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講話」加強方誌館建設,讓地方誌“立”起來

加強方誌館建設,讓地方誌“立”起來

——在首屆全國方誌館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王偉光

(2018年5月29日)

各位代表、同志們:

今天,在中國最美溼地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石油基地、古代軍事家孫武故里的山東省東營市召開首屆全國方誌館建設經驗交流會,我代表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以下簡稱中指組)向各位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國廣大方誌館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要求,總結開展方誌館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和第五屆中指組成立以來全國方誌館建設取得的經驗及其不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方誌館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內涵、新要求,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在新的、更高起點上,進一步推動全國方誌館建設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讓地方誌“立”起來,為全國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誌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就地方誌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規劃綱要》,對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作出了科學的頂層設計。2016年3月“加強修史修志”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2017年1月《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臺,地方誌工作被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2017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出臺,地方誌工作被納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任務之中;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為地方誌事業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地方誌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愈加明顯,地位愈加突出。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下,第五屆中指組及其辦公室牢記使命,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認真履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職責,帶領全國地方誌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劉延東副總理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要求各級機構突出地方誌政治性這一主題,將憲法修正案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落實到地方誌工作中去;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等載入憲法的重大意義,緊緊把握歷史脈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開拓創新。中指組及其辦公室立足地方誌工作實際,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精神對全國地方誌事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指導意義,提出樹立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以我為主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等新論述對地方誌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進一步明確方誌人在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所肩負的新使命,深入探索並著力實踐全國地方誌事業進入新時代的具體內涵,提出“一納入、八到位”的總要求,把2015年確定為調研年、培訓年, 2016年確定為頂層設計年, 2017年確定為督查落實年,把2018年定為攻堅年、質量年,凝心聚力,久久為功,堅定不移地推進和落實“兩全目標”,大力拓展地方誌事業發展格局,摒棄“一本書主義”,開拓志、鑑、史、館“四駕馬車”並駕齊驅,志、鑑、庫、館、網、用、會、刊、研、史“十業並舉”新局面,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動地方誌從一項工作向一項事業轉型升級。

一、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方誌館建設成效顯著

在我國,方誌館建設是新生事物。方誌館作為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的重要依託和新的增長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的積極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的成就。

第一,注重頂層設計,為各級方誌館建設提供方向指引。

中指組及其辦公室積極推進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狠抓落實,嚴格督查,堅定不移地推進和落實“兩全目標”,並結合實際大力拓展地方誌事業發展格局,認真研究解決制約方誌館事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堅持規劃引領、堅持依法治志、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質量標準,在頂層設計、法治建設和行業規範建設方面,不等待、不觀望、不懈怠,開創了全國方誌館建設全面開花的新局面。

為指導、規範全國各級方誌館建設,2017年6月,中指組印發《方誌館建設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對各級方誌館建設的功能定位、申報立項、設計佈局、建設發展等做出明確規定。《規定》出臺時間雖然不長,但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比如在山西省方誌館、內蒙古方誌館、洛陽市方誌館的立項申報、建築面積規劃等過程中,在廣西方誌館重新啟動二期建設工程中,《規定》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實現了各館順利立項和功能升級。

與此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和地方誌機構也出臺一系列相關規定。2017年6月,北京市出臺《關於加強北京市方誌(地情)館(室)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1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方誌館建設管理規範》;《江蘇省地方誌工作條例》列入江蘇省政府2018正式立法項目,等等。各級相關規定的出臺,有力保障了方誌館建設的規範化、標準化。

第二,推進方誌館建設,讓地方誌“立”起來。

近年來,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國方誌館建設戰略佈局、落成數量、建成面積、館藏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方誌館迅速躋身於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重要文化機構之列,並日益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誌系統不僅啟動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體系的方誌館建設,還開創性開展了國家方誌館分館建設、方誌館合作基地、驛站等多種探索模式,例如今天開館的國家方誌館黃河分館暨東營市方誌館面積達2萬平方米;河南省和鄭州市聯合申報的國家方誌館中原分館建築面積達35850平方米;廣州市方誌館建成全國首批6所高校地方誌分館和全國首批27個方誌驛站,北京市方誌館掛牌北京市首個離退休幹部活動基地,等等。另外,還有2萬平方米的山西省情館、1.7萬平方米的內蒙古方誌館已經立項;天津市、河北省檔案方誌館正在立項申報中,遼寧省的方誌館圖書館共建、吉林省檔案館方誌館共建正在項目招標中;特別是山東,2—3萬平米的山東省方誌館新館建設已經獲得省政府領導同意,正在積極推進,率先提出方誌館建設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到2020年方誌館全部建成達標等,可喜可賀。截至今日,全國已經建成各級方誌館597家。隨著各級方誌館建築規模的擴大和分佈於全國各地的方誌館數量規模的激增,方誌的形象從千百年來的“平面”紙質書籍,向有獨立空間、兼具地情展示等多功能的“立體”轉變,地方誌在新時代“立”了起來。

第三,深挖方誌館功能,讓地方誌“活”起來。

第四,推進數字方誌館建設,讓地方誌事業“熱”起來。

二、總結經驗,明確目標,致力推動方誌館可持續發展

五年來,全國各級方誌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充分發揮地情展示功能,不斷加強館藏資源體系、信息平臺建設,工作開展卓有成效,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概括地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方誌館建設的基本原則。

五年來,在第五屆中指組的帶領下,各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從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方誌館建設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按照《〈全國地方誌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的實施意見》等法規文件要求,切實把包括方誌館建設工作在內的地方誌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當成一項重大的政治工程、戰略工程、文化工程和固邊工程來抓,為開展地方誌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二,爭取各級領導充分重視是方誌館建設的重要保障。

經過五年來的建設與發展,方誌館已經成為地方誌工作的重要延伸和地方誌事業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陣地。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在充分認識方誌館功能、定位基礎上,進一步樹立並強化建設方誌館的陣地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眼光,深刻領會並嚴格依照《規劃綱要》提出的總體目標和《規定》提出的建設要求,將方誌館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建設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加以統籌推進,確保了方誌館建設從立項選址、經費保障、設計施工、展覽展示、收藏利用等方面得以順利推進,並通過地情展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後世留下堪存堪鑑之記述,更好地實現地方誌工作的時代價值和歷史價值。

第三,“四個中心”是方誌館建設的時代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來做好工作,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2015年,中辦、國辦專門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各級方誌館作為集地情展示、收藏保護、編纂研究、專業諮詢、信息服務、開發利用、宣傳教育、業務培訓、文化交流等功能於一身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決定了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成果,是方誌館建設與發展的基本定位。因此,各級方誌館建設要著力強化辦館特色,突出全方位地情展覽展示功能,建成“地情展示中心”;加大收藏保護力度,建成“地情文獻收藏中心”;加快方誌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步伐,著力構建從國家到省、市、縣的多級方誌館服務網絡,建立健全需求反饋機制,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性的服務形式,建成“數字地情服務中心”;深入推進地域文化研究與交流,充分發揮平臺、陣地作用,建成“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集中塑造方誌館服務品牌,在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充分發揮出全國各級方誌館的能量和作用。

第四,讓方誌“立起來、活起來、熱起來、強起來”是新時代方誌人的使命擔當。

當前全國方誌館建設形成了一定規模,積累了一定經驗,方誌館隊伍不斷壯大,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但是,由於各地區對“一納入、八到位”的認識程度不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地理環境等差異大,一些地方還存在對建設方誌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四個中心”定位把握不到位、方誌館建設工作進度進程不一等情況。當前方誌館事業正處於繁榮發展的大好機遇期,從嚴從高要求,改進和提升的空間很大。我們要以此次會議的召開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思考、研究解決帶有全局性、根本性、普遍性的問題,認真謀劃好方誌館事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高舉旗幟,久久為功,在新時代全力開創方誌館建設新局面

2018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的紀念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全國方誌人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開疆闢土、開拓創新,進一步推進地方誌事業全面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力度,開創新時代地方誌工作新局面。下面,結合當前全國地方誌工作及方誌館建設情況,我談幾點意見。

第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方誌館事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地方誌系統要結合地方誌工作實際,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地方誌事業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方誌館建設工作提出的歷史性課題,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方誌館事業帶來的歷史性變革,樹立強烈的時代性、創新性和人民性。明確方誌人在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中所肩負的新使命和新擔當;明確地方誌事業發展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方誌館建設工作應堅持聚焦主業,夯實地方誌的存史功能;應堅持圍繞中心,強化地方誌的資政功能;應堅持服務社會,拓展地方誌的育人功能。

第二,要樹立方誌文化自信,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化惠民、文化強國做出方誌人的貢獻。

要從地方誌與文化、傳統文化的關係入手,深刻領會樹立方誌文化自信建立的時代價值,明確建立方誌文化自信不僅對方誌館高質量建設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文化自信的進一步增強、對於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全國地方誌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努力發揮主力軍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立足為當前服務,著力圍繞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下工夫、做文章。大力推動流動方誌館設施建設,實現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建立靈活機動、惠及基層群眾的服務網絡,推動方誌館服務向基層、社區延伸;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建立閱讀、觀展激勵計劃,加強推廣,研究用戶需求和行為習慣,提高服務效率;抓住重點環節,推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與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相通;主攻高峰,重點打造行業有亮點、全國有影響的品牌活動項目。

第三,要有紅線意識,堅持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及自身建設安全不動搖。

當今時代,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際間的競爭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軍事、政治、經濟等“硬實力”的競爭,而更多包含了文化、外交等“軟實力”的競爭。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對外交往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維護本國文化安全。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醜化、汙衊之能事。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應通過實體方誌館和數字方誌館建設,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正本清源,還歷史之本來面貌。在實體方誌館基礎建設方面把好安全關,在文獻收藏保護上切實加強規範化管理,進一步提高方誌資料的安全性、保密性和規範性;在數字方誌館信息安全方面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確保文化的長治久安。

第四,要因地制宜開展方誌館建設,強化質量第一意識。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地情、民情差異較大,方誌館建設一定要密切聯繫當地實際,避免“一刀切”。要在不違背脫離《規劃綱要》指導精神前提下,充分尊重和發揮地方政府、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方誌館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謹記“質量是一切事業發展的根基”,方誌館建設要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和方誌館應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解決方誌館建設不充分不平衡發展的問題,致力於推動方誌館體系建設,完善方誌館定級、運行評估制度,開放共享信息資源,加強館藏文獻文物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利用,發展智慧方誌館,引導重點方誌館向國際先進場館行列邁進,支持基層中小館提升辦館、辦展水平,積極推進館際交流、區域協同發展,與相關領域跨界融合、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整體推進,多措並舉,推動方誌館建設從高速度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

第五,要開展智慧方誌館建設,從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轉向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數字化時代使方誌館建立與觀眾緊密聯繫的紐帶和施展創新的平臺成為可能,建設由方誌館、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構成的智慧方誌館是未來方誌館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智慧保護使文獻文物永久保存,智慧管理應對龐雜數字信息,智慧服務以公眾需求為核心。我們要在實踐中創建業務協同系統:一是基於系統性的方誌館業務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標準規範設計、共享式的業務服務框架、先進合理的技術架構來構建智慧方誌館平臺技術支撐體系,避免信息孤島、重複性信息化建設;二是基於共享型的業務框架,業務可以不斷開展,系統不再無限擴張,可以匯聚平臺上關於人、物、財、數據等資源,以項目的目標管理、里程碑設定、信息管理的新型組織模式,建立起適用於方誌館特點的標準化、流程化、一體化的業務管理機制,建設館藏文獻文物數據庫系統和智慧管理平臺,實現編目賬、影像賬、保管賬、保護賬、資料賬等五賬合一的管理體系以及文物文獻的數字化保護;三是智慧型服務系統,包括大數據中心統計與智能分析,同時物聯網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和物等通過新方式連在一起,藉助多媒體、虛擬現實、工程技術等提升手段,為觀眾、讀者創建人性化、動態化的地情信息諮詢和地情觀展環境。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過去的成績和經驗已成為歷史,站在新時代,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呼喚未來!地方誌的未來正需要全體地方誌人凝心聚力、不負重託、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向世界奏響我們前進的號角,為歷史寫下我們這代人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全國方誌館界同仁齊聚一堂,召開首屆全國方誌館建設經驗交流會議,這在方誌館建設史上,乃至在中國方誌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我預見,百年之後,方誌館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的歷史見證館。人們在這裡,就會看到今天的我們,是如何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攻堅克難,銳意進取,開闢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並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