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精選|激光雷達的全固態之路

会员精选|激光雷达的全固态之路

本文為【新智駕會員計劃】第 21 期內容,「大咖Live」第 5 講實錄整理。

新智駕推薦: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缺少的傳感器。”這是創始人姜波口中,飲冰科技選擇激光雷達創業的出發點,也是很多自動駕駛從業人員的一個重要共識。

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用或不用激光雷達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用是出於安全的需要,不用是有關成本的考量,但在得出結論之前,全面瞭解這一自動駕駛汽車最重要的傳感器顯然至關重要。

本期大咖 Live,姜波對激光雷達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發展都做出了詳細梳理和闡述。

他首先從激光雷達發展的源頭即無線電雷達講起,解釋了激光雷達與雷達的分別,進而重點講解了激光雷達的發展趨勢以及固態激光雷達的詳細方案,剖析了 Flash-LiDAR 的優勢與困難,同時也分享了飲冰在全固態激光雷達方面的探索與進展。

最後,對於目前行業中關於激光雷達的疑問,他也進行了一一解惑,如果你對激光雷達還一知半解或需要更多深度知識補充,本文或許可以提供一次最全面參考。

以下為「大咖Live」實錄摘選:

從無線電雷達說起

相信大家都看過《敦刻爾克》這部電影,它讓二戰那段歷史重新進入大家視野。講起二戰歐洲戰場就少不了要說起不列顛空戰,不列顛空戰大概分為四個階段,在 1940 年 7 月-10 月,不列顛空戰的最關鍵階段,德國一共出動了約 4.6 萬架次飛機,投彈 6 萬噸,被擊落各型飛機 1733 架,損失空行人員 6 千人;而英國飛機共損失 915 架,飛行員 414 人,雙方飛機損失比為 0.5:1,飛行員損失比是 0.069 : 1。

事實上,德國的戰機性能和飛行員素質是高於英國的,可為什麼贏得戰爭的是英國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人有雷達。

会员精选|激光雷达的全固态之路

上圖左邊就是當時在英吉利海峽部署對空警戒的雷達陣位,每個小黃點是一部雷達,紅線是雷達能覆蓋的區域。我們可以看到,德國飛機還沒有進入英國領空,就會被英國人利用雷達發現,飛機的數量、航向都在英國掌握之中,後者就可以針對性地起飛戰機進行攔截,飛行員可以以逸待勞,不用長時間在空中巡邏。

最早的雷達是 1935 年英國部署的,叫本土鏈雷達,後來二戰中又部署了地空本土鏈,也就是我們講的雷達,上圖的右邊。

雷達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又幫助美國海軍打贏了日本。

雷達的主要功能是什麼?一個是測距,一個是側角。

会员精选|激光雷达的全固态之路

來看一下上面這張圖的左邊,這是一個極座標系,我們可以通過一個距離和兩個角度來確定空間的唯一一個點,各種各樣的雷達都是在想辦法測出這三個參數。

雷達測距將無線電波發射出去,如果遇到目標就會反射回來,由於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一定的,只需要知道無線電波的飛行時間就可知道目標距離,而目標角度可以通過無線電波的指向來確定。

雷達都是有天線的,為的就是集中無線電波的能量向一個方向發射。這一點和廣播完全不一樣,廣播是向四周輻射。波束窄了,要覆蓋一定空域,讓波束掃描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機械旋轉,一個電機帶著天線旋轉就可以了,可是這樣太慢了,好不容易發現一個目標,要再轉一圈兒才能重新測量一次,而且旋轉機構的可靠性也比較差。

人們非常聰明地發明了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沒有旋轉機構,是靠密密麻麻排列的 T/R 組件來實現波束掃描的,其具體原理和光學相控陣雷達一樣,上面右下角兩張圖,左邊是一種機械旋轉雷達,右邊是戰鬥機用的相控陣雷達。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從無線電雷達講起,因為激光雷達就是完完全全脫胎於無線電雷達技術。

会员精选|激光雷达的全固态之路

電磁波

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場,然後電場又產生磁場,磁場又產生電場,這樣反反覆覆,合起來,就產生了電磁場,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傳播就是電磁波。

上面左邊這張圖,紅色的是電場,藍色的是磁場。通過這張圖也可以看到,電磁場的變化是週期性的,這個週期的空間長度就是波長。

光速也就是電磁波傳播的速度,光速除以波長就是電磁波頻率。頻率是電磁波非常重要的特性,按照頻率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它們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 射線,γ 射線。其中,無線電波頻率最低,波長最長,γ 射線頻率最高,波長最短。無線電和光的本質都是電磁波......

歡迎在新浪微博、網易號、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搜狐號、一點資訊關注@新智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