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指纹识别仍存技术限制,2018年尚难普及

屏下指纹识别仍存技术限制,2018年尚难普及

当前市面上具量产性的屏下指纹技术,无论是Synaptics或是汇顶科技(Goodix),皆为仅能支援AMOLED面板的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虽然VIVO、华为已快速于2018年第一季导入此技术,但若进一步探究目前手机面板技术分布,以及光学式-屏下指纹技术的效能后,不难发现,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突破的技术限制。

屏下指纹识别的终极目标为支持OLED & LCD面板

以目前AMOLED面板于智能型手机的市占状况观察,AMOLED面板资源主要集中在Apple及Samsung,而其余品牌采用OLED面板的比重不到10%,因此屏下指纹技术于2018年的成长空间将非常有限。

近期敦泰旗下的敦捷光电推出光学式指纹识别格外受人注目,其原因便是此方案为市场上少数能同时支持OLED及LCD面板的方案。

事实上,瑞典指纹识别大厂FPC早就已发布这样的概念,而与敦泰不同的是,FPC的方案采用超声波,但两者皆是将Sensor布置在手机荧幕边缘的四周,并透过大角度的原理运作,此类方案的技术难度虽高,但却是更接近显示区内指纹识别的终极目标。

光学屏下指纹在技术表现上仍有改善空间

此次VIVO X20/X21采用的AMOLED面板便是由Samsung提供,相信有很多人便开始疑问,Samsung自身为何不愿与Synaptics合作将此技术应用至自身的旗舰机种上呢?

事实上,VIVO与Synaptics合作推出的X20机种在荧幕无显示画面状态下,透过部分视角便可以清楚看到藏在下面的光学传感器。

另外,因为AMOLED面板本身具有容易烧屏问题,加上指纹识别感测符号频繁显示,进而造成大家对搭载于此机种AMOLED面板生命周期的疑虑。

最后,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整体反应速度,亦依然远逊于传统电容指纹识别技术,上述种种原因,皆可能造成Samsung不愿轻易尝试这尚不完美的技术。

文丨拓墣产业研究院 陈彦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