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為什麼有的企業熱衷於上市,有的卻堅持不上市?

上市,對於不少企業家來說,是一輩子的奮鬥夢想。但,鑑於時下國內股票市場IPO流程複雜、耗時漫長的狀態,即使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也未必可以拿到最終核准批文。至於那些本身並不達標的企業,那就更不用談上市的問題了。

上市,尤其是在國內股票市場上市,將會代表著什麼?實際上,最直接的回報,那就是企業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企業市值與估值的大幅飆漲。至於企業大股東以及高管,則將會藉助企業上市實現財富地位快速增長的目標,一夜暴富也許對於他們而言,也是預期之內的事情。

除此以外,對於熱衷於擴張的企業而言,上市最直接的任務就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且憑藉上市的背書,瞬間打開多渠道的融資通道,為企業的後續融資打開了更多的出路,而與其餘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憑藉較為低廉的融資成本,足以在未來的競爭過程中獲得更有力的競爭優勢,更容易實現企業擴張等目標。

缺乏現金流、缺乏融資渠道,且急需要尋求融資擴張的企業,實際上最渴望發行上市來滿足其系列的願望。實際上,縱觀近年來加快發行上市的企業情況,有的為了補充資本,有的為了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有的為了提升品牌影響價值,而有的會為了提升財富地位,更有甚者,還會藉助上市完成快速套現,甚至存在部分高管為了提前套現而採取辭職的策略,而這一切恰恰也是近年來國內股票市場的真實寫照。

但,與之相比,在不少企業熱衷於上市的同時,卻往往存在一些企業,卻反覆強調堅持不上市。其中,就包括了近期創辦人逝世的宜家家居,也包括了國內外比較熟悉的知名品牌華為、老乾媽等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同樣是一名企業家,為什麼有的就拼命想要發行上市,把企業推向資本市場,而有的就堅持不上市呢?

事實上,我們不能夠因為企業上市與否,而作出過於絕對的評價。究其原因,在實際情況下,對於不同類型的企業,會有著不一樣的發展需求。但,關鍵之處,還是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考慮以及企業發展的目標意向。

以創立超過70年的宜家家居為例,自創立至今始終堅持不上市的原則。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宜家自身的結構體系決定了它的發展出路,而看起來比較複雜的結構體系以及組織架構,卻打消了宜家上市的念頭。或許,這也是創辦人早有計劃的安排,但歸根到底,對於企業而言,如果現金流不成問題,或自身並不缺乏融資壓力以及品牌宣傳壓力,那麼上市也就顯得不那麼必要。但,對於不依靠上市補充資本,或拓寬融資渠道的企業而言,企業自身就必須要具備強有力的財務實力以及持續性的現金流優勢,而多年下來,似乎宜家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並無需依靠資本市場的融資來實現。

至於另外一個代表企業,那就是華為。不過,對於華為這一類知名企業而言,其長期不上市,還是有著更多的自身因素。

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那就是公司的組織架構以及治理結構身上。與此同時,則是華為的股東人數狀況等情況並不滿足發行上市的條件,而對於華為企業來說,最具代表性的特徵,莫過於股權結構過於分散,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極低的狀況。由此可見,對於華為本身的內部結構就不符合上市的前提條件,而對於現階段採取同股同權一元制的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無疑會打破華為長期存在的內部結構,而對於這類核心企業而言,控制權與話語權還是最核心的因素,而在保障企業核心控制權與話語權的基礎上,再實現利益分享、員工普遍持股的模式,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與此同時,從現金流、融資渠道以及品牌宣傳等方面,華為也並沒有太多的缺口,而上市一事,也就顯得並不必要了。

在個人看來,企業上市與否,核心還是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考慮。但,對於不同企業,會有不一樣的發展需求。對於堅持不上市的企業,我們應該尊重企業的意願,並理性看待企業長期不上市的行為。至於發行上市的企業,則會有著它們自身發展的考慮,即使企業上市會造成系列造富效應,且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乃至改變了企業發展的初衷目的,但多年來,無論是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都誕生出不少的知名企業、良心企業乃至偉大企業,而它們也是藉助資本市場而獲得了發展與壯大的機會,但關鍵之處,則在於企業發展與壯大之後,其發展的初衷還會不會堅守下來、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否真正為社會創造出價值,並長期為投資者創造出持續性的投資回報等,這也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有良心、是否偉大的判斷依據之一。

確實,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股票市場,並不缺乏上市公司,缺乏的往往是良心上市公司乃至偉大的上市公司。退一步來說,假如在國內資本市場中,可以多一些如格力電器、福耀玻璃這樣的良心上市公司,那麼這也將會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希望所在。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中國股市講故事太多,董明珠曹德旺太少

談及A股上市公司中的實幹家,在我們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格力電器的董明珠等,但縱觀A股市場35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真正堅持實業興邦的卻是寥寥無幾,而更多的還是熱衷於講故事,更有甚者則是通過長期低價定增不斷攤薄普通股東的實際權益。

正如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所言,目前的資本市場不講究股票質地,講究的是股票的故事性,能成為妖股最好。歸根到底,縱觀當前幾千家A股上市公司,像曹德旺、董明珠這類老一輩實幹家已經為數不多,當代企業家比較缺乏老企業家的那一種敢於奉獻、敢於擔當的精神,整體社會責任感不高。但,與之相比,年輕一代的企業家,更容易熱衷於追求一夜暴富,實幹精神卻遠遠比不上前一代的企業家。

或許,是中國資本市場強烈的造富效應,改變了當代企業家發展實業的初心。或許,是在社會金錢觀念愈發強烈、社會階層固化愈發強化的背景下,尋求致富打破階層固化的思維過於明顯,而逐漸產生出不少脫離實際、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想法。

這些年,企業通過引入融資機構,而後做大做強,待時機成熟,加快上市的步伐,這無疑成為了最快捷的致富現象之一。然而,對於當前眾多的創業公司,其最終目的多數離不開上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企業上市可以大大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整體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則看重了中國股市新股不敗的神話,並藉助上市實現一夜暴富的目的,而上市之後持股大量原始股的人無疑最容易實現財富身價的大幅增值。

確實,縱觀當前國內乃至國外的財富排行榜,這些年來實現財富暴增的群體,多來自於企業上市後的造富效應。與此同時,在中國股市高速IPO的背景下,也在為新經濟企業、中小企業打開IPO融資的大門,並實現一個又一個的財富造富神話。

然而,從這些年的市場狀況分析,雖然企業上市數量明顯增多,A股上市公司家數也得到了持續性的膨脹,但是限售股解禁現象同樣持續增多,更有甚者為了變相套現,早日完成財富暴富目標,卻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提前鎖定利潤,更有甚者還不惜提前辭職,做好各種套現的準備。與此同時,當部分大股東、高管成功套現後,他們往往熱衷於快速轉移財富與資產,有的會把大量的股市獲利利潤投資國內外的房產,實現資產的持續增值,而有的則是不斷轉移至海外,變相轉移鉅額套現利潤。

多年來,中國股市有著散戶市場、投機市場的稱號。然而,在實際情況下,一方面是不少上市公司熱衷於講故事、搞投機,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種各樣的利潤套現,到資本市場撈金的目的性過於強烈;另一方面,則是A股市場長期以散戶化作為主導,普通投資者投機性較強,但實際情況下,因信息披露不對稱、持股成本的不對稱,卻往往導致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性更甚於普通投資者。由此一來,這兩者疊加在一起,卻不斷強化了股票市場的投機特徵,整個市場似乎充滿著一夜暴富、撈一筆就跑的氛圍。

不講究股票質地,反而更講究股票的故事性,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僅說明了國內上市公司的實幹精神不強,而多數企業家總是抱著講故事、搞投機的想法,儘可能在短期內實現股票市值的大幅提升,從而達到減持或鎖定利潤等目的,而且也說明了當前國內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感不強,缺乏對股東切身利益的保護乃至尊重。

多年來,融資圈錢的上市公司不少、通過反覆低價定增攤薄股東實際權益的也為數不少,但這些年來真正堅持現金分紅、真正專注於投資者投資回報的上市公司卻寥寥無幾。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上市以來,企業現金分紅遠高於再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屬於A股市場的良心企業,而對於這類企業家更是值得我們去尊重。

中國股市講故事的太多,而像董明珠、曹德旺這一類良心企業家卻特別少,這也是股市整體投資回報率不高、普遍投資者缺乏投資安全感的真實寫照。但,對於市場一夜暴富、撈一筆就跑的現象,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得到根本轉變,而以融資作為功能定位,加上新股不敗神話的長期存在,卻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市場的投機色彩,而對於不少新上市的企業而言,往往熱衷於為自己“貼金”,而在企業上市之初,也基本上透支掉未來數年的盈利預期,由此所導致的結果,則是原始股東暴富的同時,卻讓不少普通投資者高位接盤,從而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命運。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有一個理論我覺得非常有道理,那就是二八理論。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遵循這個規律,百分之20的人賺大錢百分之80的人賺小錢或者不賺錢,投資創業打工選美等各行各業都遵循這個規律。馬雲在第三屆世界浙商大會第三場論壇“新作為——創客好時代”上發表的言論:“很多人講炒股,記住,天下沒有人靠炒股發財,沒有。要靠投資(才能賺錢),投資和炒股是有巨大差異。“對這段話的上半部分我非常的不認同,投資包括了炒股,比如投資地產,投資股票,投資藝術品,投資期貨,投資郵票,投資的領域太多了,炒股只是其中一種。投資和炒股當然有差異了,在這裡不去討論這一點,我主要分析前半部分,天下沒有人靠炒股發財,真是如此嗎?首先我是不認同的,而且我還有很多理由和案例反駁這一點。下面我詳情分析一下。

外國人靠炒股賺錢的我就先不舉例了,因為大家都認識,比如索羅斯,巴菲特。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人賺錢有人虧錢。我舉些國內靠炒股賺錢的案例吧

馬化騰

騰訊創始人創業之路是靠炒股掘得的第一桶金,有傳言馬化騰的啟動資金來自炒股,傳說他曾經有過把10萬元炒成70萬元的手筆。對此,馬化騰本人沒有正面回應過,但馬化騰承認自己曾經靠開發股霸卡發過一筆小財,並藉此進入資本市場,獲取資本原始積累。眾所周知,馬化騰的父親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因此在資本市場上馬化騰還是有人可以請教的。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劉益謙

1990年,上海為股狂。雖然對股票一無所知,但強烈的財富慾望讓劉益謙決定必須要搏一下。他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買入100股“豫園商城”,到了1992年,這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萬元的價格賣出,淨賺了近100萬元。生命中的第一隻股票成了劉益謙財富之路崛起的轉折點。就這樣,苦日子出身的劉益謙享受著“錢生錢”的快樂。如果說從國債到股票,徹底打開了從小在“小生意”中摸爬滾打的劉益謙的視野。那麼,炒股票認購證則成為他積累億萬身家的關鍵一役。他說過,自己是一個趨勢投資者,所賺的都是來自於趨勢,“在資本市場上,任何一種投資方法,其實質都是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謀取比較大的收益。而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不要為了做股票而做股票。做股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收益,而不是用來享受過程的。”2015年怒砸10億為國護盤這點值得廣大股民學習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楊百萬

“楊百萬”絕對是中國股市最醒目的“傳奇”之一。跟很多日後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樣,楊百萬只是因為“窮則思變”,開始了他“從沒想到過的”人生,那時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會廣為流傳。楊百萬原名叫楊懷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鐵合金廠的一個普通職工,幹“第二職業”賺外快積累了兩三萬元餘款。有一次他管的倉庫被盜,他因出手“大方”,常買菸請廠裡的工友們抽而被懷疑是監守自盜,公安局還請他“談話”。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一橫心就辭職了。那是1988年2月。辭職後楊懷定開始從訂閱的幾十份報紙信息中埋頭搜尋致富的機會。4月的一天,一條“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楊懷定的關注,他在4月21日開市第一天一早,買了10000元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麼不買?”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開始紛紛買入時,價格一下漲到112元,楊懷定拋掉了。半天時間,他賺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資——800元。很快,楊懷定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他帶著全部的積蓄前往全國其他省市,在當地銀行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國債,然後再帶回上海,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銀行,賺取差價。為了趕時間,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沒有睡覺。1989年,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楊懷定,轉身投入炒股。楊懷定的第一隻股票是“電真空”。半年後,股票大漲,楊懷定在800元以上價位拋掉,淨賺150多萬元,“楊百萬”的外號,就此不脛而走。一年後,“電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買了回來。在股市行情低迷時,楊百萬的“絕招”就是全部賣光,遠離熊市,“2001年開始的國有股減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遠離,直到2005年1月份,雖然四年的時間我每天還要去股市上班。”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還有好多我們不認識的隱士在股市賺錢了,我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按二八理論計算的話也有很多了,我始終認為要靠提升自己的能力賺錢,不能埋怨所在的行業,那是無能者找的藉口。

風險還是機遇?

貿易戰,房地產泡沫,人民幣貶值,港元貶值,英國脫歐,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我們好像面臨著數不清的危機,這樣的危機帶給了我們的資本市場什麼?我們的資本市場在這樣的危機下估值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一.全市場估值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中國資本市場從1999年到2018年這20年來的估值情況如上圖所示,剛一看好像從09、10年以後,估值曲線變平穩了很多,是中國市場不在投機風行了嗎?不是的,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取了20年的週期來看,而中國資本市場90年代剛成立的一段時間內估值又太高,導致了近幾年的相對合理的估值會顯得曲線好像平穩了一些,那麼我們首先聊一聊過去的估值到底有多高呢?

在2002年峰值,我們上海市場估值是59倍,深圳市場估值是154倍。

2009年的時候,我們的上海市場估值最高到84,深圳市場到30.48。

我們前年15年牛市的時候,我們的市場估值多少呢,上海20,深圳70,創業板140。

18年兒童節這天,我們的市場估值上海13.67倍深圳29.05倍創業板指54.09倍

相對於歷史比較,我們的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健康(估值角度),光和歷史比較,有人一定會講這種估值方法有所偏頗,沒錯,確實是這樣。

那我們還要考慮我們的絕對值貴不貴。我們和美國來對比一下,美國的標普500估值是23倍,我們的滬深300是13倍,也是一個非常便宜的價格。

那這時候一定還有人要問,那估值這麼便宜的時候,什麼時候會上漲呢,我只能遺憾的告訴您,我也不知道。

2008年10月-11月,由於國家“四萬億”政策刺激,市場估值快速反彈,見底。

2011年開始市場估值已經達到底部附近,但直到2014年才出現了明顯的趨勢行情。

截止2018年5月末,市場中位數再次探到歷史低位附近。什麼時候機會會來,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沒人可以猜的準。任何人都沒有精確預測市場的能力(如果有人聲稱可以,只能說您遇到了騙子),

我可以告訴您的就是,市場已經進入了歷史上幾個極端底部區間的附近。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市場低估的時候發現價值窪地並持有,在市場瘋狂的時候離開市場。

.指數估值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剛才講了全市場估值,現在我們來聊一下指數估值,這裡希望大家在看相對值的時候,也要注意絕對值,同時考慮各種因素。舉個例子,光看估值表,上證50的歷史估值處於中位,但是他的絕對值非常便宜,如果中國估值和世界接軌,那麼現在的上證50估值還是適中嗎?

行業指數更需要注意估值方法,比如說帶槓桿的行業用PE估值合適嗎?

房地產和銀行業會不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以及房地產泡沫的影響?

證券行業該不該看PE和PB來估值?

這些問題如果您之前沒有思考過,那就建議您一定不要投資行業指數。

在想著成功的時候,一定要想一想什麼東西會讓我們失敗。

三.風險帶來的機遇

市場的估值在最近各種所謂的“風險”影響下繼續下行,比如,貿易戰,但是川普做為總統為的是中期選舉,如果貿易戰真的打起來,川普本身自己的中期選舉也會遭到影響,川普做為商人渴望的是利益而不是戰爭,我覺得貿易戰最終會和平解決。其實過去幾十年來,每一年,甚至每一天,好像世界總在不安中度過,總是好像有各種危機總要來了,但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企業實際上一天比一天更加優秀,在估值下降到合理範圍的今天,我們應該迎接這若干年才有的經濟週期,並且把握當下,在市場低估的時候種下我們的幼苗,然後隨著時間到來,麵包會有的,夢想也會實現,做好了該做的事情,起風的時候,乘風破浪。

尋找中國股市最好的護城河

我們看重護城河是為了能在漫漫歲月與紛繁變化中尋得一個不變的堅實基礎。護城河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之一。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使在我們短暫的投資生涯中也是如此。無論多麼牢靠的護城河都可能慢慢變淺或者慢慢乾涸,甚至很快。因為現在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了。企業和人是一樣的,很多時候無法預判未來的變化,連應對有時候也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那種

能最大限度地應對變化的護城河。它可以不太需要人們一直去挖深或者加寬,在歲月與時代變遷中有自己的一套。我認為它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最好的護城河。

那麼,所以什麼才是最好的護城河?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物質條件

具體的、物質的東西只是門檻,不太算護城河,或者只是極淺的護城河。例如龐大的資金,只要利益足夠,資金不是問題。規模或者渠道其實都是如此。渠道對應的是巴菲特說的網絡經濟,這方面我們身邊都有足夠的例子。互聯網的興起重塑了渠道,有多少在傳統渠道獲得優勢的企業一下子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甚至一蹶不振。那麼技術呢?技術在某些行業算,但依然不是太好的護城河,因為科技變遷的速度在加快。甚至在很多行業,即使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也一再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例如之前文章談過的上世紀90年代的硬盤行業。

無形資產

無形的一些東西,例如品牌、轉換成本、自然稟賦呢?這些相對物質條件是不錯的護城河。但依然不夠好,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的成本在降低。信息的極大豐富和渠道的多樣化,導致人群關注點碎片化,同時多樣化細分的需求也使得更針對性的品牌建設成為可能。因此,近年來很多品牌的影響力在降低。特別是二線品牌。

轉換成本也是一樣,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注度自然會發散。轉換成本也可能會下降。例如家電品牌,以前可能會直接看牌子買。現在搞不好會上網查查參數對比之後在幾個牌子間選擇。如果從佔領心智的角度看也是如此,佔領心智的時間可能沒以前那麼長了。

自然稟賦可能是不錯的護城河。例如茅臺,涪陵榨菜,自然稟賦很難發生改變。能釀茅臺酒的地方只有茅臺鎮。能生產合適的大頭菜的地方也不多。但後者更危險一些,技術的變化可能使得自然稟賦護城河變淺。至於茅臺,情況肯定更加複雜,他的護城河並不僅僅是自然稟賦。但依然存在著一種可能——有一天人們的偏好發生了比較根本的改變。這種概率雖然可能很小,但並不是沒有。對自然稟賦挑戰最大的還是科技的進步。所以,它依舊不是最好的護城河。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背後的東西

單一的物質基礎或者無形資產比較難構成穩固的護城河,自然稟賦除外。但結合條件看則有所不同。例如低成本不是太好的護城河,但低成本+穩定盈利+極大的規模,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這個具體例子代表的企業就是申洲國際。在紡織行業樹立了自己牢固的護城河。

單一的技術也不一定是好的護城河,但技術實力+迭代速度+強大渠道銷售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代表企業例如華為。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列舉。為什麼這些企業能做到結合?

我覺得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一個良好的管理能力,而良好的管理能力背後更本質的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

好的企業文化,相對接近我期許中的最好的護城河。但還不是。好的企業文化都有一個共通點,本質就是做“對”的事情。好的管理更多的是把事情做對。對的事情更多地指的是行業內本質性的東西。無印良品掌門人松井忠三說——把時間花在“本質性的工作”上,偏離本質性的工作花多少時間多少努力都無法換來成果。要做無法模仿的工作。”我覺得是很好的對這一點的解讀。對的事情一定是順應產業發展規律,身為後發國家,我們有一些現實路徑可以參考。這是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之福。但隨著企業的進步,這樣的優勢在縮小。投資者要如何判斷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行業內的人有辦法感知,對於投資者來說我覺得更現實的辦法有兩個:

1.去看做錯的事情的企業,並去思考為什麼他們會做錯的事情。

2.用長期的數據與信息來驗證企業是否可能在做“對”的事情。

找到好的企業文化,很多時候可能就能幫我們找出好的企業,從而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投資機會。但,好的企業文化依然不是最好的護城河。因為好的企業文化依舊需要匹配適應的管理。而且好的企業文化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變化。儘管可能會很慢。那麼,什麼更接近最好的護城河?

最好的護城河

好的企業文化肯定是最好的護城河的構成基礎之一,但還需要匹配好的管理。好的企業文化可能會自帶執行,但並不會自帶好的管理。90年代的蘋果推出了很多非常牛的產品。例如Apple Newton,市面上第一臺掌上電腦。Apple Pippin,家庭娛樂終端,它不僅可以運行遊戲,還可以播放音樂和視頻,甚至可以瀏覽網頁。Apple eWorld,網絡聊天室,很多美國人的第一次互聯網經歷就是在eWorld上實現。但這些都失敗了。他的企業文化帶來了很多好的產品,但並沒有成功。直到喬布斯回來後,聚焦到Imac,Ibook、G3芯片後才再次騰飛。

實際上因為考慮到企業文化的變遷,我覺得好的企業文化中如果有很大一部分突出應對變化會更好。

例如7-11。7-11創業以來一直遵循“靈活應對變化,貫徹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就是——創造便利。貫徹基本原則並不只是說說,你可以去看他中國區與本土區甚至東南亞區域的負責人的訪談,他們的言論中有一些東西始終如一,那就是基本原則。7-11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加上匹配的管理方式。體現在經營上的是強大的新品開發能力、協同很強的供應鏈。所以,無論是在本土行業0增長的時代也好,還是在複雜陌生的國度面臨線上渠道的競爭也罷,在任何不利的情況下,7-11都做的很好,不僅僅是不錯。7-11的創始人鈴木敏文說過,大意是他們企業的工作理念就是“從變化中讀懂未來,建立假設然後執行,再對結果進行驗證。”這裡說的變化其實是基於現實的變化。這句話的道理和投資是共通的。對投資來說就是基於過去與現在去推導未來可能的實現路徑,然後不斷跟蹤、調整、驗證。

最好的護城河最大程度上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化的劇烈而發生改變。因此,

能夠最大程度因應變化的好的企業文化以及匹配的良好管理可能才是我理想中的最好護城河。而滿足這樣要求的企業,可能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牛股形態的股票

一買就漲永遠是投資者追求的最高操作境界,從理論上講,任何大牛股都會有將漲未漲的啟動臨界點,就像燒開水一樣,燒開之前,總會有一些徵兆,比如先冒氣什麼的。儘管抓住臨界點有很大的難度,但既然臨界點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牛股買入技巧,希望實戰中有所幫助。

如果買入股票時能掌握一些有效的原則並嚴格遵照執行,就可以大大減少失誤而提高獲利的機會。下面介紹5個有效的買入原則。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1、趨勢原則

在準備買入股票之前,首先應對大盤的運行趨勢有個明確的判斷。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股票都隨大盤趨勢運行。大盤處於上升趨勢時買入股票較易獲利,而在頂部買入則好比虎口拔牙,下跌趨勢中買入難有生還,盤局中買入機會不多。還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制定投資策略,是準備中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機,以明確自己的操作行為,做到有的放矢。所選股票也應是處於上升趨勢的強勢股。

2、底部原則

不贊成因為跌多了跌久了去抄底,底部都是事後走出來才知道,雖然回頭看好像無比清晰,但置身事中很難辨別,不然人家憑什麼那麼便宜把股票賣給你。中長線買入股票的最佳時機應在底部區域或股價剛突破底部上漲的初期,應該說這是風險最小的時候。而短線操作雖然天天都有機會,也要儘量考慮到短期底部和短期趨勢的變化,並要快進快出,同時投入的資金量不要太大。

3、分批原則

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投資者可採取分批買入和分散買入的方法,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買入的風險。但分散買入的股票種類不要太多,一般以在5只以內為宜。另外,分批買入應根據自己的投資策略和資金情況有計劃地實施。

4、強勢原則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是股票投資市場的一條重要規律。這一規律在買入股票時會對我們有所指導。遵照這一原則,我們應多參與強勢市場而少投入或不投入弱勢市場,在同板塊或同價位或已選擇買入的股票之間,應買入強勢股和領漲股,而非弱勢股或認為將補漲而價位低的股票。

5、止損原則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股票投資迴避風險的最佳辦法就是止損、止損、再止損,別無他法。因此,我們在買入股票時就應設立好止損位並堅決執行。只有學會了割肉和止損的股民才是成熟的投資者,也才會成為股市真正的贏家。

二、捕捉大牛股實戰案例

1、“尖底洗盤”選牛股

其實“尖底洗盤”也是拉昇之前的洗盤,重點關注的是砸出尖底之後,構築出了難得的連續小陽K線上爬走勢,典型的洗盤之後修復K線形態,溫和的放量,連續的小陽K線上漲,可以考慮介入!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2、“雙針探底”選牛股

圖中處,主力藉助利空進行跌停板打壓,然後兩個探針下影線洗盤,同時配合著成交量的放出,可謂強悍了!主力這麼做有2個原因:一是清洗散戶出局,二是 清洗別的中小機構出局。在股市,可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了之後該股緩慢的再次爬出上升通道,這樣的“雙針探底”,強悍洗盤,正從另一個側面暗示了該股 日後將大牛!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3、“均線多頭排列”選牛股

圖中處,“均線多頭排列”選股,中大陽K線是加速的信號,可以在第一根中大陽K線後的第1、2天的調整K線之中介入!均線多頭排列,代表的是強烈的多頭力量進攻,這是我們做股票夢寐以求的最強攻擊狀態。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第一個漲停板,將該股帶向了多頭最強的攻擊狀態——均線多頭排列,利用均線多頭排列選股,可以讓我們快速騎上短線飆升黑馬股。目前很多軟件都有這個選股功能,大家可以利用這個智能選股去挑選自己喜愛的個股。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4、“底部長期橫盤”選牛股

長期底部橫盤,再加上基本面不錯,結合其他技術選股,可以看出該股的長期橫盤是一直有主力在吸貨,因此可以選出該股為中線股。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長期橫盤,選得該股,再加上吸貨初期的漲停板吸貨標誌,更加可以確定該股將是中線牛股!唯一擔心的是當時由於油價過高影響航空公司的利潤,但後期該股的起漲炒作的是行業的整合機會!兼併和收購,永遠是證券市場的炒作題材之一!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5、長期“一字線”橫盤選牛股

長期的怪異技術橫盤,倒像老莊股的技術橫盤,因為這樣的橫盤,每天的波動幅度真的是太小了,很像老莊股!像這樣的橫盤股,一旦爆發起來,可是驚人的。大家以後遇到這樣類似圖形的個股,可以留個心眼,最好是有什麼題材炒作或業績支撐的個股。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類似“一”字線,每天的波動幅度很小,類似老莊股,這就是新時代的新莊股了。抓住了的話,在爆發階段,可以讓你受益匪淺!

在中國股市靠炒股到底能不能賺錢?

投資要有一顆求真的心

在很早的原始社會,人與野獸互為菜譜,弱小的人類為了面對猛獸活下去,必須結成一致行動的群體。人類能結成群體需要大部分人放棄自己的觀點,無條件融入群體,那些堅持己見的人,會被排除出群體最後被淘汰。放棄獨立思考是融入群從而能在群體的庇護活下去的前提,漫長的自然選擇,逐步讓絕大部分人在基因層面具有了不獨立思考從眾的本能。群體穩定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大部分人不思考只知道追隨,少部分人負者提供思想。只有這樣極少數人負責提供觀點和意見,絕大部分人追隨這個極少數人提出的觀點和意見,群體才能穩定的存在。這種絕大多數人不思考,少部分人負責思考的結構是群體穩定的保障,群體的穩定有助群體成員的生存,這在人類進化的早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但是在現在的金融市場上,這種由自然選擇和進化形成的人性本能就有害了。在幾百萬年進化之前,個體融入群體是活下去的基本保障,從眾無條件地融入群體對個體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利益,自然選擇淘汰那些不能無條件融入群體,總要獨立思考的人,淘汰總有一套自己想法的人,自然選擇淘汰、懲罰獨立思考的人。但是放到當代的金融市場上,這種基於自然選擇和進化形成的人性本能就有害了。資本市場獎勵那些不接受現成思想,時時刻刻獨立思考的人,市場懲罰淘汰那些從眾者!獲得超額回報必須與眾不同,必須獨立思考。資本市場的獎懲機制和大自然的自然選擇獎懲機制截然相反!要獲得超額回報需要脫離大眾,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見地。這就需要你與潛藏在你意識深層的人性本能做鬥爭。

所以,你要有一顆求真的心,有一顆不人云亦云的心!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其次才是那些具體的方法和手段。要有追求真相的心,要有克服基因層面所存在的從眾的人性本能,拒絕接受現成觀點,拒絕追隨大眾。在這精神氣質沒有建立之前,任何方法都沒有意義,沒有這種精神氣質你就容易受大眾意見的裹挾,那些方法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