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困在廁所裡的老師”背後所折射的教育問題?

前段時間,一則"困在廁所裡的老師"故事,在網上引起熱議。看似是笑話,卻反映了背後的教育現象,家長不理解,學校不作為,教師心酸、無奈的現狀,背後所折射的教育問題引人深思。

如何看待“困在廁所裡的老師”背後所折射的教育問題?

1. 老師人人自危,成了替罪羊

4種場景,4種處理方式,無論教師怎樣處理,最後的結果都是不盡人意,老師遭到懲戒。

教師的合法權益有時得不到有效保護,加上個別家長過度維權意識向學校教育的延伸,遇到事情不事先溝通,動不動就投訴,加劇了家校矛盾;同時,學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家校關係出現問題時,上級或學校簡單地單方面處理教師,導致教師無所適從。

如何看待“困在廁所裡的老師”背後所折射的教育問題?

2. 學生不服從管教,老師無法管教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都是每個家庭的掌上明珠,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不僅是學校的安全問題,學校的批評教育也能使老師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家長們極其護短,學生在學校裡犯了錯誤,老師批評教育,家長去教育局投訴。明明是對孩子好,在家長眼裡卻成了害孩子,學生如何管教的問題也讓老師陷入了困惑之中。

3. 學校越來越重視安全教育

隨著媒體的推波助瀾,學生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也逐漸有凌駕於教育本身之上的趨勢。校內的一起起安全事故的發生,被媒體無限放大,學校將學生的安全問題作為重中之重。

重視安全教育問題值得提倡,但由於外界輿論壓力,把安全問題作為頭等大事,卻忽視了學校的第一要務是教育,這也是學校面臨的窘境。

4. 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不信任

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感降低,一旦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任何問題,都將罪責歸咎到學校和老師的身上。

之前有朋友說,班裡的一個孩子回家總不寫作業,家長一問,孩子就說老師沒留,要不就是老師沒發給他作業。家長,因為這事,還專門去校長辦公室找校長理論。其實,事情並不是老師沒有發作業,而是孩子不想寫作業,每次回家才撒謊,但家長相信了孩子卻不信任老師和學校。

如何看待“困在廁所裡的老師”背後所折射的教育問題?

如何破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

家校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這是正常的,當孩子或者家庭利益受到侵犯時,採取合理合法的方式進行維權也是正當的。切不可動不動就採取激烈的方式過度的維權,甚至嚴重影響到正常的教學秩序。師與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教師教給學生怎樣做學生就應當怎樣做,而不是本末倒置,把這種關係理解成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學校不能一味的為了讓家長滿意,讓學生滿意讓教師去適應學生而改變教育的初衷。

這個局需要家長、學校、老師共同努力去破,並不能將壓力和矛盾聚焦在老師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