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为何到如今还未被发掘?

参商184005994

武则天陵墓也就是乾陵,是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是唐陵中唯一没被盗的皇陵,也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好的陵墓。



那么为什么不发掘乾陵呢?我慢慢从历史开始讲!乾陵经过三次比较大的盗墓活动,只是都没有找到墓道而作罢。

第一次是唐末黄巢暴动,动用了40万人马盗乾陵,最终没有找到墓道口。

第二次是五代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盗取乾陵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吓退温韬,后留下乾陵不可盗的传说。

第三次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孙连仲动用一个师的兵力盗乾陵,也因没找到墓道口而作罢。

建国后,村民放炮炸石,发现墓道口,于是准备发掘,但是墓道坚实无损坏,后得到周恩来总理指示:“全国帝王陵墓先不要挖掘,留给后人”,因此乾陵保存完好至今!


晏海青

武则天陵墓所受到的关注和武则天本人一样炙热。我简要说说乾陵未被发掘这个事情。

武则天是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的,她的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北面的梁山主峰上。梁山海拔一千米,乾陵是典型的依山为陵。公元684年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先埋到乾陵,公元706年武则天去世后以皇后的身份入葬乾陵。它的建设周期达到了23年。其陵园按照长安城的格局来建设,陵园周长有40公里。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司马门)

乾陵到目前为止没有进行发掘,主要是因为:

一是以帝王陵墓为代表的古墓葬不能主动发掘。古墓葬属于稀缺文化遗产,考古发掘又属于不可逆的科研行为,古墓葬一旦发掘,原有的历史环境会被打破。所以在实践中,古墓葬的发掘一直是以抢救性发掘为主,也就是说对于面临不可抗力威胁的古墓葬才进行发掘。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明确了“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文物部门的考古工作应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对不妨碍基建的重要古墓葬、古遗址,在当前出土文物保护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的情况下,一般不进行发掘”。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又明确要求:“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1997年国务院于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即使是配合重大工程的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都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陵——乾陵)

另外一个不能发掘的原因是科技手段有限。武则天入葬乾陵已经1300多年了,陪葬墓中的具体情况一直未知,其中的陪葬器物和墓葬环境已经形成了一种平衡,一旦发掘便会形成新的破坏。

从尊重祖先文明的角度看,也不能发掘乾陵。乾陵是盛唐时期两个皇帝的合葬墓,我们有必要把一个完整的武则天陵墓留给后世、留给后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提出发掘女皇武则天和高宗李治乾陵的想法被周总理过,八十年代后期又有人给国家提出发掘乾陵的建议,一直没有得到同意。

乾陵是一座隐藏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丰碑,不发掘它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文踪旅迹

众所周知,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至今未被盗掘,这在历代帝陵中是极其少见的。那么,既然没被盗,国家为何还不赶快组织考古队发掘呢?难道非要等着盗墓贼偷光以后再进行“抢救性”发掘吗?

当然不是这样,事情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绝对不是一句套话,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若不能对发掘出来的文物加以妥善保护,那发掘又有何意义呢?当然,不只是中国这样干,世界各国大都如此,因为大家都不自信掌握了万无一失的文物保护技术。比如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曾为避免文物损坏而中止发掘。所以,若非不得已,让文物埋于地下往往比着手发掘更为合适。

乾陵中的文物已经不见天日一千多年,与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随葬品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存在抢救性发掘的必要。

再来谈谈保护技术的问题。要知道,乾陵中的文物和尸骨被埋于地下一千多年,其性质早就不像下葬时那般稳定,出土的时候,有些文物的色彩会因光照而被破坏,有些文物则会因为接触到空气而直接被氧化掉。

如今,人们虽然已经在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但是,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在发掘的过程中,就算运用最先进的保护技术也不能保证文物可以完好无损,而即使成功发掘出来,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够让这些文物尽展于人前。


比如,漆器的色彩就常常因为出土后的暴露而迅速褪去;再比如,法门寺出土的粘连成团的丝绸至今无法打开,只能冷藏于冰箱里。

乾陵的价值已经无须赘述。故在发掘乾陵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从而避免因为技术原因造成文物的毁坏。基于此,加强保护而延缓发掘是最合适的做法。


所以,文物管理部门和考古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对于乾陵,要以“保护为主”,而且,政府决定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不会考虑发掘乾陵。这是对当今技术综合考量之后做出的决定,也是对文物负责的体现,再者,我们总要留点故事给后人嘛。


参考文献

刘琼:《武则天墓:50年内不发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月18日。

王兆麟:《武则天墓:尽快发掘还是不宜发掘》,《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17期。


历史研习社

武则天的乾陵,到如今未被发掘。主要原因有几点。
一是,国家不允许!我国对发掘陵墓的规定是,不主动发掘陵墓,在陵墓被毁坏后或者有其他原因不得不发掘的时候,可以进行抢救性发掘。武则天的陵墓保存完好,我国法律是不允许发掘这样的陵墓的。

二是,武则天的陵墓,异常的坚固。在以前曾经有人想要偷挖乾陵,据说用了很多人,就是挖不动。所以,想要发掘乾陵是非常的困难,只有国家性的开发,才能发掘。个人无法做到的。

三是,挖人坟墓如同杀人父母,这是多大的仇怨。我国少数的几个大姓,李是人口最多的。李姓后人不会答应吧。


吟风者

武则天的陵墓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大盗小盗光顾不知道多少次了,有记载的都有十几个。但是一千多年来,还就是没有哪个盗贼进入过她的墓穴。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盗墓者,一个是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带着40万大军去挖武则天的墓,但是挖错方向了,把半个梁山都挖没了,还没找到墓道。后来唐军反扑,黄巢不得不撤退。另一次是在近现代,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带了一个团的士兵去炸武则天的陵墓。本来天气挺好的,但刚到梁山突然风起云涌,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士兵被雷劈死。那两个士兵是山西人,而武则天恰好就是山西人,当时就觉得是惊怒了武则天的灵魂,一个团的士兵硬是被吓走了。到了当代,武则天陵墓的墓道已经不是秘密了,但本身武则天的陵墓并没有被盗过,不存在保护性发掘。加上现在的技术还保护不了墓里陪葬的稀世珍宝,所以武则天的陵墓一直都没有被打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