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最近的热点刷的我手有点疼,深圳四胞胎的剧情神反转,谢娜删博引发热议被嘲讽戏多,“黄小厨”抄袭事件风波不断……

其中,小Q最想说的是“黄小厨”的抄袭事件,黄磊的知名度加上事件本身的敏感性,引起了高度关注。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事件的始末,估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在此不做赘述,最新消息是:黄小厨CEO朱虹公开表示:“我们绝对没有抄袭。"并称已经整理出完整的证据链,提交给了律师。而当事的另一方A&A公司已经失联。

小Q在这里不去判断到底是真的被抄袭了还是一场碰瓷事件,但是想在这里说说创投圈的那些事儿。

混过创投圈或者接触过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创业者跟投资者之间是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的,如果你在签订正式的投资文件之前,提出保密协议,多半时候你会被翻白眼,如果你发过去的时候涵盖保密条款,那多半直接不读了!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这也许是合理的,毕竟每天要看的项目计划书实在是太多了,,这些项目不可避免会有业务上的交叉或竞争,如果一家投资方签署了上千份保密协议,即使投资人能够知道保密信息的覆盖范围,又如何有效避免在看项目和已投项目投后管理中踏上保密责任的地雷?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时间成本和法律支出。

最可恨的是,有些VC不仅看了,还拿着创业者的BP直接去创业了!

之前在品途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叫《正确找到最佳投资人的8个关键》,这篇文章中描写了一个细节:自己是亲眼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投资人准备辞职自己去创业,离开投资机构之前,频繁约见该领域里的创业者,通过跟他们的交流,充分了解这个行业里的各种关键要素、模式和思路,甚至借此机会物色了些不错的行业人才,以备创业之需。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看吧,被“出卖”了吧, 其实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最让创业者感到最恶心的莫过于“黑天使”!这一类投资人打着看项目给投资的旗号欺骗创业者拿出公司的创意和商业模式。在详细的了解了运作过程之后却不愿意投资创业者,而是把创业者的创意和模式到处“兜售”。更有黑天使在注资公司之前高价挖走团队人员进入继续研发,直接掌握公司全部股权把创始人隔之门外。

2014年,厦门书生副总裁符德坤曾抨击,“许多创业者一旦递交了他的创业计划书,通常几个月后没有获得VC,就被人家复制到了其他项目中去了”。他直言,某些VC其实投的是自己的项目,顺便拉着别人的基金一起来投而已。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作为创业者,面对这样的无良投资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BP?

首先,当然是掌握信息释放的技巧。不要以为什么都说就是释放出了最大的诚意。简单来说就是在融资过程中,只介绍成果不介绍秘方。如果在介绍过程中,被问及“秘方”时,创业者就要小心谨慎啦,尽可能的不透露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如果遇到为了充分展示而必须披露的情形,创始人也要学会控制披露的节奏,在早期时候尽量粗线条,随着磋商的深入,再根据情况决定披露的深度和范围。

但不能因为担心被“剽窃”就将创意和想法雪藏起来吧,毕竟我还想要让投资人了解,可以来投资我啊,所以,除了上述方法外,可以考虑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当然啦,找投资人之前,肯定还是要去打听打听他在圈内的口碑如何。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太过于着急,轻信他人。

我们在文章结尾说回到黄小厨事件本身。其实明星创业已经屡见不鲜了,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明星前赴后继的加入了创业大军,失败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包贝尔开的“辣庄”火锅店被人曝光“用牛血兑水冒充鸭血”,韩寒的连锁餐厅——“很高兴遇见你”武汉分店被曝无证营业,并且鼠患严重,苏州分店遭遇供货商追债;田亮和叶一茜的夫妻饭店“靓厨”,因为无证营业,被责令关门,赵薇的“乐福餐厅”餐厅,也在拖欠16万供应商货款的情况下,惨淡关门。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目前来看,汪峰的创业项目——FIIL耳机,第一年就卖出“7万只耳机”,业绩喜人。但这绝不是汪峰一个人的功劳。作为创业者的汪峰也非常配合团队的步调,宣传期马不停蹄的参与发布会、采访,除了对产品和技术上的意见,不过多干涉彭锦洲管理上的决策。而彭锦洲则率领了一支足够专业的技术和营销团队,发挥出自己在做手机时的渠道和市场优势,将硬件的线上线下销售做的周密、妥当。

“黄小厨”抄袭门事件撕开了哪些行业黑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