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知名專家學者縱論鄭新融合大發展

6月8日上午,鄭新融合發展論壇在河南新鄉市平原示範區成功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河南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鄭新深度融合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說融合之路:攜手走過15年不平凡歷程

鄭州與新鄉雙城融合發展,剛好走過了15年的不平凡道路。 2003年,河南省提出在黃河北岸建設新區,實現“鄭州東移,跨河發展”的戰略構想。由此,邁出了鄭新融合不斷向前發展的步伐。2006年5月,新鄉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橋北新區; 2010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新鄉平原新區;2013年12月,更名為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2016年,推動鄭州與新鄉等深度融合,首次寫入省十次黨代會報告;2017年6月,省委省政府將平原示範區定位為鄭州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按照中等城市(50—100萬人)標準進行建設。

黨的十九大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之一,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河南新鄉搶抓中原城市群、鄭州大都市區、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機遇,形成了“規劃引領、交通先行、產業協同、功能互補、節點突破、統籌推進”的發展思路,努力把新鄉建設成為鄭州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市和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15年時光,鐫刻著兩地民相親、心相融、產協同的深深印記。如今,在國家、省市發展戰略的支撐下,鄭新深度融合進入了協同發展的快車道。

談融合之效: 新鄉全方位深度性對接鄭州

鄭新融合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近年來,新鄉市委、市政府圍繞推動鄭新融合發展,在基礎設施、要素配置、體制機制、項目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鄭新融合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

一是精心謀篇佈局。積極對接“三區一群”戰略,堅持將城市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修復、汙染防治五篇文章一起做,把“三帶三區兩城十鎮”作為鄭新深度融合發展的主載體,加強與鄭州的深度對接,著力解決新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三帶”是鄭新產業帶、沿黃生態景觀產業帶和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三區”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建設河南自貿區新鄉輻射區,“兩城”是鳳泉區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和延津縣主題森林城,“十鎮”是結合新鄉文化旅遊資源,以產業為支撐,建設一批特色小鎮。

二是突出交通先行。構建鐵路、高速、公路全面互通的鄭新融合綜合交通體系,包括10橋20線(含7條高速、7條公路、4條鐵路、1條輕軌和1條管廊)的跨黃河通道,建設與鄭州密切相連的大都市區北部綜合交通樞紐。

三是強化產業協同。一方面積極承接鄭州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綠色產業轉移,另一方面找準新鄉的比較優勢,積極培育和引進,做大做強新鄉的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大都市區產業分工。

四是促進生態互補。充分發揮沿黃生態景觀、南太行等自然資源優勢,著力把沿黃生態景觀產業帶打造為集產業發展、生態觀光、文化旅遊、休閒農業於一體的經濟綜合區、休閒度假區,成為全面對接鄭州大都市區的重要平臺;加快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鳳泉區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延津縣主題森林城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化、大體育產業,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後花園”。

論融合之見: “五大一體化”,推進鄭新同城化

在主旨發言板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鄭新立從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結合自身研究,發表了獨到見解。

“舉辦這樣的論壇,很有意義,也很有新意。”他說,鄭州新鄉,緊鄰黃河,隔河相望,地勢平坦,產業發達,人文厚重,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目前,推進鄭新同城化的條件已經成熟,同城化發展可實現優勢互補,收到1+1>2的效果。

那麼,鄭新同城化應在哪些重點領域發力?曾經多次深入河南新鄉等地調研的鄭新立,以“五大一體化”給出自己的答案——

產業發展一體化,圍繞名牌產業和優勢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如汽車、機械製造、食品。基礎設施一體化,進一步擴大兩城之間的交通能力。比如,可以考慮通過新建黃河大橋或地下穿黃隧道等方式,促進交通更加便利。科研攻關一體化,加強兩城科研能力的協調,實施聯合攻關。人才培養一體化,圍繞培養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加強兩城教育資源整合。城鄉發展一體化,建立兩城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體制,帶動鄉村振興。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許正中從人才、創新、科技三個視角,提出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區域發展戰略,推動鄭新深度融合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鄭新深度融合發展,需要啃下哪些硬骨頭?王永蘇認為,加快新鄉與鄭州之間交通網絡的一體化、高速化;加快產業對接,實現錯位發展;鄭新開焦統籌協調,加快黃河生態帶建設;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王永蘇建議,借鑑京津冀協調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建議省裡成立高規格的鄭州大都市區領導協調機構,統籌協調鄭汴焦新許的一體化融合發展,統一制定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協調發展機制,區內各市建立相應的對接機構和機制,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主導產業錯位發展,大幅度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全省全國全世界的生產要素向心集聚,使之成為中原崛起更加出彩的主要支撐和強力引領,形成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之後的第四增長極。

一條河,兩座城,越融越親,越融越同城。鄭新深度融合是區域協調發展大勢,勢不可擋,自然離不開鄭州市的協同呼應。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俊峰在講話中表示,加快鄭新融合發展,是推動中原城市群和鄭州大都市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選擇,也必將造福兩市人民。下一步,鄭州市將與新鄉市一道努力,在加強對接中不斷拓展和豐富交流合作的領域和內涵,加強規劃對接,推動交通聯接,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功能對接和資源共享,推進生態共建,儘快形成“1+1>2”的組合疊加效應,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領作用。

“我們以‘依鄭聯新、錯位發展、率先突破、區域隆起’的融合思路,積極融入省重大戰略的示範區和改革創新的試驗區,力爭早日建成鄭州大都市區新興增長中心和中等城市。”平原示範區黨工委書記鹿建宇說。

最後,鹿建宇還談了三點期待,一是建議鄭州市借鑑濟南市做法,跨河發展,形成兩岸齊頭並進、均衡發展態勢;二是將平原示範區納入河南自貿區拓展區,為鄭新融合發展打開對外開放的廣闊通道;三是期待鄭新黃河大橋早日實現對所有客車免費通行,在鄭新黃河大橋和花園口黃河大橋之間修建一座連接示範區與鄭州東區的黃河大橋,使示範區至鄭東新區車程縮減至十分鐘以內。

新聞背景:

鄭新融合發展大事記:

2003年,時任河南省委主要領導提出在黃河北岸建設新區,實現“鄭州東移,跨河發展”的戰略構想。由此,開啟了鄭新融合不斷向前發展。

2016年,推動鄭州與新鄉等深度融合,首次寫入省十次黨代會報告。

2017年,國務院批覆的《河南省建設中原城市群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把平原示範區與鞏義、新鄭、滎陽、長葛作為新興增長中心,按照中等城市標準進行建設,發展成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活力新城。

2017年8月,新鄉市與鄭州市共同簽署《鄭州市人民政府與新鄉市人民政府加快鄭新融合發展框架協議》,鄭新深度融合協同發展進入快車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之一,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在歷屆新鄉市委、市政府推進鄭新融合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新鄉抓住中原城市群、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的機遇,科學提出了“規劃引領、交通先行、產業協同、功能互補、節點突破、統籌推進”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鄭新深度融合,努力把新鄉建設成為鄭州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市和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同年,《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草案》指出,未來鄭州將“北聯”新鄉,探索跨黃河的聯動發展,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

2017年,新鄉市與河南師範大學共建鄭新融合發展研究院,組織召開座談會,聚集省內外專家資源,為融合發展把脈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