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外源性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但是,注射胰岛素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很多糖友也正是因为没有注重操作时的细节,如果治病又添新麻烦,并由此对胰岛素产生误解,甚至因恐惧而抵触。今天我们就来帮这些糖友们分析下原因,找找对策。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胰岛素使用的第1道坎,也是最需要注意规避的是低血糖。较轻的低血糖表现会有头晕、出汗、心慌、手抖、无力等,重症的低血糖会引起意识恍惚、精神反常、怪异行为,甚至出现昏迷。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胰岛素注射量过大有关,也可能是注射后没有进餐或餐量太少引起,有时是运动量增加但没有加餐导致。解决的办法,首先是要学会识别低血糖表现,如果发生低血糖要马上补充含糖饮料或食物,情况严重时则需要静脉输注葡萄糖。此外,要注意不可随意加大胰岛素用量,并保持生活规律及定时定量用餐。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岛素要过的第4道坎是疼痛,正常情况下,注射胰岛素应为无痛或仅有轻微痛,如果疼痛无法耐受,可考虑是不是针头过长或针头直径过大,有时,注射时的情绪影响也会让疼痛感加重,或者是针尖触及肌肉或筋膜、皮肤捏得过紧等造成,此外,如果注射选择了脂肪增生的部位,也会引起疼痛。对策是注意把从冰箱中取出的胰岛素先恢复到室温再注射,已经开封的胰岛素或笔芯要在室温下保存,保存期不超过1个月,注射时选用尽量较短、直径更细的针头,针头尽量不重复使用,在穿刺时平滑进行,不要猛扎,也可以通过拆分剂量或提高浓度的办法,减少单次注射量。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选择无针注射器,其原理是通过高压射流将药液以雾状形式注射到皮下组织。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岛素的第5道坎是过敏,主要表现是注射部位出现瘙痒、红斑、皮疹、皮下硬结等,出现胰岛素过敏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认为与剂型有关。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存在结构差异,有可能引起过敏;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则与内源性胰岛素的结构一致,杂质蛋白含量极低,极少引起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可以先尝试变换注射部位,如果不能解决就要考虑换用高纯度的胰岛素剂型。

用胰岛素降血糖,关注注射细节才能避免副作用

使用胰岛素的第6道坎是各种皮肤问题,包括出血、感染、淤青等,这主要是注射方法不当或是消毒不严带来,改善注射操作多可解决。其他问题常见的有水肿、神经痛、视物模糊等,水肿的出现是由于糖尿病还没控制,特别是用量偏大时,会表现为下肢凹陷水肿,是水钠潴留所致,注意饮食低盐后多会在1到2周内消除,不需特别处理;胰岛素性神经痛主要发生在肢端或胸腹壁,多与血糖降得过快有关,在血糖平稳后就会缓解;视物模糊多出现在应用胰岛素之初,是血糖快速下降影响到晶状体及玻璃体的渗透压,晶体水分溢出导致的屈光度下降,一般会在2到4周恢复,降糖不过快就会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常见的坎儿都列在这里啦,糖友们如果碰到其他意外情况,就及时和自己的医生联系咨询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