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源爭奪戰提前打響

研究生生源爭奪戰提前打響

伴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高考考生們進入了衝刺的最後階段。對於考研的學生們來說,5、6月也同樣是充滿奮鬥而火熱的月份,因為高校對於研究生生源的“爭奪戰”也在這時提前打響。

早在4月28日,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網就公佈了“復旦大學招收2019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網上預申請須知”。還有很多高校也公佈了學校推免生預申請的通知。

除了採用推免生預報名辦法外,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生源“爭奪戰”中採用了“保研夏令營”的辦法,這通常在暑假進行,為學生與教師互相瞭解、溝通提供了機會。

然而,對於這些提前招收生源的方法,人們的評價並不一致。有人認為這是人才選拔的一種方式,也有人認為這會打亂學生的培養秩序。這場爭奪優質生源的“戰鬥”是否合理呢?

高校與學生的必爭“高地”

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人,較2017年增長了18.4%,可見考研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因此,如何佔得先機,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是很多學生思考的問題。

當一些大三學生還在對畢業出路感到迷茫的時候,有一些學生早已踏上了考研的道路,甚至有的已經在申請保研,有的已在暑期參加了目標學校的保研夏令營,與未來導師進行交流,決定了研究方向。

“我是2017年畢業的學生,所以我在2016年年底申請並獲得了保研資格,在本校繼續讀研。”來自北京某高校如今已經研一的學生王丹妮說。

作為一個過來人,王丹妮覺得考研對於學生來說壓力大、準備過程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如果成功,皆大歡喜。反之,不但浪費了寶貴的一年時間,甚至可能面臨失學和失業的雙重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我們考生來說,保研應該是比較穩妥的一種方式”。

對於一些優秀考研生來說,保研是考試中爭奪的高地;對於高校來說,這些優秀的生源則是它們必爭的高地,從而也就有了文章開頭提及的推免生預錄取、保研夏令營。

“研究生生源質量決定著一所學校、一個學科的未來前景。因此,優質研究生是高校的必爭之地。”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喻海良分析道,特別是如今高校都在進行“雙一流”建設,各高校競爭“上位”。學校吸引到優秀的生源,就意味著能夠做出更好的科研成績,在未來競爭中佔據重要位置。

“生源戰”提前打響的利與弊

對於國內高校而言,生源爭奪其實已經是一個老話題。高校為了提前獲得優秀的本科生源,對還在讀高中的學生髮出預錄取通知和優惠政策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如今,這種“提前戰”已經打到了研究生生源錄取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鼓勵招收保送生,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競爭上將時間線往前推,原本9月入學,4、5月錄取,現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產生了很多的預錄取或者夏令營。”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

而這種“提前戰”所帶來的影響卻是利弊參半。

對高校、教師來說,優秀生源無疑是很搶手的。“優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動手能力、創新意識也比較強。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非常願意招收這樣的學生,特別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願意保研到我的團隊來攻讀碩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會無條件歡迎。”喻海良笑道。

因此,在他看來,高校提前吸引、錄取優秀生源對於其發展是很有利的,這既保證了研究生生源質量,也提高了學校的科研競爭能力。

但對於考生來說,這種提前戰是否只有利而無弊呢?

“我覺得時間確實有些太早了。大三的專業課任務還是比較重的,加上附加的這類考研準備,很容易使考生分身乏術。這樣對於本科的學習任務難免會有影響。” 作為一名保送生,王丹妮道出了她的感受。

在她看來,高校提前搶生源可以算是選拔優秀學生的方式,對於一些學業成績很好的學生而言,這樣可以規避考場發揮失常落榜的風險。但是對於普通學生而言,這也算是一種負擔。“大家都不願放棄機會,但是機會扎堆來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顧此失彼。這時,最先被忽略的就是本科未完成的課程了。如果是這樣的因果關係,那麼搶生源會對學生本科的學習成長造成影響。”王丹妮說。

“提前戰”需基本規則的約束

高校重視生源,為掐尖兒而打“提前戰”的現象不足為奇,也無法阻止,這是一所大學渴望發展自身的做法。在美國很多一流高校,比如哈佛大學,同樣也會提前吸引研究生生源,並提供獎學金等優惠政策,可謂是在世界優秀生源中掐尖兒。

“有這麼一種說法:不想掐尖兒的高校不是好高校。現在部分名牌高校本科生的生源大戰,甚至提前到高二時就想將優秀學生鎖定招收。因此,我對於研究生招生的前移並不感到奇怪。但是,對於爭奪生源時間上的提前仍需考量。”劉海峰說。

在他看來,招生的時間爭先恐後地前移,確實會對學生正常學習和教學秩序造成一定干擾,而目前相關主管部門仍未明確規定招生的允許提前量。“這就像是沒有交通法規,交通就會陷入無序一樣。現在提前招生已經出現這樣無序的狀況和苗頭,我認為有關主管部門可以適時出臺相關的招生規則進行適當約束。”

放眼世界,在澳大利亞、日本的高校間,並不存在研究生生源的爭奪。以澳大利亞為例,其碩士生招生要求非常低,只要英語合格、已經獲得了本科學位就可以申請,並不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

“國內和國外研究生招生是存在本質差別的。國內研究生選拔是以選拔人才為主且招生數量有限。而在國外,如日本、澳大利亞,其碩士生培養不以選拔人才為主,招生數量也沒有明確限制。”喻海良說,正是這種本質上的不同,導致了我國高校掐尖兒招生,這樣的趨勢使得強者更強而弱者更弱。若在提前招生問題上不加以約束,會加劇這種高校間的差距和不平衡。

“高校都怕落後、只能挑別人剩下的,因此,招生就爭先恐後。招生提前到什麼時候合適,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時間範圍。因此,基本規則的制定是當務之急。有了約束與秩序,高校才能更好地發展。”劉海峰說。

《中國科學報》 (2018-05-22 第6版 動態)

語言不過關被拒?美國EditSprings--專業英語論文潤色翻譯修改服務專家幫您!

研究生生源爭奪戰提前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