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秀才和舉人有哪些特權?

T雀兒章1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看看古代科舉是如何改變人的命運的!

秀才實際就是統治階級的預備官員了

雖然大多數秀才不能當官,但是他們和普通的老百姓已經有了區別,他們是屬於介於官和民之間的階層,屬於統治階級的預備官員。

而且秀才其實也不好考,清朝從入關到結束科舉,二三百年,一共考取了四十六萬個秀才,可見難度之大。

秀才的特權包括,免除個人的農業賦稅和徭役,還可以領取少量的俸祿,見到縣級官員不用下跪,受審不用刑等,可以說一旦考上秀才就可以擺脫原來農民的身份。

考上舉人就是一飛沖天了

舉人比秀才還難考,整個清朝考取的舉人約十五萬人,能考上舉人,那都是光耀門楣的事情,比如范進中舉,就說范進考中舉人的故事,樂瘋了。

那是因為考上舉人,就已經是官了,一般都是縣裡輔助縣長的小官,但是,也很厲害了,能夠吃上皇糧的人都是有數的,所以,當官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老百姓最多隻能當個吏,一輩子也當不了官,但是舉人直接就是官了,可見考上舉人,實際就是讀書人一飛沖天的過程,至於考上進士,那就是鯉魚躍龍門,奧特曼變身了。

舉人的特權包括,中舉後會發一些盤纏供你進京考會試,每個人有三次機會會試,如果三次都沒考中進士,那就給一個小官做,每月都會按時領取俸祿,並且見一般的官員都不用下跪。


史論縱橫

明清時期“科舉必由學校”,讀書人要想當官,必須考中秀才,然後一步步考舉人、進士。在那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有幸考中進士的。那些沒考中進士的舉人、秀才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儘管中不了進士令人遺憾,但是考中秀才和舉人已足以安慰人心了。因為單是秀才和舉人就享有許多特權,這些特權可以讓他們過上相對體面、舒適的生活。歸納起來,他們至少有以下五種特權。

一是免除差役。只要考中秀才,按明朝的法律規定便可免戶內二丁差役。要知道明朝時期差役負擔是相當重的,一個擁有二十畝田地的中農,一輪到差役,都可能傾家蕩產。因此,免除差役對於時人來說,無疑是非常現實的受益。

二是可以購買奴婢使喚。明朝制度規定,平民百姓是不得豢養奴婢的,《大明律》明確寫著:“庶民之家,存養奴婢者,杖一百,即放從良”。可以使喚奴婢,是秀才、舉人尊貴身份的象徵。

三是享受法律上的優待。明朝初年的律例規定,進士、舉人、貢生、秀才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雖然這一規定後來沒有貫徹,但是舉人、秀才們還是可以受到法律的優待。比如當秀才犯了法,地方官在學政革除他功名之前,是不能對他用刑的。如果犯的是輕罪,便只告知學校加以處分了事。

四是免糧。明朝法律規定秀才、舉人可以免糧,廩生每年還可以從國家領取為數不少膏火銀。更過分的是,有些秀才和舉人仗著自己可以免糧的優勢,將地主的錢糧掛在自己的名下,幫助地主豁免,從中牟利。

五是禮貌待遇。明清時期的秀才和舉人是地方士紳階層的重要組成人員,他們與地方政府一同管理著地方事務,是地方的管理階層。明制規定,庶民見了士紳要用官禮謁見,而士紳們見了官員不必下跪。


與書居

明清時期的秀才和舉人,享有不同的特權,舉人考試層次高於秀才,所以,特權也高於秀才。


一.明清 時的讀書人,在未考取“生員”(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稱為“童生”,“童生”也是需要參加童子試考取的身份資格,俗稱“白衣”。

你看,《水滸傳》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就是一個沒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歲白髮老翁讀書人,未考取生員(秀才),也是童生。

明、清時,科舉考試的縣試、府試、院試錄取者為生員(秀才),鄉試錄取者為舉人,獲得不同的功名、入學、教學、出仕為官等特權。

二.秀才:縣試、府試、院試(省學政主持的考試),童生參加考試,錄取者稱為“生員”,俗稱秀才,始獲得功名;縣試、府試、院試第一名稱“案首”。

生員分為廩生、增生、附生,廩生可獲得政府膳食供給待遇,相當於現在大學公費生;增加錄取名額的增生、附加錄取的附生則沒有這個待遇,相當於現在大學擴招的自費生。

生員中選拔出優秀者,可以入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者稱為貢生,為貢生中的優貢,相當於現在保送讀研;不同於恩貢、蔭貢等憑特權進入國子監的貢生。

秀才只是取得政府膳食供給,拔貢,入縣、府學,向上層次考試的資格,不能出仕為官;

秀才還有一個特權,可免除差徭,見官不跪拜,訴狀不經縣吏,直接呈送縣官。

秀才向上考試不第,可搞教育辦私塾、文臣武將幕僚、府州縣為吏、賬房管家、代寫書信訴狀修譜等謀生。


二.舉人:鄉試,省級舉行考試,生員(秀才)參加考試,錄取者稱為“舉人”,民間習稱老爺,第一名稱“解元”。

舉人高於秀才,特權當然比秀才高多了,除取得向上層次的考試資格外,還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特權待遇,因此,中舉後,有些土財主、富豪會給好處,將土地、人口依附於中舉者,以逃避賦稅徭役。

舉人高於秀才,還有更大的特權,就是可以出仕為官了,多是擔任府、縣教學、主簿一類的八、九品級的佐官,亦有出任知縣主官的,但是很少。

舉人相當於現在省級地方公開招考領導幹部,錄取並任職領導職務,或後備幹部繼續培養教育,向更高層次——國家輸送人才。


你看,《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高興、激動的瘋癲了,可見,舉人的特權、待遇之高!

讀書人,考個秀才、舉人,享受特權,也是可以聊慰十年寒窗苦!


z山海

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這是古代讀書人最高的兩個願望。


那會考一個秀才,比現在考一個博士要難多了,我們可能受各種戲說的電視劇影響,覺得秀才是個很普通的角色,在影視劇裡面經常被調侃的角色。

但是實際中秀才的社會地位很高,在明清時期,秀才的考試要三年一次在所在府考試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地級市去考試,一般中的名額一個縣有10-20個左右,比現在考個博士都難。


看中秀才後,就相當於脫離了平民階層,首先你本人可以免除勞役,而且你的家人也有兩個人可以免除。同時也可以減免稅糧的繳納。而且可以見到地方官不拜,有事兒可以遞出名帖面見地方官。而且會有人聘請你去給私塾當老師,或者你可以自己在家開私塾招生,家裡有個小康的生活是沒問題。

如果你還能更進一步,當上了舉人,那就厲害了,平時有生活補助,還會資助你去參加會試,去考進士,如果三次都烤不中,可以去吏部“大挑”,如果你的五官長得比較好的話,那就可以授予了七品縣令,或者八品的縣尉等官職,只要不出什麼意外最後混到一個五品的廳級幹部是沒問題的。


新鮮資訊集散地

書中自有黃金屋,明清的秀才和舉人都有特權,秀可以憑藉著自己的特權混個溫飽,而舉人可以憑藉著自己的特權成為一個土財主。

窮秀才,但混個溫飽沒問題。在明清時期一個考個秀才已經很不簡單了,基本脫離了平民階層,他有免徭役、見縣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如果每一年縣學考核的最高一級廩膳生員,還可以享受國家補助。同時,秀才可以成為私塾先生,可以收取學費,養家餬口還是沒有問題的。

舉人已經開始稱老爺了,在明清時期舉人是相當了不起的,混得好的話,不用考進士,就可以為官,這也算舉人的特權之一。除此之外,舉人還有免徭役免稅的名額,這一條可是天大的好處,大量的百姓為了免徭役免稅直接向舉人獻地,成為舉人的佃戶,而舉人一句就成為了大財主,而且還有國家的補助,可謂衣食無憂,安心學習,繼續考進士。

總之,在明清時期秀才和舉人都是已經是特權階級了,脫離了貧民身份,生活因身份的改變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古人要讀書考功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