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似冷钢”,武术最具特色的劲力,不可不知!

壮士御风霜,烈胆磨冷钢。有道是,文武双全,德艺双馨。文的行不通,便要武力扶持,这叫先礼后兵。兵法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境界难求难遇,既要有文,也要懂武,非通家不能运化得力。随曲就伸也好,斩钉截铁也罢,最后都要有个了断。文人要出口成章,武人要身上漂亮。好文章,繁花似锦;好拳术,朴实无华。这里有个经验:凡是涵盖一切的东西,都是笼统的,绝对不是一个明确的样子,模模糊糊,不能深究,就能即全面又具体,肉眼可见肉身,法眼才能观法身。功法深了,就会有感触,自然不会再较劲了。练武到了最后,都没有抓住不放的,都是一片开阔,看什么都能入到拳里,该练的都练了,才知道什么该留,哪个该舍。正所谓,风过疏竹不留声,雁渡寒潭不留影。

“着力似冷钢”,武术最具特色的劲力,不可不知!


着力似冷钢,这句话说的是冷劲。都说一个人劲冷,是说他出手果决,没圆没圈,中宫直入,沉狠冷静,卡位刁钻。有时候会说,一个人做事情太绝,不留余地,叫冷酷无情。练拳也有,看一个人练拳,落点明确,毫不犹豫,线路刁钻,强度极大,这有就是在练冷劲,这种劲都是短劲,圆劲和粘劲,都是长劲。冷劲之所以短,是攻其不备,在破绽处下手,杀伤力极大,绝不留手,一击必杀。当年,琉球的佐久川,继承了唐手当中的冷掌劲,杀伤力极大,功力雄厚,这种技法劲别,在大唐盛世时期,广泛流行,由于实用价值高,曾被大力推广,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国技空手道,琉球与日本武术,都是由冷劲一脉技术,经过发展,演变出来的武术前身,也被众多武术名家所采纳。十六世纪,《球阳》记载,武术家虞建极遭高手袭击,虞用残酷的手法,击断对方两股,导致其重残,惊动了方式武林。行家分析认为,这就是中国武术当中的冷手技术,出手冷酷,攻其必残。

“着力似冷钢”,武术最具特色的劲力,不可不知!


冷劲练法多样,各门不一。发展到今天,已与各拳术结合,融入其中。冷劲有四,一,坚毅果决;二,落点刁钻;三,猝不及防。四,劲力刚硬。冷劲多出自掌法,也有捶法。比如,练拳特别讲究拳性,有练的温的,也有练的火的,还有练得冷的,不一而同。瘦尹,攻八卦掌,一身过硬的功夫,经常掌戳牛腹,条条见血,强度极大。常与人切磋,都是重手,人称“冷掌”。出手简单,毫无花招,但力度极大和落点极准,一般人接不住,瘦尹是董海川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今天还能看到尹派八卦掌,中路突进的风范。练冷劲,最关键的就是沉肩坠肘,肩撑肘横不适用于冷劲,冷劲不能开肋,讲究束肋,冷即是瘦,越瘦硬越好。肘擦肋而出,掌腕挺住劲,肩肘下坠,一擦即出。冷劲发力,不能颤抖,都是触着直入,没有辅助劲,也毫无变化。练冷劲两个字,直接。正所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练武就要纯粹,又说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着力似冷钢”,武术最具特色的劲力,不可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