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么?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么?

端午,飘香的粽子让吃货们垂涎。人们津津乐道于选择什么口味的粽子食用时,中医科专家提醒,粽子并不是想吃就能吃,身体有某些不适症状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夏天来了,多吃清淡食物可能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专家介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用粽子,由于市面上很多粽子内油量、糖分太多,而且多以糯米为主料,并不太适宜上述患者使用,“如果进食过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粽子怎样吃才科学?

自家在包粽子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红豆、杂粮米等。另外,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可配点白萝卜加以食用,让湿气尽快排出体外。专家提醒,就算是成年人,在端午节前后也不可每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如时令蔬菜水果等。

端午时节正逢初夏,也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潮湿中带着暑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毒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让人觉得疲倦、乏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么?

“营养师,请问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吗?” 这是在营养卫教时,许多糖尿病人共同的疑问。

为什么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后血糖较易升高呢?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血糖呢?

淀粉的特性

首先,粽子的主要成份就是糯米,糯米比一般白米支链淀粉较多、黏性较大,同体积时糯米的份量较多。另外,烹调时间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速度,如粥比白饭容易消化,比较会影响血糖的稳定,粽子煮得愈久,其糯米糊化程度愈高,容易影响血糖的稳定。 此外,食物纤维的含量也会影响血糖,如含粗纤维的全谷类,会比精制的白米在胃中停留的时间长,因此血糖较平稳,五谷粽与一般肉粽相比,糖尿病人较适合食用五谷粽。

其他成份

含量

传统肉粽大约200公克,除了糖类外,尚含大约1两肉与1汤匙油脂及少量的蔬菜,而粽子纤维量不够,容易使血糖起伏。 另外一般豆沙粽、水晶粽内馅均加入蔗糖,会影响血糖。若要吃,建议自己动手包,馅料方面使用代糖,来降低糖的含量。

蘸酱

粽子额外加的蘸酱也要特别注意,如甜辣酱每10公克(约半汤匙)就含有3公克糖,再加上淋酱时通常不会用汤匙来控制份量。因此不知不觉就会摄取过多的糖份。 酱油每1毫升有63毫克的钠,有高血压的人也应注意用量。粳粽一般会沾果糖或糖浆,最好以沾代糖来取代甜味。

糖类的摄取量

举例来说,一个约200公克的传统肉粽,约提供45公克糖类(相当于一碗八分满白饭);粳粽未沾糖时一个约50公克,提供30公克糖类(相当于半碗白饭),以糯米粉或在来米粉做成的粿粽,一个平均100公克,约提供30公克糖类(相当于半碗白饭);豆沙粽1个大约200公克,提供将近100公克糖类(包含额外加入的砂糖,相当于1碗半的白饭)。

6种吃法搞定粽子,全家更健康

端午又到,粽子又成了桌上珍。粽子现在的种类越来越多,咸的、甜的、荤的、素的,但琳琅满目的粽子并非人人能吃,就算能吃也不能吃得肆无忌惮。医生提醒,吃粽子也要讲方法,做对了才能吃好又不伤身。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会感觉饿得特别强烈。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为他们的血糖控制能力本来就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最宜。

6、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较多的蔬菜也会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