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1519年,當西班牙殖民者首次進入阿茲特克帝國的都城特諾奇蒂特蘭時,他為這座巨大的城市感到震驚。這個宏偉的城市坐落在今天的墨西哥城附近。那時候“美國”還是一個虛無的概念。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特諾奇蒂特蘭城(復原圖)

誰也不會想到,在短短的300年後,不遠的北方會有一座港口城市在一個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中拔地而起,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湧向這裡尋求他們的新生活。

這個城市,叫做紐約。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高舉火炬的自由女神:停電了也可以讀書!

第一批美國“城裡人”是誰?

西班牙傳教士

出於保衛殖民地的目的首先向佛羅里達和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哨所傳教,並建造了美國第一個永久性歐洲城市聖奧古斯丁。

法國探險家

主體是商人,因此他們在水道旁建立了商業集散地底特律。

荷蘭殖民者

帶來了自己精密的城市規劃與西印度公司的奴隸買賣,所以新阿姆斯特丹在成為毛皮交易中心的同時也擁有了眾多奴隸人口。

英國殖民者

對美國城市生活影響最大,在他們的規劃中,馬薩諸塞州要建成“山巔之城”,波士頓也不再是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城市,而是發展成一個商業和行政中心,一個多樣性的世界城市……

這個時候的“城裡人”要發愁很多事情

火災、疾病、貧困、治安隱患……社會很快就分化成四個階層:控制財富的白人男性、龐大多樣的工商業主、無技術的自由勞動力以及傭工、黑人和奴隸,而後者自然是絕對多數——當然,如果考慮到性別因素,女性的地位也顯得非常尷尬。

500年里,美国“城里人”的启示

失敗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相信 ↑ 這句話

真正的美國“城裡人”是誰?

我們知道,美國城市是一座“大熔爐”,全世界各地的移民構成了“美國人”的主體。美國曆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移民浪潮。

第一次浪潮中,愛爾蘭天主教徒、德國天主教徒、德國新教徒、英格蘭新教徒、斯堪的納維亞新教徒以及約30萬華人是移民大軍中的“主力”;

第二次移民浪潮新增了東歐天主教徒、意大利天主教徒、俄羅斯及東歐猶太人、加拿大天主教徒和其他來自希臘、敘利亞、墨西哥、日本等國家的移民。這兩次浪潮中的移民大多定居在城市;

第三次始於1965年移民法案,持續至今。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關於電影中的族群政策,請看

美國“城裡人”如何產生?

這就要首先回答:城市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

喬爾•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總結:城市的三要素是神聖(sacred)、安全(safe)、繁忙(busy),即構建神聖的空間、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擁有一個商業市場。對美國來說,維護“神聖”的信仰和建立“繁忙”的商業都需要一個前提:“安全”的政治環境。

兩次戰爭(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城市得到了真正發展。

而後,工業化結束了曾經的“步行城市”生活,以芝加哥、匹茲堡、底特律為代表的大型工業中心逐漸發展起來。公共交通加速了城市周邊地區的城鎮化,改變了城市中心佈局;隨著百貨商店對零售業的改變,女性專屬的餐廳、休息室和閱覽室也隨之出現。

1900~1930年間,美國城市白領數量大增,20世紀初,美國8000多座城市的人口數從1862年的620萬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萬人,超過當時美國總人口數的一半。

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出現了。

“城裡人”開心嗎?

並沒有。

因為缺乏“神聖”的追求,“發展”的負面效應就不可避免了:

19世紀80年代在匹茲堡旅行的遊客將那裡比作地獄,“一個個敞開著的火爐,熊熊火焰不斷燃燒……感受不到絲毫自然或人性的氣息”。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重度汙染下的匹茲堡

同時,社會問題也“組團”出現。禁酒令、工會組織和移民限制等問題引發了種族暴亂、地下交易和暴力犯罪;白人對非裔美國人移居城市的恐懼為3K黨重新崛起形成潛在動力……

500年里,美国“城里人”的启示

電影《教父》中的意大利裔黑幫

500年里,美国“城里人”的启示

芝加哥“熱浪”災害中的老人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快餐業員工為爭取漲工資而罷工

500年裡,美國“城裡人”的啟示

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三K黨”

終於,金融業的“崩盤”把美國拉進了“大蕭條時代”,經濟泡沫的破碎,迫使人們開始把城市的問題尋根到更深層次的“種族關係、經濟發展、郊區城市以及其他社會潮流的過度是發展的一個產物”。

500年里,美国“城里人”的启示

↑↑↑學術性表達是↓↓↓

城市在(神聖、安全、繁忙)這三個方面,只要有一個薄弱環節,都會損毀其生活,甚至最終導致其衰亡。

——喬爾•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當然美國城市沒有滅亡,因為羅斯福新政給自由主義引導的經濟發展加入了政府調控力量,讓其重新迴歸到“羅同志為總統的黨中央周圍,以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為理論指導,高舉“天賦人權”和“自由”、“民主”的偉大旗幟,在建設有美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上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為全面建成中產階級社會、實現各移民群體的“美國夢”而努力奮鬥!!”(此處有掌聲)——如果美國也有《新聞聯播》大概會這樣說。

美國“城裡人”告訴我們:

人類設計了城市並與其一起生活,

因此城市不僅僅是冷冰冰的高樓大廈,

她是人性與生活美學的物質載體。

這是一個1+1>2的編年體計算公式。

城市發展史實則是一部人類生活方式的重建史,是不同經濟水平、社會階層和文化背景的群體之間共同協商定義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

設計一個夢想中的城市並不難,但重建一種生活需要想象力——簡•雅各布斯

所謂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文化的多樣性。因為城市的發展本質上就是人類的發展——城市就是人類詮釋美好生活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生活中的美好從哪裡來,我們就該住在哪裡。”

——“不,生活中的美好往哪裡去,我們才應該住到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