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以畝產論英雄”,長三角聯手更高質量發展

一個新的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衡量標準正在長三角推廣開來——以畝產論英雄。

5月23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赴水源地水庫、汙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企業,實地調研上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李強說,要進一步嚴格產業准入,收嚴收緊重點行業產業准入標準、水耗能耗和環保排放標準,真正以環境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畝產論英雄。

長三角以什麼論英雄

這不是李強第一次提及“以畝產論英雄”。最早是在5月7日,李強在金山區調研時強調,以環境論英雄、畝產論英雄,促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環境友好型產業,讓精細化工成為“上海製造”的拳頭產品之一。

5月20日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李強又指出,嚴格產業准入,以畝產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收嚴收緊水耗能耗和環保排放標準。

强调“以亩产论英雄”,长三角联手更高质量发展

不僅僅是上海。5月29日,浙江召開全省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會議,以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根據“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理念,早在2006年浙江省紹興縣(現柯橋區)就提出“畝產論英雄”理念,並初步建立以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為重點的企業“畝產效益”導向、約束和評價機制。

2017年,浙江實現了用地5畝以上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全覆蓋”,並開展設區市、縣(市、區)、31個製造業行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

今年1月,浙江出臺實行《關於深化“畝產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並設立了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省長袁家軍擔任組長。

江蘇則是在2017年7月的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大會上,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提出,推動開發區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要以“一特三提升”作為工作指向和抓手。“一特”,是著力打造特色創新集群。“三提升”分別是著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智能製造普及率。

在提升土地產出率方面,李強表示,要樹立“以畝產論英雄”的導向,按投入強度和單位產出水平,對“低產田”和“高產田”進行差別化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4月23日,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劉聰也提出,江蘇要樹立以畝產論英雄的導向,促進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的雙提升。要嚴格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確保全省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22%以下,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佔用面積同比下降5.8%,建設用地地均GDP同比增長6.2%。

已經成為共識的“畝均/畝產論英雄”,對於蘇浙滬來說,是實現高質量增長、追求高質量GDP的重要路徑。

劉志彪說,土地是重要的要素資源,強調“畝產”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一個途徑,所以“畝產”就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求。

資源要素緊約束

之所以強調以畝產論英雄,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長三角作為經濟發達區域,率先面臨到了資源要素的緊約束,所以必須讓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和產出。

比如浙江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0.54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省萬元GDP能耗0.44噸標準煤,“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間非常有限。

上海已經提出建設用地負增長,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不突破318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比重要從目前的27%降低到17%左右。

江蘇則提出,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量逐步不再增加;到2030年,建設用地總量逐步下降。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產出,也是全國的普遍趨勢。“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925萬畝。而到了“十三五”期間,中國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縮減到了3256萬畝。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供應國有建設用地60.31萬公頃,雖然同比2016年有所增加。但工礦倉儲用地、商服用地同比依然保持下降趨勢,增長的部分體現在住宅用地和基礎設施用地。

所以,在建設用地的增量減少的情況下,強調“畝均論英雄”或者畝產論英雄,也是為了用足存量,提高存量土地的效益。

如何“以畝產論英雄”?與之前較常用的單位GDP的建設用地佔用面積、建設用地的地均GDP這兩個指標相比,浙江、江蘇已經構建了更為豐富的指標體系。

今年1月,江蘇省常州市印發了《市政府關於開展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工作的實施意見》,構建了“6+X”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6”是指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收入、單位能耗(電耗)增加值、單位主要汙染物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費用佔銷售比重等6項核心指標。“X”是指研發、品牌、質量、專利、誠信等激勵性要求,以及安全、排汙、環保等約束性要求。其中,畝均稅收是衡量制造業企業經營質效最重要的參數。

常州地稅局數據顯示,2017年該市50231家工業企業佔用土地面積33.61萬畝,繳納國地稅454.93億元,畝均稅收13.54萬元。

《常州日報》援引常州地稅局局長錢俊文稱,地稅部門已著手引入稅收貢獻評價機制,進行常態化用地效益分析。去年已在溧陽率先展開試點,試點出經驗後,將在全市推廣。

與江蘇的指標略有不同,浙江對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同樣提出了6個指標——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R&D經費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之比。

也就是說,在GDP之外,“以畝產論英雄”的指標體系還同時強調能耗、排放、研發等。這也和上海類似,在以畝產論英雄的同時,還強調以環境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些指標體系,正在成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的一把標尺。

劉志彪說,衡量投入產出效率主要三個標準,一是以GDP作為分母衡量單位GDP的產出、單位GDP排放;一是以人口為分母,衡量人均稅收、人均經濟總量、人均排放等;一是以單位國土面積為分母,衡量畝均稅收、畝均產值、畝均排放等。

“三個標準對於高質量發展的考核是不一樣的,最嚴厲的就是按照單位國土面積來衡量,比如畝產。”劉志彪說。

利用這一指標體系,蘇浙對企業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把企業分為A(優先發展)、B(鼓勵提升)、C(監管調控)、D(落後整治)四類,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給多”的原則,構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資源要素分配與“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對“低產田”和“高產田”進行差別化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比如,不同等級的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汙等資源要素實施差別化價格,加大首檔企業激勵力度,倒逼末檔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

浙江就提出,工業畝均稅收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適當減少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單位能耗增加值高的市、縣(市、區),在能源消耗總量指標上給予傾斜;單位排放增加值高的市、縣(市、區),在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上給予傾斜。

常州地稅局稱,要“以稅節地”。通過引入稅收貢獻評價機制,進行成本效益核算,將土地使用稅與畝均稅收產出掛鉤,讓畝產稅收貢獻較大或是環保綠色、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以及鼓勵發展類產業的納稅人,享受到較低的稅率或給予比例減免優惠。而對畝產稅收貢獻小和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納稅人,採取較高稅率。

强调“以亩产论英雄”,长三角联手更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長三角對於畝產指標的量化目標,也是在不斷提高的。

浙江提出,到2020年該省“畝均論英雄”改革要走在全國前列,區域“畝均效益”達到全國領先水平,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全員勞動生產率、畝均增加值分別達到27萬元/畝、27萬元/人/年、120萬元/畝,全面實現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的低效企業出清。

到2022年,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全員勞動生產率、畝均增加值分別達到30萬元/畝、30萬元/人/年、140萬元/畝,小微企業全部入園,基本實現“園區之外無企業”。

對於長三角而言,劉志彪表示,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單位國土面積的效率,最根本就是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不做一般製造業,而是發揮蘇浙滬皖各自的優勢,把長三角作為總部經濟地區,實現與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劉志彪說。

基於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以及世界級產業集群的打造,“以畝產論英雄”將會獲得更大的空間和可能性。

不過,長三角雖然在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但離世界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需要充分整合長三角的資源稟賦,合力推動產業協同,齊心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共同參與全球競爭。

6月1日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指出,以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優化重點產業佈局,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近日在接受滬蘇浙皖黨報聯合採訪時,李強表示,當前要通過摸清家底,編制好長三角產業和創新資源標識圖,把各自產業特色和基礎標識出來,既防止重複投入、資源浪費,又推進產業聯動、資源共享。

比如,把創新資源標識出來,在更大範圍內推動開放共享,共同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比如,把產業集群標識出來,每個地方集聚了哪些產業集群、發展到什麼階段,都能一目瞭然,各地產業發展也就能有所側重、有所分工,真正形成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集群。

一旦形成佈局更加優化的世界級產業集群,長三角的畝均產出效益也將得到更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