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增资哈罗 ofo“失宠” 倔强的戴威拒绝滴滴后还要拒绝阿里吗

继今年1月被爆出资金链紧张事件之后,共享单车公司ofo又传出重大消息。近日,有媒体就爆出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阿里增资哈罗 ofo“失宠” 倔强的戴威拒绝滴滴后还要拒绝阿里吗

此报道一出,瞬间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尽管ofo高程对此事一再否认,并表示公司此举是正常的人员优化,但这也让业界对ofo的质疑更加强烈,难道坚持独立发展的ofo小黄车真的要黄了?

裁员还是智能优化?

在一次次的质疑声中,ofo再次卷入裁员的舆论旋涡。

6月4日,有媒体发表文章称,虽然ofo公关对此消息表示了否认,但据该媒体从多个消息源得到ofo裁员和部门解散的消息:

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是ofo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裁员,总部裁员比例超50%,还可能继续扩大;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职能部门,此次裁员涉及ofo全部业务条线;海外市场主管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多名主管离职,管理层发生剧变。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快,ofo方面也马上作出回应。ofo总裁于信在朋友圈发文称,"不知道我算不算是独立信源哦,但怕是比这些无稽之谈来的靠谱些?"并称COO和PRD离职以及海外业务解散不实,称报道是无稽之谈,背后有人推动。

阿里增资哈罗 ofo“失宠” 倔强的戴威拒绝滴滴后还要拒绝阿里吗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于信在朋友圈进行直接回应,但并没有针对裁员进行直接回复。

"不知道ofo到底在隐瞒什么?按理说ofo应该正面回应此事,然而于信的回应似乎是在挑衅,并没有让业界停止对该事情的质疑。"有长期观察单车行业的业内人士分析说,于信这种公关方式并没有彻底解决业界对该问题的疑问。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ofo总部大规模裁员情况确实存在,该事情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而且这一裁员比例也在升级,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

该人士还表示,这是公司的一个长期工程,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至于裁员是否接近50%,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数据。

从资本宠儿到弃儿?

"从最早的单车行业最大的黑马到目前资本相机而动的情况来看,ofo似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本人士分析说。

【读行君】了解到,自2015年ofo成立以来,短短3年时间里,ofo共计获得了10轮融资,平均3.6个月完成一轮。当时ofo也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风光无限。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E轮融资,ofo估值已达30亿美金(约193亿人民币)——而2016年4月,ofo的估值仅为1亿人民币——在极短时间内,众多资本参与下,ofo的估值翻了近200倍。

快速成长的ofo也再一次刷新日单量超千万平台的时间。相比多家巨头来说,淘宝日订单量达到这一数据用了八年;而滴滴用了用了三年半;美团用三年;而ofo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

事情的转折点似乎与滴滴成为第一大股东、再与之决裂开始,而这一转折时间仅仅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

"因ofo全靠资本堆积的,在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独有模式情况下,只能通过融资来续命。在这种背景下,持续加码融资成为ofo负重前行的唯一筹码,再加上与摩拜的直面竞争,更让ofo运营压力倍增。"上述人士分析说。

公开信息显示,滴滴曾多次参与对ofo的投资。2016年10月,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就包括滴滴的数千万美元C1轮投资。2017年3月,ofo获得4.5亿美元D轮融资,滴滴也在投资方之列。2017年7月,ofo再获得超7亿美元E轮融资,投资方也包括滴滴;当时,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正式加入ofo,担任执行总裁。

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ofo创始人戴威曾经承认,创业的压力主要来自缺钱,在C轮融资的时候,他曾向滴滴借500万来给员工发工资。

这一切从2017年11月的一个周末开始突变。有媒体报道显示,"空降至ofo的滴滴原高级副总裁付强、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Leslie Liu同时发现自己在ofo的内部权限与邮箱被删除。"戴威就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有滴滴员工这样回忆。

当时双方矛盾的导火索是董事会的"一票否决权",滴滴志在必得,而戴威始终拒绝出让。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在 ofo 创始团队看来,滴滴一连串的举动无异于想要争夺ofo的实际控制权。这突破了戴威的底线。于是,戴威先后拒绝了滴滴提出的与摩拜合并的方案和滴滴的收购邀约。两天之后,付强团队离开。

而在这之后,滴滴成立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并将小蓝单车纳入出行产业链。与滴滴不和给ofo带来严重后果,滴滴作为大股东,曾拒不签字而导致ofo股权融资受阻,因而出现半年的融资空白期。

今年2月,ofo"卖血续命",将单车作为不动产抵押,获得阿里17.7亿元的融资。第一笔5亿元的融资,ofo向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创投抵押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445万辆自行车,这笔抵押将于今年6月7日到期。第二笔12.66亿元的融资,则抵押了北上深杭和成都五地的部分自行车,到2020年2月到期。

目前滴滴已经失去ofo第一大机构股东的身份,阿里巴巴先后通过E轮和E2-1,实现了对ofo战略投资。根据早前消息,滴滴已经同意蚂蚁金服对ofo的债转股请求,阿里系已成ofo最大机构股东。

时至今日,在阿里持续加码嫡系哈罗单车的同时,ofo似乎显得越来越落寞。6月1日,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向哈罗单车增资20.6亿人民币,加上阿里曾鸣那句哈罗单车日活超过摩拜与ofo总和的言论,使得哈罗单车逆袭ofo、摩拜的声音甚嚣尘上。

此次再度被业界传出ofo裁员的消息,虽然ofo回应一切正常,但在资本持续观望的背景下,ofo能否以坦然的姿态走出当前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