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麼?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麼?

端午,飄香的粽子讓吃貨們垂涎。人們津津樂道於選擇什麼口味的粽子食用時,中醫科專家提醒,粽子並不是想吃就能吃,身體有某些不適症狀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夏天來了,多吃清淡食物可能更有益於身體健康。 專家介紹,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腦梗者應儘量少食用粽子,由於市面上很多粽子內油量、糖分太多,而且多以糯米為主料,並不太適宜上述患者使用,“如果進食過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尤其是消化功能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適量食用。

粽子怎樣吃才科學?

自家在包粽子時,可以加入適量的薏仁、紅豆、雜糧米等。另外,人們在吃粽子的過程中,可配點白蘿蔔加以食用,讓溼氣盡快排出體外。專家提醒,就算是成年人,在端午節前後也不可每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它種類食物的攝取,如時令蔬菜水果等。

端午時節正逢初夏,也正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潮溼中帶著暑熱。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溼毒特別容易困阻人的陽氣,讓人覺得疲倦、乏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不適症狀。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麼?

“營養師,請問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嗎?” 這是在營養衛教時,許多糖尿病人共同的疑問。

為什麼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後血糖較易升高呢?

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血糖呢?

澱粉的特性

首先,粽子的主要成份就是糯米,糯米比一般白米支鏈澱粉較多、黏性較大,同體積時糯米的份量較多。另外,烹調時間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速度,如粥比白飯容易消化,比較會影響血糖的穩定,粽子煮得愈久,其糯米糊化程度愈高,容易影響血糖的穩定。 此外,食物纖維的含量也會影響血糖,如含粗纖維的全穀類,會比精製的白米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長,因此血糖較平穩,五穀粽與一般肉粽相比,糖尿病人較適合食用五穀粽。

其他成份

含量

傳統肉粽大約200公克,除了糖類外,尚含大約1兩肉與1湯匙油脂及少量的蔬菜,而粽子纖維量不夠,容易使血糖起伏。 另外一般豆沙粽、水晶粽內餡均加入蔗糖,會影響血糖。若要吃,建議自己動手包,餡料方面使用代糖,來降低糖的含量。

蘸醬

粽子額外加的蘸醬也要特別注意,如甜辣醬每10公克(約半湯匙)就含有3公克糖,再加上淋醬時通常不會用湯匙來控制份量。因此不知不覺就會攝取過多的糖份。 醬油每1毫升有63毫克的鈉,有高血壓的人也應注意用量。粳粽一般會沾果糖或糖漿,最好以沾代糖來取代甜味。

糖類的攝取量

舉例來說,一個約200公克的傳統肉粽,約提供45公克糖類(相當於一碗八分滿白飯);粳粽未沾糖時一個約50公克,提供30公克糖類(相當於半碗白飯),以糯米粉或在來米粉做成的粿粽,一個平均100公克,約提供30公克糖類(相當於半碗白飯);豆沙粽1個大約200公克,提供將近100公克糖類(包含額外加入的砂糖,相當於1碗半的白飯)。

6種吃法搞定粽子,全家更健康

端午又到,粽子又成了桌上珍。粽子現在的種類越來越多,鹹的、甜的、葷的、素的,但琳琅滿目的粽子並非人人能吃,就算能吃也不能吃得肆無忌憚。醫生提醒,吃粽子也要講方法,做對了才能吃好又不傷身。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穀雜糧粽子冷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2、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慾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覺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麵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一旦餓了,會感覺餓得特別強烈。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後就不會有這麼強的飢餓反應。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為他們的血糖控制能力本來就差,特別容易大起大落。

5、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於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不宜配促進身體發熱的牛羊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製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

6、因體質不同,胃酸過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燒心感,吃鹹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較多的蔬菜也會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