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圖\文:雲中漫步唐唐

這一年,為尋找各種渠道得來的關於縣城的遠遠近近的古寨子,一直行走在路上,大多隻拍了照片卻忘記用文字記錄,有點懶散,以現在記憶退化的速度,還是應該記錄下來,以免他日看到照片都想不起曾經走過的足跡。

2013年11月10日,一個人獨自去了永清寨。一個人走在那清幽的果園,看到那古老的樹,沉睡的門,突然就有一種淚盈滿心的感覺,似乎靈魂已遊離穿越至久遠的年代。

永清寨:又名順良寨。地處賽龍鄉順良寨村五組,其寨緊臨渠江,山勢雄偉,地形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勢。寨山平坦寬闊,可種糧屯兵。清咸豐年間,當地人為防白蓮教義軍而修築。順山勢有2米多高的寨牆,四面有牢固崗樓。東邊順天門刻有“千尺垣墉寒賊膽;萬夫雄傑固民心”楹聯。順天門左側寨牆底部有一泉名曰“聖湧泉”。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2013年11月16日,又是一個人上路,去了武勝穿巖。走過崎嶇山路,攀上山巔,縱觀自然界純粹的遼闊與寂靜:遠古巨石、蒼翠廟宇、水波瀲灩、田園靜美……心遊離於身體之外,與天地與自然萬物合一。

關於穿巖,網絡搜來簡介。“勝利天生橋”又名勝利穿巖,四川武勝之勝境。居勝利鎮龍頭山,已歷1億7千萬年,因洞穴穿過巖壁,故此得名。距縣城35公里,為古定遠名景,曰“穿巖曦月”。天生之橋,處龍頭山中側,長500餘米。洞穿巖壁,前後相對,形如半月。跨度62米,拱高15米,穹頂厚3米,橋面寬4至8米,南北走向。晴朗夏日,光照洞口,明月曦照。橋之東側,臥一深溝。西側,為緩坡臺地;北面,為一座古寺;南端,為一古寨遺址。寨已不在,唯拱門存焉。

另還有詩一首:誰闢洪荒窟,靈鰲負此山;鑿開天一孔,照見月雙彎;白鹿宵棲洞,青牛曉渡關;遊仙何處訪,福地在人間。遊仙?想想獨自行走的我不正像遊仙一個?哈哈,遊仙唐唐!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2013年11月28日,感恩節.選擇了前去漏山寺. 鎮龍鄉位於嶽池縣城以東,離縣城9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屬淺丘地帶,東部漏山寺村二組漏山寺山海拔553米為最高點.因此行一路有友友陪伴同行,賞景拍照居多,探尋古蹟甚少,據可可的二姨介紹,漏山寺山寨四方皆有寨門,如今僅剩一門,其餘已毀,山上僅有幾人居住,漫山荒草盡顯荒涼,還好去時天氣晴好,一片藍天。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2013年11月30日,一個人去了秦溪。藍天下的秦溪給我以川西之感,天是那麼高,一路向高處行走,公路上人跡稀少,感覺那公路那山巔就是屬於我一個人的。秋高氣爽好時節,那一種衝動就叫縱情一個人的山巔。

靈泉寺石刻:分佈於秦溪鎮石堰塘村二組山岩壁上,有明正德進士,授御史盧雍撰文,按察僉事劉成德隸書的《忠義之邦贊》,以紀信誑楚,劉邦在危難中得以脫險。紡信為建立漢王朝捨生取義。因此,盧雍讚頌南充,嶽池乃忠義之邦。盧雍又有行書石刻《靈泉留題》詩三首,並有雲南永昌,月溪主人田鑾明嘉靖四川按罕司僉事楊瞻詩《靈泉寺二首用拙齋韻》,諧書明弘治四川行都司斷事,劉遜詩《觀泉偶題》楷書及楷書《靈泉寺次石古菌韻》詩等。多題詠嶽池山川之秀美和田園風光。所有石刻字體均秀麗瀟灑,結構得法,疏密適當,堪稱上品。

這一次尋訪有一段小插曲,當地村民受文物局委託保護這明代摩崖石刻,對於我這樣的沒有任何手續進入的禁止觀摩、禁止拍照。一個人舌戰一群人,哎,才發現自己挺能說的,讓我看了拍了,居然還有村民給我免費導遊。感謝純樸的農民!靈泉寺,有明代石碑12塊,都是歌詠山水清幽之詩,書法有草、隸、行、楷等書,沿佛龍山壁而建。破四舊時毀壞。僅剩崖壁石刻。懸棺也只見空空石槽堆滿枯草。想想,再經數年,還有幾人能記得此?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尋找古寨的路上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