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祕密建儲制度,有哪些好處?

何事男兒不讀書


不得不說,雍正帝秘密建儲是一個創舉。

在中國的歷史上,中國的帝位傳承一直秉承“立嫡立長”的方式,這有一定的好處:古人的壽命一般比較短,立長子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下一任皇帝的年齡不會太小,能夠掌控朝局,不會大權旁落,保證皇室的正統。但是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嫡子長子不能保證每一個都那麼賢明果敢,對於皇權的渴望以及對朝政的管理能力,對國家大事的處理能力也是參差不齊。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短命王朝往往敗送在二代帝王的手裡。立太子的結局,往往會讓太子成為眾矢之的,漢武帝太子劉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太子外的其他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不惜大開殺戒,導致朝局動盪,國家危難,百姓陷入水聲火熱之中。

清朝的地位傳承一直到康熙年間依然採用立太子的方式,雖然立二皇子胤礽為太子,但因為其為皇后赫舍裡所生,所以地位要比皇長子胤惿尊貴,立為太子並無不妥,但也為後來的太子三立三廢,九龍奪嫡等一系列事件留下伏筆。以致於康熙死後留下一地雞毛,骨肉相殘。

雍正帝正是鑑於自己的遭遇,開創性的設立秘密建儲,在雍正帝駕崩之前,沒有人知道後繼之君是誰,一方面不會造成皇子們直接的爭權奪利,另一方面也阻止了黨派林立的狀況,大臣們不敢胡亂站隊,只能效忠與雍正帝。

當是儘管秘密建儲讓雍正選擇了乾隆這樣的君主,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乾隆好大喜功,閉關鎖國,目空一切,奢侈浪費,把好端端的大清盛世拖入了萬劫不復之地,雍正帝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精挑細選的後繼之君會慢慢葬送了大清的江山。

以上純屬胡說八道,如有不對,反正我也不改。


聽濤29576322


雍正秘密立儲之前的皇位繼承。

皇太極,“天命元年,太祖以上為和碩貝勒,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為四大貝勒。上居四,稱四貝勒。太祖崩,儲嗣未定。”以漢文化政治傳統,立嫡立長,輪不到皇太極。實際上,在幾位有軍功的成年兄長競爭下,皇太極繼位並不順利。 順治:”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丁丑,多羅郡王阿達禮,固山貝子碩託謀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禮親王代善與多爾袞共謀。阿達禮,碩託伏誅。“

康熙:”世祖崩,帝即位,年八歲,改元康熙。遺詔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上述三帝即位的共同點,沒有明詔立儲,都經歷了殘酷的權力鬥爭,八旗勳貴的力量參與其中一起競爭,以及,若是以漢文化政治傳統而論,這幾位都不是儲君人選。

康熙立儲君,遵立嫡之法,而幼年即被立為儲君的太子在出色的兄弟競爭中,最終敗北。兩立兩廢,其間滿朝幾無人獨善其身的儲位之爭,無庸贅言。明確的儲位與滿族政治傳統不相符合,而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在位時間超長帝王。漫長的在位時間中,皇子不能無所事事吧,一個個領差辦事羽翼漸豐,遲遲等不到皇位更替再加兄弟虎視眈眈的太子坐不住,其他皇子也就躍躍欲試。表面效法漢禮立嫡立長定儲君,卻無法與滿族政治模式兼容。這種矛盾又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過長,皇子也都非同一般的有實力,而被放大。

待到雍正即位,面臨是否立儲的兩難處境。立,則循何法?雍正即位無嫡出皇子,若循康熙之例,以漢式政治法度立儲,老三弘時當為儲君人選,這便無法照顧到在出身上是滿族,以才能賢良而論更得先帝賞識的老四弘曆;不立,則三位先帝即位之不易,尤其是雍正自己親歷的手足殘酷競爭,恐怕會再次上演。

雍正秘密立儲,首先是結合他所處政治環境背景(清入關已久,再加有先帝之例,漢禮不得不循,而滿族的絕對優先權力仍需堅持)和皇嗣具體情形(無嫡,長不及幼)的權宜之計,更深層的原因是平衡漢式政治傳統及滿族的政治優先地位的結果。既立了儲君,又可選則皇帝結合各種因素最中意的皇子。

這一制度得以在此後幾朝施行,得益於再無康熙一朝這樣眾多有才能也與勳貴結盟的皇子們出現,儲君之位繼承還算順利,在清朝之後沒有繼續執行,最簡單的原因是,連皇子都沒有了還怎麼立儲君,只能從親王之子中甄選繼承人。

以上是對清朝儲君具體情形的分析。

至於先前為何不執行此制度,排除同樣是少數民族政權的元朝(元朝即位亂到皇帝世系表我從來沒記住過…)等等,歷代漢族政權,若執行秘密立儲,首先要通過法禮關,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沒那麼容易打破,在漢政權中,立嫡立長是理所應當,欲想破除,其中阻力由明萬曆朝爭國本可見一斑。

綜上,儲君之位需要商榷才有秘密立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這又與清朝具體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玖玖貓DT


清朝之所以會有秘密建儲,那是因為清朝的皇子們都太優秀了,這也是因為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皇子皇孫們都要去上學,而且是從早到晚,天不亮就進了書房,天黑白放學,一年只有過年、萬壽節等幾天的休息時間。趙翼曾如此評價: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拉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

優秀的人難免會有野心,所以清朝的皇子奪嫡之爭也是很激烈的,康熙在應對九龍奪嫡的局面時曾經說過,我死了以後你們肯定把我扔一邊去,自己束甲相爭去了。

開創秘密建儲的雍正,也是經歷了康熙後期九龍奪嫡的時期,所以才開創了秘密建儲。這一制度有以下好處:

第一,不立太子,主動權在皇帝手裡。因為立了太子之後,如果太子有問題再廢太子勢必動搖國本,所以那還不如不立太子,所有的皇子都要接受考察,誰能力最突出誰當儲君。這也是比較公平的,畢竟都有能力,都有野心,那你們就公平競爭,多多表現吧。

第二,其實也是保護皇子。康熙立胤礽為皇太子是因為康熙愛屋及烏,因為覺得對不起赫舍裡皇后而格外寵愛胤礽,如果胤礽表現乖巧的話,就不會有雍正什麼事了。但是大家都很優秀,又都有野心,所以胤礽就成了眾矢之的,兄弟們必須除之而後快,結果是出了一個鎮靨胤礽的破事,雍正不可能不吸取教訓。所以秘密建儲也是對中意的皇子一種保護,使之不會被別的皇子弄死,畢竟自古無情帝王家。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清朝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的一點,就是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也就是不公開立太子。這是雍正吸取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教訓而定下的規矩,而後沿襲。

有人說,秘密建儲制度好處多多,是中國封建王朝最為完善的繼承人制度,這種制度有效防止了太子形成權力集團,從而給皇帝造成威脅,避免了朝堂分裂,也最大程度杜絕皇子之間的骨肉相殘,保證皇位傳承的延續性。

但是好處說的再多,也抵不過一句問句——為什麼之前的朝代都想不到這個“好辦法”?

是因為前朝的人智商都不足嗎?

當然不是!

實際上,在我看來,秘密建儲制度的建立,正是中國封建制度正在走向滅亡的的反映。

為什麼前代都不實行秘密建儲制度?

首先是皇帝們覺得沒必要,搞那些神神秘秘的有什麼意思呢?立個太子還要躲躲藏藏,昭告天下不好嗎?萬一太秘密了,像秦始皇一樣詔書都沒發出去就嗝屁了,那時候下面的有人像趙高一樣搞個陰謀,把欽定的繼承人給一刀咔擦了,那可怎麼辦?

其次是大臣們不允許,比如宋朝皇帝就認為,他們是與“士大夫共天下”,也就是說天下不是他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是與所有士大夫共有的,既然天下不是皇帝你一個人的天下,那太子肯定不能皇帝你一個人做主了,必須要多聽聽下面人的意見。

後來士大夫越來越過分,以前是立太子要聽下面人的意見,到後來變成了立太子必須要經過大臣們的同意!比如萬曆皇帝為了立太子這事兒還跟大臣們幹上,結果乾不過,一生氣二十多年不上朝,這就是著名的“爭國本”事件,最終皇帝那點傲嬌還是被大臣們滅了,無奈地只能立自己不喜歡的長子朱常洛做太子。所以,你說前代的皇帝想秘密立儲?看大臣們不噴死你丫的!

最後是當皇帝也是要學習和培養的嘛!你早點立太子,就相當於皇帝的實習期,那時候太子要上朝見習,偶爾還要代皇帝做一些事情,熟悉一下流程,如果做得不對,皇帝批評一下,也算是前任和後任之間的傳幫帶扶。而且太子公開,他的言行就會受到各方監督,至少提前讓群眾檢驗下這個儲君合不合格嘛。如果不立太子,或者秘密立太子,那時候那些皇子還不一門心思地搞陰謀,奪皇位,誰想認認真真幹實事?

但是清朝完全不存在這些問題。

清朝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威,不像前代還受制於文官士大夫集團。對皇帝來說,所謂的大臣,不過是一群家奴罷了,你們也配在我立太子這件事上置喙?

前代皇帝一死,啥都沒了,比如明英宗遺詔說要自己的錢皇后和自己合葬,結果落實起來一波三折,最終還沒落實到位。萬曆遺詔說要立鄭貴妃為皇后,結果人一死,這事兒也被當做一陣風給過了。死了的皇帝就是過期作廢,毫無權威可言,誰也不愛搭理。

但是清朝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那群唯唯諾諾的大臣又如何有勇氣違背“聖旨”?所以清朝皇帝不怕他死後有人政變,更不怕有人在立太子這件事上有人反對。誰敢反對?

乾隆有一句名言,叫“本朝無名臣”,他不需要經天緯地的治國之才,不需要心有丘壑的賢人,他需要的只是傳達他的意思然後不折不扣去執行的奴才。這樣,一切權力都歸與他一人,家國一體,朕即國家,太子這麼礙眼的東西當然不需要了!

而且皇子間互相鬥爭但又互相牽制,多有利於皇位的穩定?這麼和諧的制度,當然是完美了!皇子們想當皇帝,不要去爭取群眾,也不需要去建功立業,只要一心一意討好皇阿瑪就行了,多簡單!

這樣,所有的軍國大事一切都圍繞著皇帝轉,物極必反,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人,包括皇帝自己,除了奴性,還能有什麼?這樣的國家,又會有什麼前途?


御史書苑


,在秘密立儲制度之前,滿清皇朝幾乎沒有一個皇帝的繼位是順利的。

建立秘密建儲制度,這是雍正皇帝吸取康熙朝時九子奪位的教訓,而定下的規矩,從此而後沿襲,成為制度。

秘密建儲的好處就是免得皇子們攻擊太子的局面,讓所有的皇子都有機會成為太子,促使他們謹慎謙虛,勤奮苦讀。

還有就是不會在朝中形成太子黨,使太子大臣們過早形成勢力,威脅到皇帝的權力。


陳志明先生


縱觀清朝的的歷史,在秘密立儲制度之前,幾乎沒有一個皇帝的繼位是完全順利的,從皇太極的“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到胤禛繼位前的九子奪嫡,每一個皇帝繼位之初都是兇險萬分,即便是被稱為千古聖君的康熙皇帝駕崩後,留給雍正胤禛的也是一個爛攤子。由於清朝一直保留有後金的八旗制度,所以每個有爭儲希望的皇子後背,都有八旗勢力的支持。這種情況極易引發內訌和火併,非常不利於王朝延續。再加上前皇帝駕崩時往往身體是奄奄一息的狀態,所以被篡改遺詔的可能性確實存在,這也是雍正即便是到今天仍有人質疑其繼位的合法性。可以說給新繼位的皇帝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還有一個弊端是,誰先被立為太子,誰就先成為大家集合攻擊的對象,最慘的犧牲品就是皇太子胤扔。太子的任務是協助皇帝處理朝政,但是由於其他皇子以及其背後大臣的不配合,陽奉陰違,甚至當面對著幹,所以事情做起來非常的困難,這也讓太子顯得辦事能力很差。

雍正繼位之前深受清朝的這種制度的危害,登上皇位可以說差點扒了一層皮,所以他是非常討厭這種制度的,這也是他創立秘密立儲制度的原因。秘密立儲是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由前皇帝生前先寫好遺詔秘密立儲,直到自己駕崩之後,才公開由誰來繼承皇位。具體方法是:皇帝親書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駕崩時,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這種方法的好處有兩點,第一是保護未來的儲君,因為儲君不再是公開的太子,所以誰也不知道未來大位將屬於誰,所以爭儲的皇子之間不知道具體的矛頭指向誰,達到了保護儲君的目的。第二是防止篡改遺詔,兩份遺詔互相印證,完全一致的才是合法的繼承人,同時也達到了給繼位者正名的作用,因為繼承人沒有爭議了,也就堵上了打著各種旗號造反的人的嘴。

這種制度的第一個受益者是乾隆,這也為乾隆瀟灑的一生奠定了基礎,早期沒人政權,給他足夠的時間來穩固自己的勢力。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他父親雍正皇帝。


正史野史都是史


秘密立儲相對於之前的嫡長子繼承製確實是個很大的進步。

從西周封建開始,就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為什麼要立長不立賢,很大原因是賢的標準不好定,而嫡長的標準一目瞭然,也是為了避免兄弟之間不必要的內部爭鬥。

但是,就算是嫡長子繼承製,皇子之間明爭暗鬥,依然是頭破血流,就沒有幾個嫡長子是順順當當接位的。從漢高祖戚夫人的枕邊風,到玄武門之變,到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打來打去,好不熱鬧。雍正親身經歷了九子奪嫡,又看到了自己兒子又開始爭來爭去。就想辦法避免這種情況,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事實確實也證明,相比之前的立太子制度而言,大大減少了皇子們之間的內鬥。




楊大眼看歷史


1. 避免太子黨過早形成,威脅皇權。

2. 避免形成諸皇子攻擊太子的局面,理論上諸皇子都有機會,促使他們戒驕戒躁,不斷上進。

3.儲君已立,讓全國上下放心,不會出現權力真空期。


江上神思者


能夠有效的保護繼承人,防止過早的成為眾矢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