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善終呢?

用戶63911218379

春秋君認為雍正的四大寵臣分別是年羹堯、田文鏡、鄂爾泰和李衛。年羹堯是早期的重臣,其受寵程度不必細說了。想必大家都知道。


Δ雍正

雍正帝曾對眾臣說過: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督撫中為皇考所最稱許者。――引自《蕉窗雨話》卷十。

三個人中,論能力來說,田文鏡不如李衛,李衛不如鄂爾泰。(雍正語)

論文化來說,李衛文化程度最低,大老粗一個,據說當初李衛的官是捐來的,並不是科舉出身,斗大的字認不了一籮筐。但是他腦子好使,師爺為他寫的文書,他一眼就能看出事情的本質,往往切中要害。也就是下級少不了他。

然而就是這麼個大老粗,卻被冷酷的雍正讚賞有加,其他三個都沒有好的結局,單單李衛官做的四平八穩最後壽終正寢,其中原因何在呢?

是不是年羹堯、田文鏡、鄂爾泰三人都沒有善終呢?

①年羹堯有沒有善終?

首先年羹堯活著時最風光,歷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元老,並且是三朝輔政大臣,雍正時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但是到後來,年羹堯功高蓋主,不知進退,公元1725年十二月,雍正不能容忍年羹堯的專橫跋扈,被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②田文鏡的結局如何?

田文鏡是康熙為兒子雍正留下的一名地方能臣。雍正稱帝后,田文鏡受到提拔,他憑藉多年擔任地方官的經驗,大刀闊斧的清除弊政、清查積欠,嚴行保甲制度等。這勢必觸及了官僚大老爺的利益,紛紛向雍正帝告御狀,說田文鏡“公報私仇,壓制同僚”。然而雍正帝心知肚明,仍然重用田文鏡,並稱之為“模範疆吏”。

Δ田文鏡

其實田文鏡剛直有餘,欠缺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他為了自己的功績,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在大災之年,瞞報災情,虛報產量,加重了災區百姓的負擔,被監察部門彈劾,雍正派人調查,事情屬實,削奪了田文鏡的官職,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

③鄂爾泰的最後歸宿如何?

Δ鄂爾泰

鄂爾泰在康熙朝時,仕途坎坷,眼看人到中年不溫不火,鄂爾泰十分苦惱,然而,轉機出現在雍正繼位後,雍正提拔他為雲南、貴州、廣西三省總督。他也不負皇帝的重託,在這幾個邊陲之地,實行改革,也就是推行“改土歸流”的辦法,在他的治理下,這些少數民族聚集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到了晚年,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於貴州改土歸流地區土民叛亂,雍正帝因為對他處理叛亂的事情不當,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雍正下旨削去他的伯爵之位。

綜上,年羹堯、田文鏡和鄂爾泰都是晚節不保,都是前功盡棄晚年沒有善終。

李衛為什麼能夠善始善終,結局不錯呢?

通過介紹,我們看到,除了年羹堯之外,這三個人都是從底層官吏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打拼出來的業績,換言之,他三人都是地方官的佼佼者,但是由於官職的高升,一步步走向了權利中心――京城。遠離了熟悉的地方,對地方官約束管理不當,造成了地方官欺上瞞下,田文鏡和鄂爾泰都栽在地方官的欺瞞之下,鞭長莫及處理不好地方工作,造成了雍正對二人的懲罰。


Δ李衛

然而李衛和其它三人不同,李衛大字不識,但頭腦靈活,他從來沒有離開為他帶來官運的地方,加之做人低調,不結黨營私,又幹練有為。比如他最初是管理鹽政,鹽是國家稅收的保證,後來修河道,管刑獄等。 他做的都是一些看的見摸得著的工作,業績都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官職越來越高升的原因。

官職升了,但他從來沒有進入京城的權利中心,畢竟伴君如伴虎。他實實在在紮根基層,這就避免了明爭暗鬥的漩渦,也就是明哲保身,再有李衛大公無私,脾氣直來直去,沒有花花腸子,為人容易接觸。所以李衛晚年結局不錯。

李衛由於工作廢寢忘食,以致疾病纏身,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舊病復發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


撰文/秉燭讀春秋


秉燭讀春秋

從來就沒有“雍正四大寵臣”的說法,幾部電視劇的熱播,使得雍正朝的部分大臣知名度高了、紅了,但這些也並非是全部的歷史,或者說準確的歷史。

對於善終的定義是什麼?一般理解為自然死亡。以此來看看雍正朝政治舞臺上的大人物們。

雍正最信任誰?肯定不是李衛,而是十三爺胤祥。人家是兄弟,李衛只是奴才。雍正對於胤祥的“雙親王plus”的待遇,有清一代,無出其右。之前的攝政王多爾袞自己就是當家人,但死後被順治清算,直到乾隆才平反。後來的光緒帝親爹醇親王奕譞,活的戰戰兢兢,死了才被冠上個“皇帝本生考”。另一位皇帝親爹載灃,剛攝政沒幾年,大清就亡了。

雍正朝的紅人,剛開始是舅舅隆科多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雍正元年,這兩位被同時封了“太保”。這個三公職位,雖然也是正一品,但卻是清代大臣活著不敢想的,甚至不敢接受。這兩位太保,沒過幾年就被打倒在地了。他們都沒授過大學士,但都封了一等公爵。

雍正朝的大學士,以馬齊、鄂爾泰、張廷玉為代表,頭銜都是保和殿大學士。這個職位在乾隆朝傅恆之後,就長期空缺了。雍正朝其他大學士,如朱軾、馬爾賽、蔣廷錫、尹泰、陳元龍、嵇曾筠、查郎阿、邁柱等,只是少見於影視劇。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設軍機處。雍正朝軍機大臣:胤祥、張廷玉、馬爾賽、蔣廷錫、鄂爾泰、哈元生、馬蘭泰、福彭、訥親、班第等。

馬齊是康熙朝元老,雍正在位十三年一直是領班大學士,屬於德高望重的老幹部。雍正剛準備繼位,就命允禩、允祥、馬齊、隆科多等為總理事務大臣。乾隆四年,馬齊病死,卒年87歲。乾隆帝對馬齊的評價:歷相三朝,年逾大耋,舉朝大臣未有及者。馬齊親弟弟的女兒,就是乾隆的孝賢純皇后。

鄂爾泰的履歷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被一部分忽略了,只給了個模範督撫的名片。雍正十年後,鄂爾泰一直在中央工作。乾隆繼位,加銜太傅。乾隆十年病死,卒年66歲。諡文端,按雍正遺命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因其侄子案件被撤出賢良祠。

再說張廷玉,清代漢人中唯一配享太廟的。生前封太保。其被重用是在雍正朝,並非電視劇裡那樣在康熙時。康熙六十一年,張廷玉還是個侍郎。雍正三年才授協辦大學士。當然雍正對他是非常信任、重用,也非常好。乾隆即位後,張廷玉多次提出退休要求,並強調雍正答應的政治待遇。惹得乾隆非常生氣,後果很嚴重,撤了配享的承諾,削了伯爵等。實際上,是乾隆變相對張廷玉山頭的打擊而已。乾隆二十年,張廷玉病死,卒年84歲。乾隆仍遵照雍正遺命著其配享太廟。

影視劇紅人、模範總督田文鏡,雍正十病死,卒年已72歲,諡端肅。生前官至河南山東總督兼北河總督,加太子太保。

李衛,乾隆三年病死,年51歲,諡敏達。生前官至兵部尚書、直隸總督,加太子少傅。李衛並不是叫花子出身,而是富二代,官場起步是捐了個副廳級的員外郎。但的確沒讀書,認字不多。

經典電視劇並不等於歷史!正史所載的也未必等於真實!


幾葦渡

向敬之

雍正的四大寵臣的說法,不知是哪裡來的,像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堯,督撫李衛、田文鏡,以及雍正遺詔指定為顧命大臣、死後配享太廟的張廷玉、鄂爾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寵臣。

雍正帝與張廷玉劇照

除了這些名臣,怡親王允祥更是雍正倚重的兄弟和寵臣。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處理重要政務,後來受命總理戶部掌管全國財政。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臺柱,對雍正治績助力甚大。雍正說,怡親王“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從不欲表著於人,而人亦無從盡知之”。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積勞成疾地胤祥病故,令享太廟。雍正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如此算來,雍正的四大寵臣之說,並不成立!

當然,乾隆帝曾說過:“當日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督撫中為皇考所最稱許者。”(《蕉窗雨話》卷十),而說這話時,是田文鏡死後,乾隆帝對其不滿時所言:“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

李衛和田文鏡、鄂爾泰,都得了善終。稱李衛得善終,是因為他品秩不過從一品,乾隆初登大寶,卻給了李衛四團龍補褂,以示最高恩寵。而田文鏡病逝時所得的待遇絲毫不比李衛、鄂爾泰差。

田文鏡死於雍正十年十二月,雍正帝說:田文鏡“老成歷練,才守兼優,自簡任督撫以來,府庫不虧,倉儲充足,察吏安民,懲貪除弊,殫竭心智,不辭勞苦,不避嫌怨,庶務俱舉,四境肅然”(雍正《河南通志》卷一《聖制》),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並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

論及身後榮辱,李衛遠遠不及田文鏡。

《李衛當官》劇照

乾隆五年,新任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不應入豫省賢良祠。”(《清史列傳·田文鏡傳》)乾隆帝看出了雅爾圖看到他降旨將李衛入祀賢良祠,而拿李衛同鄂爾泰素來不和,來以拿掉田文鏡而諫阻李衛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帝沒有批准將田文鏡的牌位從河南賢良祠中拿掉。

而李衛則在死後四十二年,乾隆帝突然發飆,稱:“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任性驕縱之處。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清史列傳·李衛傳》)因為乾隆巡幸江浙,見到杭州西湖廟裡有李衛及其妻妾的塑像,“雖有大小,面貌相仿”,且書“湖山神位”,很不高興,下令將所有的神像毀掉。


以禮觀書

張廷玉、田文鏡、李衛、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個大臣,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督撫”。

在這四人中,河南巡撫田文鏡是累病而死的,因為其死前生病,其向雍正懇請休息,但雍正不準,說河南事只有他才能處理妥當,結果田文鏡只好帶病上崗,結果沒多久就死了。

這也算是繼十三阿哥胤祥之後累死(因累而病)的重臣了。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雍正自己也是累死的呢?

至於張廷玉、李衛、鄂爾泰這三人還算正常,最起碼,他們沒有在雍正朝給累死吧?作為被雍正看上的重臣,沒給活活累死、能順利地挺到乾隆朝,不就是極大的勝利麼?

不過,說到善終這話題,張廷玉在死前可謂是飽受挫辱,乾隆一點也沒給他留情面,算是死前很不好看的。

鄂爾泰和李衛還算好,最起碼死前都還分風光。但是,在鄂爾泰死後,被稱為“鄂黨”的鄂爾泰親友親信們被乾隆狠狠打擊,最終一蹶不振。不僅如此,就連鄂爾泰的很多榮譽也被剝奪,也算是死後很不好看的吧?

以此而論,雍正朝的四大重臣,大概就李衛還算比較好看些了。不過也不完全是。

乾隆三年,李衛拜謁泰陵(雍正帝陵)時突發肝病,後請求退職養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於任上。

據說,李衛死前“聲震殿瓦,衙內牛馬皆吼應之。同起同止,如是者三晝夜,氣乃絕。年五十三。”

事後,在直隸總督孫嘉淦的請求下,李衛入直隸名宦祠,後又入了京師賢良祠,還算是比較風光的。

不過到後來,乾隆南巡時在西湖花神廟內無意中發現,其中雕像竟然是按李衛及其妻妾所塑,並號“湖山神位”。

乾隆為此大為光火,命撤像毀之,並斥責道,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不過乾隆總算給李衛面子,沒有繼續追究。由此,死後的李衛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歷史聲名。


坑爹史冊

每個領導都有一支自己的團隊,坐擁天下的皇帝也一樣,一朝天子一朝臣。

雍正在位時期重用了不少人,但最得寵的莫過於: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和李衛

,他們也因此被世人稱為四大寵臣。

而這四人並不都是一直得寵,有些結局甚是悽慘。而在這幾位中能力並算不突出的李衛卻能善終,是為什麼呢?有書君認為跟李衛淡泊的性格和高情商有關。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他三位寵臣,然後再來作個對比:

1、隆科多

四大寵臣,排名第一非隆科多莫屬。雍正能順利坐上皇位,跟隆科多的助力有很大關係。

雍正即位之初,隆科多跟年羹堯“內外夾輔”,成為雍正堅實的左膀右臂,雍正對其寵愛有加,在很多事情上都要諮詢這位舅舅的意見。

理藩院尚書兼管步兵統領的隆科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謂風光至極。

然而,隨著權利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膨脹,曾號稱一聲令下就可以聚集兩萬兵馬,可見其狂妄之態。

雍正生性多疑,這些言語傳到雍正耳朵裡,必然會引起他的警覺,對隆科多也起了戒備之心,動了殺機,隆科多一日不除,雍正一日心裡不踏實。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雍正新舊帳一起算,最終,隆科多被定四十一條罪狀,逮捕抄家,“隆科多免其正法,於暢春園外造屋三間,永遠禁錮”。1728年,隆科多死於暢春園中。

2、年羹堯

毋庸置疑,年羹堯為大清朝江山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登基之初,年羹堯平定青海,是雍正在外省的心腹大臣。

但因為年羹堯張揚的性格,也因為仗著軍功顯赫,年大將軍忘記了君臣相處之道,做出很多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甚至做出“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逾越君臣禮儀之事,令雍正心裡很不痛快。

不僅如此,年羹堯還通過買賣官職,大肆斂財,在朝廷中結黨營私,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年氏官員集團,最終,火玩得太大,以致家破人亡,而他自己也被雍正賜死,結束輝煌的一生。

3、田文鏡

雍正曾稱田文鏡為“巡撫中之第一人”,“若各省督撫皆能如田文鏡、鄂爾泰,則天下允稱大治矣。”可見雍正對其評價之高。

不同於隆科多和年羹堯的大肆斂財,田文鏡為官非常清廉,他辦事認真,而且鐵面無私。遺憾的是,晚年時因河南水災瞞報,令雍正很不滿,對其態度也改變了很多,但並沒有治罪於他。

田文鏡後因病退休,不久便逝世,雍正帝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如此看來,田文鏡雖然後來沒有受到恩寵,但也算是正常病死,雍正對他還是相當寬容的。

4、李衛

李衛這個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過人之處,除了會做官之外,既不善文墨,也不會領兵作戰。文憑是買的,官職據說也是他老爹花錢買的,由此可見,李衛是妥妥的富二代一枚。

富二代李衛有什麼優點呢?

  • 一、不貪財;

  • 二、不畏權貴;

  • 三、為人低調;

  • 四、踏實肯幹。

關鍵是他頭腦靈活,情商非常高,深知君臣相處之道,知進退,深得雍正的喜歡,李衛也因此平步青雲,成為雍正的心腹,為雍正整頓吏治獻計獻策,貢獻頗多。

李衛一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平安無事,乾隆初登大寶,賜李衛四團龍補褂,以示最高恩寵。李衛病逝時,乾隆帝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縱觀這四人的一生,就能看出伴君如伴虎,功高蓋主、觸犯皇權是皇帝最不能容忍之事,李衛能善終則是因為他淡泊名利,得寵時既不恃寵而驕,也不結黨營私、參與核心權力鬥爭,這恰恰也是他高情商的體現。

而無論哪一朝代皇帝都會喜歡這樣既務實又沒有威脅的大臣。


有書共讀

雍正的四大寵臣指的是:張廷玉、田文鏡、李衛、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鄂爾泰在雍正朝時並稱於“三大模範”。張廷玉為了享太廟晚節不保、田文鏡為了名節隱匿河南水災不報、鄂爾泰在任內轄區發生叛變和晚年受親屬牽連被削爵。



雍正即位後,深感皇位來之不易,曾說:“為政以得人為要,不得其人,雖食法美意,徒美觀聽,於民無濟也”。

於是慎選張廷玉作為輔佐他籌劃軍國大政的助手,張廷玉在雍正一朝,盡心盡力,被雍正所倚重

說張廷玉沒有得到善終,那是到了乾隆朝時,年逾古稀的張廷玉的固執和好激動,使他與乾隆帝之間漸生嫌隙,此時滿漢臣僚之間矛盾加劇,張廷玉又倚老賣老,被乾隆帝剝奪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不過張廷玉八十四歲去世後,乾隆仍讓其配享太廟。



田文鏡,雍正朝時“三大模範”之一,從縣丞開始出仕,積累豐富的基層經驗。康熙末年,積欠不明,政治不清。到雍正朝時,田文鏡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針,以整飭弊政。田文鏡官至山東總督,加太子太保,在任上,他隱匿河南水災不報,雍正帝仍然信任他,後來他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二歲。



李衛,在雍正統治時期,與田文鏡、鄂爾泰並稱為“三大模範”,李衛在查緝私鹽、修築海塘等政事中雷厲風行,仕途上平步青雲,到雍正十年,李衛任直隸總督。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



鄂爾泰,雍正王朝時“三大模範”之一,在雍正朝時,開發西南,堅決貫徹雍正帝的政策。在雲貴任期內,鄂爾泰堅持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不過在雍正十三年,貴州土著叛變,鄂爾泰被牽連,雍正帝因為鄂爾泰對叛亂的事情經理不善,削去伯爵之位,但對他依然信任如故。

雍正帝去世後,鄂爾泰在乾隆朝時職務除了大學士,又兼軍機大臣等職。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其侄鄂昌與門生胡中藻之獄,被撤出賢良祠。

綜上所述,張廷玉晚節不保、田文鏡隱瞞水災不報、鄂爾泰任內轄區發生叛變和晚年受親屬牽扯,這三人在仕途中有汙點,但是並沒有說他們就沒有得到善終。


司馬PC

雍正的四大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善終?

“雍正的四大寵臣”不知道是怎麼定義的。雍正本人的用人態度倒確實是十分地黑白分明。對於官吏任用,雍正看作第一要務。曾經說過“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

雍正用人比神,微員驟升、大吏被逐的事屢見不鮮。用他自己的話說“朕用人原只論才技,從不拘限成例”。基本可以總結為:用幹才去庸才;一定程度重新科甲、門第但極反對朋黨;貪婪酷劣、老病無能之輩無情清除。

其實基本上可以說,雍正是個太有主見的領導,他只需要和他一心的幹才能員去堅決執行他的決策。如果是一心為了鞏固朝廷及他的統治,既便和他有不同見解主張他也能容納。如果是反對他的重大改革,他堅決不會容忍。由此也能看出來為什麼年、隆失勢。

雍正寵信的大臣很多,絕不只四個。除了早期的年、隆之外,允祥、允祿、允禮、福彭、馬爾賽、張廷玉、朱軾、蔣廷錫、鄂爾泰、嶽鍾琪、田文鏡、李衛、高其倬、楊文乾、蔡珽、李紱等寵眷優渥。這些人裡除了年、隆不說,剩下的人只有馬爾賽被斬,蔡珽斬監候,算是下場不好。李紱雖也被誣陷查抄,但後來也起復了。剩下的人都是善終,有好幾個一直活到乾隆年間。這些人裡最受寵信的是:允祥、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李衛。

允祥是雍正親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的第一寵臣,最受寵信。雍正說他公而忘私、表裡如一、清潔之操一塵不染。允祥是雍正八年病死的,他死後雍正說他“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順便說一句,從對待兄弟的角度來說,除了允祥,雍正對允祿、允禮還有幾個最小的弟弟都不錯。

鄂爾泰是典型的大器晚成。遇到雍正之前自作詩感嘆“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後來受雍正簡拔才出將入相,成為一代名臣。鄂爾泰非常有眼見、有遠見,他的功績主要體現在改土歸流上。雍正對鄂爾泰其實比較肉麻,比如親嘗食物令寄給雲南的鄂爾泰,批人家奏摺的時候說默祝上天神明令鄂爾泰多福多壽多男子等事做了不少。鄂爾泰在雍正朝一直受寵信,乾隆十年病逝,配享太廟。

張廷玉在康熙年間就已經是吏部侍郎、翰林學士。雍正一繼位就把他升了禮部尚書,第二年就升了吏部尚書。雍正也說他辦理事務甚多,自朝至夕,無片刻之暇。可見張廷玉工作起來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雍正對張廷玉除了賞賜優厚還視若股肱。張廷玉一病他就說他胳膊疼,告之內侍說“大學士張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張廷玉一直活到乾隆十五年,在乾隆年間還和鄂爾泰兩黨相爭。儘管乾隆對他不滿意但最後還是遵父親雍正遺命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張廷玉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田文鏡是監生出身,康熙末年才熬到內閣侍讀學士,雍正元年就署山西布政使,同年就升到河南巡撫了。田文鏡死後雍正評價他說“老成歷練,才守兼優,自簡任督撫以來,府庫不賣了,倉儲充足,察吏安民,懲貪除弊,殫竭心志,不辭勞苦,不避嫌怨,庶務俱舉,四境肅然。”其實基本可以理解為雍正執行新政的時候田文鏡毫無遺漏地盡了最大的力量執行。所以後來有一些過失雍正也都保全了他。田文鏡是雍正十年病死的,雍正特別在自己山陵附近給他賜了葬地,還命在河南給他建了祠堂。

李衛是捐官賓部員外郎出身的,肯定不是電視劇裡演的小叫化子。李衛這個人比較有心機,表面上看起來是勇敢任事,不瞻情面。比如他曾參奏比自己地位高,比自己更受寵的鄂爾泰。但是雍正每每都欣然接受,也算是鼓勵和保護了他。也就是說,李衛其實是非常明白雍正是什麼樣的性情,沒有觸到雍正的底線。雍正和李衛奏摺往來很多,雍正對他幾乎一直是絮絮叨叨的尊尊教誨。李衛和鄂爾泰、田文鏡都是模範總督。


沅汰歷史

雍正四大寵臣,他官至封疆大吏,家境依然一貧如洗,子孫都沒沾光

清朝雍正年間,雍正皇帝的幾大寵臣諸如年羹堯,隆科多以及鄂爾泰等人都家境盈實。然而,作為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田文鏡似乎有些與眾不同,在和大清朝一般文臣武將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他在基層崗位縣官縣令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有豐富的基層從政經驗。在中年仕途順利,官至封疆大吏,家境還是一貧如洗!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官僚裡,他顯得有些另類。

田文鏡像

是實話,早年的田文鏡在仕途並不順利,而且可以說是處處坎坷。在康熙22年,老田以監生的身份當了一個小官,長樂縣縣丞。田文鏡也並不是那些擅長八股文的老朽,科舉考試也並不出彩,並未中得一個進士及第。就這樣,田文鏡在縣令得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這時候得老田已經步入中年,快到了知天命得年紀了。

雍正劇照

就在田文鏡或許都以為此生定矣的時候,康熙去世了,接著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繼位,這可為田文鏡帶來了好運。雍正皇帝即位後,田文鏡可以說是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他不僅深受雍正皇帝的寵愛,還在仕途上步步高昇。先是升任山西布政使,沒過多久又轉任職河南巡撫。四年之後,田文鏡再次被雍正皇帝授予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的職務。

田文鏡

可以說,到此時,田文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華麗轉身。在雍正六年的時候,田文鏡還被雍正賜予河南山東兩省總督。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官職是雍正帝給田文鏡量身定製的,是不為定例的。就是這樣一個封疆大吏,享受著當朝皇帝的恩寵,可以說是可以享受一生榮華富貴的。但是奇怪的是,他的一生卻清貧如洗,子孫後代也沒有沾到一些的光。

雍正皇帝

因此,雍正皇帝評價田文鏡時說他“忠誠體國,公正廉明”,這也是十分中肯的評價。正如田文鏡自己評價自己時說“鞠躬盡瘁,愈加奮勉,雖任怨任過,刀具在前有所不避。”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們儘管覺得他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為官能如此安貧樂道,清廉如斯,已不多矣。


美人愚

清朝、雍正帝、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四爺胤禛、雍親王、雍正四大寵臣、九子奪嫡、九王奪嫡、李衛當官、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康熙王朝、康熙帝、乾隆帝、滿清八旗...

清朝雍正帝的紅人,剛開始是舅舅隆科多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雍正元年,這兩位被同時封了“太保”。這個三公職位,雖然也是正一品,但卻是清代大臣活著不敢想的,甚至不敢接受。他們都沒授過大學士,卻是一等公爵,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紅透了雍正朝的半邊天!


如題主所問,清朝雍正帝“四大寵臣”的人選,歷來有幾個說法。如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堯,李衛、田文鏡,以及雍正遺詔指定為顧命大臣、死後配享太廟的張廷玉、鄂爾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寵臣。所有這些人中,所謂善終,其中得以善終的不只李衛一個,但結局最好的,還真是隻有李衛。

我們從《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雍正王朝的幾大“紅人”,如年羹堯、田文鏡、李衛、隆科多。李衛,是雍正帝還是雍親王時他王府裡的一個奴才。而年羹堯,也是雍正當王爺時的一個家奴。而隆科是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雍正帝的舅舅.....這些人都是雍正的鐵桿親信。

那麼,他們的結局怎樣呢?(看7個重要人物之死)



1、年羹堯:泡影下的“千古模範君臣”

年羹堯,是“九子奪嫡”中雍正奪位的死黨+鐵桿。年羹堯,進士身世,能文能武,官至四川巡撫、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年羹堯,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停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等,在西北軍事上戰功顯赫。因此,雍正帝對年羹堯幾乎寵上了天,可是最終年羹堯卻沒有善終。為什麼?

究其原因,一是年羹堯官位顯赫,功高震主,不懂急流勇退,更不懂君臣共處之道,也辜負了雍正帝“千古模範君臣”的殷殷期許,心裡落差太大。二是年羹堯不懂得低調。行事張揚、飛揚跋扈,不懂官場生存之道,得罪太多人。驕縱妄為,行文諸督撫,書官斥姓名,甚至要求蒙古王公見到年羹堯也必須跪拜。

三是恃寵而驕,生活奢華無度。在西北打仗時,為了吃上白菜,就命一千戰士從四川轉運。在被降職後,吃一顆白菜只吃最裡邊的幾片葉子,別的都丟掉。四是僭越禮制,犯皇帝忌諱。年羹堯就餐叫“用膳”,見人叫“引見”,睡覺叫“翻牌子”,這些都是皇帝專用的,這在古代等級森嚴的皇權社會,都是殺頭大罪。最終,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殺。


2、隆科多:雍正唯一直呼“舅舅”的人

隆科多,皇親貴族,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隆科多是康熙第三個皇后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康熙的小舅子,他爹是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在清朝,被皇帝揭露以“舅舅”相稱號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

隆科多擁立雍正繼位,被授為吏部尚書,很快又加封為一等阿達哈哈番、一等公爵、正一品加太保,權傾朝野。當時,雍正從不喊其姓名,而親切的直呼隆科多為“舅舅”。而且隆科多,直接選拔官吏不必申請皇帝,被稱為“佟選”。這下寵信到了極點。最終恃寵而驕,營私舞弊,收受賄賂,嬌慣放縱家人,被定四十一條罪行,拘捕抄家,軟禁於暢春園,最終死在園中。

3、李衛:一步登天的“銀庫保管員”

歷史上的李衛,並不是乞丐身世,也不是個文盲,而是家境殷實的富二代。康熙年間,李衛花錢捐了個小官,後來到京城戶部管銀庫。在遍地紅頂戴子的天子腳下,他這官小的不能再小了,可即使芝麻官也敢頂嘴權貴。

當時有些親王讓手下的門人,從上繳國庫的銀子中每一千兩扣下十兩,最終進到了親王們的腰包。李衛看不過去,就在銀庫門前弄個箱子,上面寫某親王盈利。此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一眼看中了李衛不畏權貴。

雍正上位,李衛是一步登天,變成雍正的心腹親信。雖說雍正生性多疑,可是李衛卻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向平安無事,李衛比同時雍親王府邸奴才的年羹堯,要低調,也要幸運。乾隆三年病死,卒年51歲,諡敏達。生前官至浙江總督加兵部尚書、署刑部尚書、直隸總督,加太子少傅。最終,得以善終!


4、張廷玉:清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

張廷玉,清代漢人中唯一配享太廟的人,德高望重。生前封太保,授協辦大學士。雍正對他是信任有加,股肱之臣。乾隆即位後,張廷玉多次提出退休要求,並強調雍正答應的政治待遇。惹得乾隆一怒之下,撤了配享的承諾,削了伯爵。不過張廷玉死死後,乾隆仍遵照雍正遺命著其配享太廟。正常病亡,也算得以善終。


5、田文鏡:雍正最欣賞的“一代酷吏”

田文鏡,河南巡撫,雍正眼裡“天下最得力的巡撫”,也是執行雍正政策最堅決的封疆大吏(沒有之一)。被稱“酷吏”,執行雍正政策不怎麼動腦筋,沒有李衛靈活,不過因為忠直,深得雍正信任和喜愛。由於後期一直帶病工作,病死在崗上。死後,賜諡號端肅。也算第一善終了。


6、鄂爾泰:一個死後被打壓的“軍事奇才”

鄂爾泰,封疆大吏,軍事奇才,雍正朝十分風光。死後被稱為“鄂黨”的鄂爾泰親友親信們被乾隆狠狠打擊,最終一蹶不振。不僅如此,就連鄂爾泰的很多榮譽也被剝奪。但那都是死後的事了,最起碼他是正常活到死,也算善終了。

李衛和田文鏡、鄂爾泰,都得了善終。稱李衛得善終,是因為他品秩不過從一品,乾隆初登大寶,卻給了李衛四團龍補褂,以示最高恩寵。而田文鏡病逝時所得的待遇絲毫不比李衛、鄂爾泰差。


7、戴鐸:《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的原型

當然也有人說雍正最寵信的是戴鐸,即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鄔思道)的原型,電視劇中鄔先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並在雍正處死“坎兒”的事件中看清了雍正的為人,因此幾次想離開雍正。但是現實中的“鄔先生”就沒那麼好運了,戴鐸在雍正當上皇帝不久就被“發配”到年羹堯處(西北,遠離政治中心),後來年羹堯事發,戴鐸被連坐了,罪名是貪汙。其實真正讓雍正想殺他的原因是戴鐸知道的太多了。


8、總結:說到底,雍正最信任誰?

肯定不是李衛,也不是張廷玉,更不是年羹堯,而是十三爺胤祥。人家是自家親兄弟,又是雍正關係最鐵最鐵的兄弟,而李衛、年羹堯只是奴才,張廷玉是個漢人。雍正對於這個十三弟胤祥的“雙親王plus”的待遇,有清一代,無出其右。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熟知“鳥盡弓藏、鳥盡弓藏”的道理,可是在利益和權力面前還是迷失了自己。所謂知足者常樂,這即是與李衛結局不一樣的結局。大家怎麼看?

關注“峰子奇觀”,一起聊聊歷史那些事兒。

峰子奇觀

雍正的四大寵臣,是年羹堯,田文鏡,李衛, 隆科多。而其中年羹堯在獄中被賜死,隆科多被囚禁,李衛和田文鏡都是正常的病逝,所以說,只有李衛善終是不準確的。

年羹堯是由雍正的父親康熙提拔上來,雍正在位期間幫助雍正平息了青海戰亂。雍正對年羹堯可以說是十分寵愛,很多事情時會問他本人的意見,年羹堯的家人生病時還會給年羹堯送一些名貴的藥材。

就在這樣的寵幸之下,年羹堯越來越驕傲,最後變得恃寵而驕,做事十分張揚,並且在公眾場合多次駁了雍正的面子。雍正實在不能忍受,於是聯合朝中大臣將其判罪入獄,並在獄中賜死。

隆科多是皇親國戚,當年在雍正繼位時大力擁護,所以雍正對隆科多寵幸有加,平時稱隆科多為舅舅。在雍正上位前期,隆科多權利很大,可以直接選拔官吏,不必向皇帝請示。但就像年羹堯一樣,他仗著雍正對他的寵愛,也變得肆無忌憚起來。因私舞弊,收受賄賂。最後被定41條罪行抄家並軟禁於暢春園,最後在園中死去。

李衛當年是花錢捐了個小官,家底豐厚。後來到了京城做官,因為看不慣有些親王剋扣上繳國庫的銀子,就在銀庫門前弄了一個箱子,寫著:某親王盈利。當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看中了李衛不畏權貴的性格,在繼位後將李衛提拔為自己的親信。

相比與年羹堯和隆科多,李衛一直都距離權力核心很遠。他平時基本都是在做地方官,為百姓做事,並且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也因為這樣,雍正對他很放心。

相比前面三個人,田文鏡有點不同。他在基層崗位上幹了20多年的縣官,中年仕途順利官至封疆大吏。然而就是這樣,他的家境還是一貧如洗,在當時大清朝的文臣武將中顯得格格不入。

要說田文鏡真的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就只有他在晚年瞞著河南的災情。由於他的隱瞞,百姓們流離失所,甚至靠賣兒賣女為生。但是雍正也並沒有因此而對他進行責罰,甚至在田文鏡逝世後,雍正帝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命河南省成為他設立專門的祠堂,並且將他入祀河南賢良祠。

但是當乾隆即位後,在前往祭拜雍正的路上,因為感覺田文鏡的墓穴擋了去路,直接命人把他的墳墓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