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辈子,都要出生两次

1970年代,马勒率领团队,选定三十八名刚出生的婴儿,连续深入观察了三年。

她首先发现,从降生到两个月,孩子与外界包括与母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睡了吃,吃了睡,就是他的全部工作了。

也对,刚离开母体,孩子头顶的囟门都还没闭合呢,大脑继续生长的任务相当繁重,哪有闲工夫理你们?

况且,原本在妈妈的肚子里,多温暖多湿润多柔软啊,可现在突然掉进的这个世界,也太不友好了。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我难受,你们说正常;空气干燥不说,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叫风,吹得人眼睛都懒得睁。什么衣服啦,被子啦,和我原来的房子相比,简直太粗糙了。然后,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为什么离我的耳朵这么近?

所以,你们谁也别惹我,让我安安静静地适应两个月再说吧。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要出生两次

让我再睡一会儿

两个月过后,在没有玩具等外物刺激的情况下,孩子第一次主动对母亲微笑,就代表他的心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孩子与母亲是共生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以为,母亲是附属的自我,母亲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你看啊,我一饿,就来奶了;我一尿,就来干净尿布了。我只动用一点点意念,母亲和世界,就完全归我控制了,我简直就是万能的啊。

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非常乖,因为想啥来啥,根本就没有必要乱说乱动嘛。

但进入第六个月,情况不同了。母亲会发现,孩子的淘气,无师自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吃奶时咬母亲。看到母亲做出疼痛的反应,他觉得有趣极了,有时会咯咯笑出声来,然后一咬再咬,乐此不疲。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要出生两次

疼吗?疼吗?

有些母亲会真的生气,骂孩子是“小坏蛋”。实际上,这时的孩子,还完全没有是非观念,你骂他“坏”,简直太冤枉他了。

因为这些母亲不知道,此时,孩子的心理,正在发生极为重大的变化。

孩子发现,原来,自己与母亲,并不是一体的。因为他咬母亲,母亲疼,自己并不疼啊。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心理飞跃,让他非常兴奋。他之所以一咬再咬,有时还会揪母亲的头发,抓母亲的耳朵,抠母亲的鼻孔,就是要反复确认,自己与母亲,真的真的不同。

因此,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事实上,每个人的一辈子,都要出生两次。十月怀胎,一朝临世,实现生理独立,这是第一次;六个月后,与母亲在认知上分离,实现心理独立,这是第二次。

成功与母亲分离后,母亲就成为孩子的镜子,母亲微笑,孩子就微笑;母亲愁苦,孩子就皱眉。孩子借助表情,开始学习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