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遊戲化的誤讀

的確很多機構在嘗試遊戲化,但大多都以失敗而告終。遊戲化有很高的難度,但不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些失敗,很多是對遊戲化的誤讀。

第一個邊遊戲邊學習就是遊戲化

他們會先做一個遊戲,然後把試題插入到遊戲中。彈窗出現試題,做對了繼續遊戲。這不是遊戲化,這是遊戲和學習互相干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烏龍學院。

第二個脫離場景的遊戲化

一起作業網就是一個例子。比如其中的棒球遊戲。學名詞,場景是打棒球;學介詞,場景是打棒球;學動詞,場景是打棒球。你的場景和語言環境有什麼關係呢。

第三個偽互動

語言交流本事就是互動。任何遊戲也都是有互動的。關鍵看設計的互動是不是對語言學習和練習有幫助。還是一起作業網,我們要的互動是,我買東西你拿東西給我,我付錢你找錢給我。你拿個球棒揮來揮去對學習有什麼幫助?

第四一個遊戲涵蓋所有的學科所有的知識點

這也是很多人認為遊戲化不能實現的理由。語言涵蓋人類活動的全部。它本來就不是在一個遊戲裡面完成的。即使精細逼真如GTA,也只是一個城市。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通過一個遊戲來完成它。會計是玩錢的遊戲,法律是犯罪的遊戲,數學是公式的遊戲,誰規定要通過一個遊戲實現。

為了說明外語學習的遊戲化,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以前有同事要我輔導她們的孩子學外語,4-8歲不等。我利用這個機會做了一個試驗。沒讓孩子們圍坐在課桌前,而是去超市買了一堆水果,把他們帶到草坪,告訴他們今天玩搶水果的遊戲。先教apple,pear,orange,然後開始遊戲過程。規則有很多:水果放中間,我念一個,大家就搶一個。錯了的罰一個回來。或者,讓其中一個孩子念,另外的孩子搶。從身後突然拿一個水果,誰先念出來誰得……最後每個孩子學會了單詞,還開心地拿了一堆水果回去。當然,我比較吃虧,貼錢賺吆喝。

對教育遊戲化的誤讀

傳統教學也可以這麼做。但問題是,能這樣的遊戲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你沒辦法模擬風霜雨雪,沒辦法模擬煎炒燜炸。但在線教育可以。互聯網可以設計出任何需要的情境和動作。或許你還可以說,你舉的例子太簡單,複雜的就無法實現。確實有無法實現的,但能實現的絕對比你想象的多。從搶水果,到吃喝玩樂,交通旅遊,招聘求職,甚至到美國總統競選,聯合國開會,都可以遊戲化的方式實現。只要是語言發生過的場景,對遊戲來說,沒有什麼不可以實現的。

再來說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的顛覆。泛泛而談的顛覆確實是狂妄之言。顛覆不是一次性突然全面顛覆,而是從一個個知識點慢慢開始的。從數字,到水果,到點餐,到求職,到演說……當你意識到你視頻教數字的課程門可羅雀時,你才能意識到你的地盤在縮小。

所以,顛覆是遲早要來的。它甚至會倒逼傳統教育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吐出利潤,看在線教育的眼色行事。名師可能轉為在線教育的內容策劃,教室可能兼做在線教育的體驗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