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首个房颤俱乐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

华南地区首个房颤俱乐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不仅易致残,而且有着致命的威力。脑中风、心衰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背后,都潜伏着房颤这只“黑手”。房颤,这个“隐形杀手”被不少家庭所忽略,也给不少家庭带来痛楚。

●改变房颤救治“双低三高”,华南地区成立首个俱乐部

●监测与随访并重,打造“多环节闭环式管理”防治链

“房颤俱乐部以‘医护主导,病友参与,惠及群众’为指导,建立 ‘多环节闭环式管理’新模式,并设有危急预警处理路径,随访团队将依据病情将患者提交给房颤诊疗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救治方案。”俱乐部负责人王景峰向大家介绍道。

●多学科协作,整合优势学科开展MDT综合诊疗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强调,针对脑卒中的防治需要“单病种、多学科”联合防治。MDT综合诊疗在临床实践中已凸显其优势,已成为目前以及未来诊疗模式的发展方向。

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并发脑卒中而引起患者致残,甚至致死。据统计,我国每年房颤导致的脑卒中约60-80万。房颤相关卒中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其症状更严重,常为致死性卒中,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致残率高达73%;并且更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 6.9%。

“房颤的综合管理不单单是心血管内科一个科室的事。因为房颤防治牵涉到太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比如说房颤脑中风急性期需要神经科的诊疗,稳定期可能需要康复科给予专业的康复训练等等。”俱乐部周淑娴教授介绍道。

●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提升救治能力

此外,房颤俱乐部这一平台的搭建,将能实现信息互通。其中,随访APP将实时记录患者信息,共享信息,“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排队”,节约患者时间成本,改变患者“舍近求远”的就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