錢。問題是,什麼才是賺錢的小路貨?任何小路貨,只要賺錢,大家都去種,又沒有什麼技術門坎,也就都可以種得成,也就成了大路貨了。一般來講,農產品初加工不賺錢,只有深加工才賺錢。這裡面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做深加工的少,深加工才賺錢,想賺深加工錢的公司多了,深加工就會過剩,也就不賺錢了。宜城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美加旺在一年前已經倒掉了。現在宜城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襄大集團,重點就是做農產品初加工。因為他們試過,初加工還有錢賺,深加工就要虧本。

農業政策實際上一直有兩個相當不同的目標,一是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二是讓農民致富。就前者來講,改革開放以來做得不錯。就後者來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沒有達到目標。正是因為後者沒有達到目標,每年的中央文件及各級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設法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業收入,甚至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深加工,來帶領農民致富。

微觀上看,通過調結構來讓農民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不過,即使這些微觀的例子也往往是暫時的。因為一個地方農民通過調結構可以致富,其他地方的農民也可以調結構來獲此利益。種得多了,這種農產品自然就不賺錢了。因此,要靠農業調結構賺錢,就必須不斷地調,不斷地走在前面。而走在前面調結構存在眾所周知的風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次調結構失敗,前面所有積累都搭進去了。

微觀上的緊張是因為結構上的原因。中國有2億多農戶,有20億畝耕地,農業產出能力極強。由2億多農戶來為一個不是太大的城市搞飯吃,城市人的恩格爾係數是下降的,農民如何可以從城市人購買的農產品中致富?俗話說,只有減少農民才能致富農民。問題是,當前農村還有接近7億人口,農村人口的減少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是說減少就可以減少的。在農村人口不可能快速減少的情況下,要讓農民依靠農業致富,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農民種糧食當然不能致富,農民種經濟作物可能有更高收入,因為經濟作物往往比糧食更值錢。經濟作物比糧食作物更值錢有兩個原因,一是經濟作物的生產投入更大,二是經濟作物的市場風險更大。經濟作物更大的收益是與其更大的市場風險相匹配的。也因此,種經濟作物,可能是三年賺了錢,一年就虧進去了。種糧食雖然很難致富,卻可以有基本的穩定收入。種經濟作物可能賺錢,也很可能虧本。

農民不能通過農業致富,這是結構問題。那麼,能否通過引入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來讓農民致富?

從實踐上看,有微觀案例可以支持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案例。只是時間稍微拉長一點看,這些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案例最後都缺少支撐,不能持久。從宏觀上看,農業龍頭企業進入農業是要從有限的農業GDP中獲取利潤的,這就要擠佔本來有限的農民從農業中可以獲得收入的機會。因此,資本進入農業越多,即使資本賺了錢,也一定不會帶動農民致富。

本來農業不可能讓農民致富應該是一個常識。十分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來,無論是中央政策還是地方實踐,都是以農民通過農業致富為目標來制定農業政策,實施農業補貼。試圖通過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甚至屢屢通過財政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來讓農民致富,其結果就是,農民沒有因此致富,地方政府屢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未來很長一個時期農民都不可能通過農業來致富。但這並不是說農業對農民不重要。對農民來講,比致富更重要的是保底,是解決溫飽生存的問題。中國農業不僅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而且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為農民提供了生計的保底。這樣的農業已經是極為成功了,千萬不要再以農民致富的名義去折騰農民浪費財政資源,更不要以農民致富的名義支持工商資本進入農業,以致於讓農民不再可以從農業中獲得保底。

農民要不要致富?當然是要的。農民致富的主要戰場在城市,在二、三產業。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在城市,在二、三產業。農村青壯年已經進城務工經商了,他們正從城市獲得遠比農村要多的收入及致富機會。只要將城市機會向農民向全社會開放,這個社會中的任何人都會用盡全力來致富的。發財致富賺錢是人的本能,既然是本能,國家還要操什麼心?國家要做的是保底,現在中國的農業正為農民(包括進城失敗的農民)提供著保底的作用呢!

2015年8月23日下午

贺雪峰:推动农业转型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