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二十七

數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出無數精湛的手工藝。傳統手工藝是數千年祖祖輩輩流傳下來下來的手藝。起初人門製作工藝品只是為了維持生活來源,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機器出現後,使得原始手工藝顯得彌足珍貴。但同時使得最初的手工藝受到威脅。在現在追求快速多的時代,很多傳統手工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它們是去是留?跟著門道君一起看看吧!

一、釘秤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做秤是個精細活兒。在這“斤斤計較”之間,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與汗水:精工細作,毫釐必究,只為了手藝人的那份承諾。年復一年,青絲變白髮,不變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桿子上,也在人心上。

二、吹糖技術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融化成100°C高溫的麥芽糖,經吹糖藝人收口並用,五顏六色的糖料變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是一個神奇的藝術,是一個古老的藝術,也是一個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為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我們應該留住她,保護她。

三、 銅匠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從水上的銅匠船,到走街竄巷的銅匠擔,修銅鎖,配銅把手,制銅酒壺等;這些業務始終不變,而改變的只是不斷精湛的技藝。錘敲、爐熔、銼平、雕刻、下鑽,人們見到了銅香爐和銅酒壺上的龍、鳳、壽星和神仙就這樣來到你的眼前。

四、麥秸編織工藝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麥秸民間工藝在蘇中裡下河地區源遠流長,我們的先祖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用麥秸編織草帽遮陽,編織草扇納涼,編織手提包,提籃及裝盛五穀的器皿作生活用品,成為我國早期文明發展象徵。

五、老扎匠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粗細不一的藤柳在扎匠粗礪而靈巧的手中來回穿梭,如樂手在調琴絃,就在這簡單又詩意的勞作中,一件件精巧、優美、實用的藤製品孕育而生,如同凝固的音樂。

六、 篾匠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一把簡單不過的篾刀,卻功夫了得--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可都是技術活。編個篩子,精巧漂亮、方圓周正;織個涼蓆,光滑細膩,涼爽舒坦。篾匠用一雙巧手裝扮了我們綠色的生活。

七、裝裱技藝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燦爛秀美的國畫是華夏三大國粹之一,世人皆贊。如果沒有裝裱,其神其骨都不能充分展現。看似簡單的畫頁裱底排刷來回、輕宛的上板,無不滲透出裝裱者藝術素養和美的追求。裝裱是國畫的支持,是幕後英雄,是“譯製片的配音演員”。 

八、刻章

是去是留:即將消失的手工藝

將章胚打平,寫上字,固定在小小的夾床上,用刀刻。至於陰字陽字、隸書行書,全都按照客戶的要求,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全在於師傅指力的控制。

在電腦刻字機已經面世多年,手工刻章就像日益稀少的珍稀動物一樣。鍵盤已使筆紙不再輝煌,即時有人會刻上幾刀,但有多少人能寫出各種字體,讓人信服的反字。

有人說在高速發展的時代裡,沒有人願意去花費大把的時間去等待。但不可否認的是,手工藝品在製作過程中手藝人投入的感情以及心血是冰冷的機器無法取代的,美好的東西是需要去保護與繼承的,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這個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