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農村的民風淳樸、村鄰鄉舍間的關係也非常融洽,所以人際交往上肯定非常簡單,其實,農村的人情禮往也非常有講究的,從一些農諺中我們都可以略知一二。下面這兩句關於農村為人處世的農諺放在今天也不過時,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

農村老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再近的親戚,如果三年都沒有來往,那麼關係也沒有那麼親近了。在農村地區,家族就是各種各樣的親戚連接形成的,所以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農村不斷髮展,家族的觀念也弱化了不少,除了必要的事情,農民朋友間走親戚的頻次也越來越少了,即便是新年也不例外,也是提點東西過去,就回來了。

農村老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但是這句話對現代生活也是有一定意義的,現代生活節奏快,一年甚至幾年不回家已經是一種常態了,對於常年在外地打工的農民來說,不要走親戚了,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見過幾面。長時間不聯繫,與家人的關係一定會變淡,當親也不親,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還是要抽出時間去陪自己的父母,陪自己的孩子,免得生分。

農村老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十里路莫問飯,二十里莫問宿

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是有十里以外居住的親戚來家裡做客,就不要問要不要吃飯,要是有二十里以外的客人來,就不要問要不要住下,這是什麼道理呢?過去農村交通不方便,出行基本都是靠步行,所以十里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感到,一路上舟車勞頓的,怎麼可能不餓呢。這個時候主人就不要問要不要吃飯了,直接準備就是了,而二十里路回去就天黑了,過去農村也沒有什麼路燈的,如果叫人家摸黑回去,這也太不厚道了,所以也不要問要不要住下,直接收拾房間就好了。

農村老話:“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在現代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如果農民朋友在城裡買房子了,家中的親戚過來,最好就是準備好飯菜和房間,因為來回也是很累的。同理心,農民朋友早就領悟到了,要更理解別人的處境,為人處事就會更順利一些。

這就是今天介紹的兩句農諺,其實與別人相處好並不難,對於家人朋友要投入時間去好好經營,同時對待親戚朋友也要抱有同理心,體會別人的難處,這樣一來,相信你的人際關係一定不會太差,農諺中的道理還有很多,現實的意義也很大,值得我們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