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環保嚴查不是演習,而是實戰。

尤其是在去年祁連山事件被中央嚴肅查處和通報後,各級各部門在處理環保問題上再也不敢做任何程度的放鬆,甚至層層加碼,造成肅殺的環保整治氛圍。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2017年7月31日,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福建省反映督查情況

2017年1月至10月,因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問題嚴重;部分水電設施違法運作、違規運行;周邊企業偷排偷放問題突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不力等原因,甘肅省檢察機關經審查,共批准逮捕祁連山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8件16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23件30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14件15人。

當環保整治行動從倏忽不定到深化落實,一場關於國家機器與傳統制造業的對抗正式浮出水面。相較於祁連山事件的行政處罰,更有石材人早就在這場環保實戰中付出血的代價。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多家環保問題突出的石材工廠被取締

2016年11月27日,面對蜂擁而至的討薪工人、供應商、借款人,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樸店石材廠負責人王新言在多次找相關政府單位協調未果後,於自家工廠門口引爆炸藥自殺身亡,原因就在於2013年經過招商引資程序到新縣創業的樸店石材廠地處黃緣閉殼龜自然保護區轄區內,經過兩年多的“清渣、分層、護坡、綠化”等綜合整治後,等來的卻是停止供應生產用電的通知,最終造成企業長期入不敷出,負責人債臺高築、不堪其重。

誠然,王新言自殺事件是近年來石材行業經歷環保整治過程中的極端個例,但在這場環保實戰當中,又有多少企業,多少相關從業者成為了環保整治陣痛期的“犧牲品”?既然如此,為何環保嚴查還是勢在必行?

專項整治的弦外之音

據統計,目前國內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造船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只有72%、73.7%、71.9%、73.1%和75%,中國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高居世界第一,上述行業不過是冰山一角,也正是環保重拳整治的目標所在。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執法人員下鄉對違規排汙的石材企業下達法律文書

早在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把“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並明確了“多兼併重組,少破產清算”的思路。相關工作落實在石材行業中就體現得特別明顯。除了自發的去庫存大潮之外,以環保為抓手,促使水頭、雲浮、隨州等地沒有環保設施、不正當競爭的小型企業出局,讓出市場份額;提高行業集中度,方便全行業產能調控;同時,斬斷低端產業鏈,提高行業准入門檻,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以石材進出口大戶福建省為例,截至2017年6月底,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4903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5368起,立案處罰1763家,罰款5284.6萬元;立案偵查54件,拘留31人;約談991人,問責444人。取得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的環保整治成果。期間,被淘汰清退市場的落後產能不計其數。

他為何屢屢遭到質疑

呼籲多年的環保大潮終於到來,整治成果顯著,但是民間風評卻不是那麼樂觀。

必須承認,群眾在環保問題上的立場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從一面倒的跟風批評環境質量惡化和政府部門不作為,逐漸開始轉向對影響到自身的一些整治措施的質疑和不理解。主要原因就在於環保風暴對很多人的影響是切實的,生活上確實出現了各種不便利和成本上升,很多人的職業和收入受到了影響。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著環保督查力度的加大,

不符合行業健康標準的生產方式也將被逐漸淘汰

此外,一些地方層層加碼,矯枉過正,搞一刀切也是導致行業憤懣的原因之一。“山東萊州全面關停,平邑95%關停,榮成全面整治;湖北礦企全面整治;上海、重慶城區產業全面退出;天津無限期關停”,白紙黑字的公文勒令背後,代表著的是上萬家受影響的相關石企,數十萬個面臨失業的家庭。

當改革以一種近乎冷漠的方式觸犯到既得利益者的權益之時,輿論自然會有所偏倚。相關群體的出路,亦在長時間的整治過程中,痛苦而又無奈地掙扎著。

大環境下,石材行業該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曾在社評當中指出:如果說鐵腕治汙影響了企業生存和地方經濟發展,那麼在環保風暴受到衝擊的也是工藝落後、產能過剩的企業,影響的也只是低質量、低水平的發展。

數十萬個家庭面臨失業,環保嚴查將把石材行業帶向何方?

▲2017年10月10日,

惠安縣關於當地石雕行業轉型提升的新聞發佈

從後期出臺的環保政策靈活性和傾向性上就可見一斑。去年8月,環保部政法司負責人明確表示,“環保部反對地方政府‘不作為’與‘濫作為’,更是從未要求過‘一刀切’如果地方政府為了免於被問責,或刻意追求效率而強制關停企業,這並不是中央環保督察的本意,而是地方政府的錯誤行為。”

長期以來,“小而散”、“髒亂差”確實是根植於小作坊型的加工企業當中的問題,這方面的弊病不可否認。環保整治的“高效率”可能帶來“負影響”,但在產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以環保為抓手進行去產能和產業經濟轉型是不可逆的趨勢,石材企業自怨自艾之餘,或許更該根據時局未雨綢繆,主動應對新形勢的淘汰與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