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治癒孩子最好的良藥!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低頭族?手機病?機械地劃拉著那塊黑色玻璃,偶爾還發出幾聲沒有感情的“哈哈哈”。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這種症狀,那麼,是時候帶他出去走走了。

文 | 豆媽

來源 | 女兒派(nverpai)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上週我加班太頻繁,早出晚歸,和豆妹的交流時間直線下滑,小姑娘表現得極其委屈不開心。

於是乎,決定這週末約上她最喜歡的曉曉阿姨,以及阿姨家的雙胞胎姐姐,出去溜達兩天。

結果,我剛把“兩天一夜”的旅行邀請發給她,就收穫了三個被拒絕的理由:

“咋,是手機不好玩?還是Wi-Fi拴不住你?”

“姐們兒,休息日帶娃在家裡一起看動畫片不好嗎?出去遭啥罪?”

嗯,還沒踏出家門,行程就已經結束了。

有人說,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也有人說,生活除了狗血,還有吃和上網,做人難,放下手機更難。

想想也是,現在的家庭“手機帶娃”成了常態:大人被手機綁架,孩子被懶惰的父母綁架,觸網年齡越來越小,不知不覺中成了重度手機病患者。

記得一組數據,在對1000名0-5歲幼兒父母進行調查後,發現其小孩的智能手機的使用率高達80.4%,3歲就開始玩手機的孩子達到32.5%。

宅在電子產品的世界裡,孩子們失去了行走的機會,也失去了見世面的可能。

哈佛校長曾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想要孩子痊癒,那麼,是時候帶他們走出手機世界了。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上個月趁著暑假,我專門帶豆妹回了趟老家小鎮,體驗兩個星期的農家生活。

早知旅途艱難,於是出發之前我就和豆妹約法三章,不抱怨不耍賴不哭鬧,等她同意後,行程開始。

小鎮四面環山,鎮上沒有肯德基,沒有奶茶,沒有樂高,也沒有她愛逛的文具店,最重要的是,沒有Wi-Fi,這就意味著,手機的娛樂作用徹底消失了。

初入小鎮已是夜裡,漫天的蛙聲蟲鳴和田野裡星星點點的螢火微光,成了迎接豆妹的大場面,璀璨的星空和遠處濃墨重彩的山影,驚地她瞪大了眼睛。

畢竟,這些她只在電視裡見過。

兩週的時間,豆妹的人生列表裡添加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跟著農家奶奶在苞谷地裡除草,掰苞谷;

第一次聽蟲鳴蟬歌,在逶迤連綿的群山裡看璀璨星河;

第一次聽著水牛車搖晃的鈴鐺聲起床,把蒸土豆當作早餐;

第一次給雞喂米,去雞籠裡掏剛下的還熱乎的雞蛋......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也遇過暴雨天氣,豆大的雨點“唰”地傾盆而下,雨水順著屋簷匯成小水柱傾瀉而下,院子裡的芭蕉葉子在風雨聲裡劈里啪啦地作響。

豆妹從沒見過這樣的景象,興奮地伸出手去接滑落屋簷的雨水。

雨小了一點後,就迫不及待地穿上雨衣雨靴,跳到小水坑裡,又踩又叫,吭哧吭哧地喊“我是小豬佩奇”。

從老家回來後,以前總嚷嚷著要ipad看動畫片的豆妹,現在興致索然,倒是在我休息的時候時不時跟我撒嬌:“媽媽,什麼時候我們再出去玩呢?”

讓電子產品從孩子的世界消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帶孩子出去走走,也不需要費多少力氣。

我們總在思考怎麼才能讓孩子多見世面,可就像韓寒說的:“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人只有在行走的過程中,世界才不會止步。

你儘管為孩子創造新鮮的環境,剩下的,就全部交由他們那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帶孩子多出去走走,走出城市裡被網絡覆蓋的快節奏狀態,走進另一種真實鮮活的人生百態,看看和平日裡不一樣的世界,哪怕是沿著家鄉的小道給孩子講講以前的故事。

走在路上,孩子才會知道他從哪裡來,才能更好地清楚將來要到哪兒去。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有句話說的好,丈量人生用心,丈量世界用腳。對孩子來說,每一次新奇的體驗,都不亞於一場完美的旅行。

作家@玉小姐就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她第一次帶著女兒思思去外地工作時,簡直像隨身帶了本十萬個為什麼。

比如:

媽媽,為什麼飛機的翅膀不動就可以飛啊?

媽媽,為什麼烏雲在我們頭上,白雲在我們腳下?

媽媽,為什麼火車開過去的地方會有石頭呢?

媽媽,為什麼我們住的地方沒有廚房和客廳呢?

媽媽,為什麼這裡的太陽要很晚才回家?

......

當她磕磕巴巴地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和思思解釋完以後,彷彿自己和孩子同時上了一個系列的自然課。

但,更艱難的是關於人的。

比如:

媽媽,為什麼叔叔回扎辮子啊?(她以為只有女生才可以蓄長髮扎辮子)

媽媽,為什麼那個阿姨在抽菸啊?(她以為只有男性才可以抽菸)

媽媽,為什麼老奶奶不自己開車呢?(她以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車)

媽媽,為什麼這個叔叔要開那個叔叔的車呀?(她以為自己的車只能自己開)

......

於是,又磕磕巴巴地重新組織語言,告訴女兒這個世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行走的過程裡,每一道風景都是孩子的新大陸。

他們在無數個問答裡積累自己的知識庫;在不規律的作息中調整自己的適應能力;在社交的場合裡學會遵守規則,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龍應臺曾說: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走在路上,孩子才會用眼睛和思維不斷打破、重塑自己的認知。

對他們來說,只有親自看到的事物,親耳聽到的聲音,才是最生動和最真實的。

也許手機和網絡也能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但沉迷手機給孩子帶來的頸椎病、孤獨症、焦慮症、攀比心、厭學情緒,又讓父母頭疼不已。

行走,才是治癒孩子最好的良藥。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可就像拒絕了我旅行邀請的幾位媽媽,很多父母不願意帶著孩子出遠門。

原因不過這三點:

孩子太小記不住去過的地方,去了也白去,浪費錢浪費精力,累;


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擔心他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累;


出門一趟行李都快比人重,時刻照看孩子,實在太累。

說到底,真的累嗎?

沒錯,累到姥姥家了。

但就像海明威曾說的,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孩子走過的路,看過的人,聽過的聲,最後都會成為他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行走的過程,就是見世面的過程,收穫成長,擯棄狹隘,拓寬視野,就已經把這趟名為“勞累”的旅程變得足夠有意義。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只要你願意走出家門,只要你願意陪孩子走在路上。

不論是街頭巷尾,還是熙攘鬧市,不論是社區公園,還是特色景點,每一處場景,都可以成為孩子見世面、療愈心靈的地方。

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會把所有新鮮的事物,吸收成自己的見識和感悟,作為儲備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化作心中的低調和從容,成為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氣和勇氣。

世界那麼大,當然要和孩子一起去走走。

認識世界沒有年齡限制,不論什麼時候踏出腳步,都有那個年齡帶來的驚喜。

最好的學問,永遠都在路上。

互動

你經常帶娃旅遊增長見識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文末簡介:本文來源於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優媽有話說

微信又又改版了,優媽暴風哭泣中!!!

為了能讓喜歡優媽的粉絲們第一時間看到優媽推送的文章,懇請各位小夥伴們動動纖纖玉指,為優媽設上星標(如下圖的操作哦~):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頭條精讀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行走,是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