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记得去年考研传出泄题案件

很多人大声疾呼:社会公平正义虚无缥缈

作为考生的我其实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起点不一样

教育不仅没有弥平社会阶层差距,反而将其进一步拉大。成功的人,孩子也越来越成功,“失败”的人,孩子从一出生就失败了

2011年有位老师发表文章,《寒门难出贵子》

有权势的人的后代既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获取利益

那也是人家父辈打下的江山

为何不用?

如果是你,你也愿意放弃一颗好乘凉的大树吗?

起跑线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你肯定听过这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你可能还听过这句话——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不知怎么,这些年的印度神片总是能把中国的问题揭露出来。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切中了性别歧视、阶层固化、浮躁的娱乐圈……好吧,这些问题也许是世界通病。

但这最新的一部,却扎扎实实地让中国人如坐针毡,因为它讲的是——上学难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这部电影目前在豆瓣评分8.1分

说明国人还是很认同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社会问题

上学,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大的痛苦

电影已经上映三天了,票房虽然没有爆炸却也看得过去

不过巨大的题材优势之下,电影本身的质量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电影情节很简单,讲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拼命让孩子上名校的故事。这个故事用海报里的一句话就能完美概括——“孩子们的比赛,父母们的战场”。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故事开始于印度的月光集市,伊尔凡·可汗饰演的服装设计师拉吉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太太米塔是他心目中的女神,为了满足她的一切需求,万物皆可抛。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两人的女儿乖巧又可爱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该上学了。

拉吉心很宽,说读公立学校就好啦,我们当时也是从公立学校出来的,现在不也混的有模有样嘛!

米塔提出不同意见了:“不错是不够的,在公立学校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女儿会害怕跟别人沟通,如果别人说英语她就会很惶恐,她会不适应社会,然后她会孤独和沮丧,如果她开始吸毒那怎么办。”

米塔的推理是:公立学校=糟糕的教学环境+不说英语贫民阶层同学=与社会脱节=人生的失败者。

典型的学校决定命运论,很眼熟对不对?

他们俩找的咨询师也是这个理论,她说:“也许你俩在择校时的一个字,就会毁掉女儿的一生。”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老婆至上的拉吉,只得硬着头皮加入一场择校大战。

为让女儿顺利进入德里最好的小学德里文法学校,他们使出第一招:学区房。全家搬出住了平民区的租屋,搬进高档学区房,而且两人还请了咨询师来全程培训自己。

故事情节之外,我们中国人对电影里的那些上学难的细节,可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老爸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要排队。让他惊讶的是,很多家长凌晨就来排了,为了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为了能让女儿被录取,俩人各种办法使劲,连烧香拜佛都要做全套的: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想想咱们自己,当年上学的时候,咱们自己的父母也没少受这罪吧?

就拿壹哥自己举例子,当年为了让我进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我的父亲送礼请客陪人情,什么招都使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父亲请客喝酒,醉到不省人事的时候,还喃喃地说:“你得好好学习啊,不然对不起我这么受苦。”

而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些家长这么拼了命地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原因。

咨询师的话句句都扎心:

如果进不了顶尖的学校,就考不进任何一家好大学,如果她的履历上填的不是好的大学,那她就不可能进入任何一家跨国公司上班。

这种论调,何其耳熟!!

拼命为孩子挤进好学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说白了,还不是怕孩子承受未来的阶层落差。

什么是阶层落差呢?片中印度顶级学校的教育环境,泳池、马场、高尔夫,看的人眼花缭乱,你没看错,这是学校。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再去看看公立学校,教室是用木头撑起来的危房,分分钟可能出人命的感觉。这,也是学校。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学校的差距只是物质?

真正可怕的是——上什么学校,决定了你身边的人。

顶尖的私立学校,全英文教学,你的同学们张嘴就是英语,根本不会说印地语。在片子里,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在最好的学校里,在最好的社区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只和讲英语的人玩。

所以,社会的阶层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完全固化了,根本不需要等你成人

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教育都被认为是改变阶层最高效的手段,也是打通未来人生之路最有效的途径。

但事实如此吗?恰恰相反,就像电影情节一样,有钱人不仅可以占用普通学生名额,还能使手段占用贫困生的名额。吃了碗里的,锅里的也要吃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就像那个赤贫的邻居说的:有钱人剥夺了我们的土地,抢走我们的钱,现在还要抢走我们孩子上学的机会。

教育不仅没有弥平社会阶层差距,反而将其进一步拉大。成功的人,孩子也越来越成功,“失败”的人,孩子从一出生就失败了。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上学难?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吗?网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这就是“起跑线”三个字的含义。不管在中国还是印度,教育都是一个死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