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那一年盛夏,千树万树绿意渐浓,古旧的洛城散发着葱茏的气息。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市井的喧嚣使得洛城的朝气愈加茂盛。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只是这人来人往间,有多少错过,又有多少遇见?这熙熙攘攘中又有多少终于流散风中的故事?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他四十有半,正是名扬天下,风光无限之时。他有天生之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豪气冲天,心比山河壮阔。放眼全唐,哪个不知其人,哪个不闻其名?此次到洛阳来,确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人生如此复何求?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他也是慕名而至的一个,只是,他那么独特。他比那人小十一岁,此时正蹭蹬不遇,困守洛城,有心济天下却无力出洛城。闻知才名兼具的那个人业已来此,他便欣然前往。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后人都知道这两人,前者是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后者是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前者豪放洒脱,后者忧郁多思。两人一个是火,一个是水,看上去并不能相容。是啊,苦和甜是不可以和谐与共的!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可是,世上的事偏偏不是人们预想的那样。年长十一岁的他和年轻沉静的他相遇了。这团火没有显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杜甫也没有因他的才名而唯唯诺诺,也没有泼冷水。相反的,他们惺惺相惜,人才惜人才也。后来又有几次相遇,两人的情谊世人有目共睹。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两个完全相反的人,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却出人意料的适合。常有人因为性格不合而分离,我却想说这是借口。没有所谓的性格不合,只有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不了解。李白早已听闻杜甫之名,知道他”结交皆苍老“;杜甫也早就知道李白的盛名,他从李白的诗歌中知道他这样的人绝非“蓬蒿人”。他们的相遇,在那个时代,刻下深深的一笔。李白杜甫互赠诗文,虽然后来李杜再未相遇,但是杜甫经常写下满是情谊的诗句,纪念他和李白那短暂而隽永的遇见。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洛城仍是古旧模样,盛夏的千树万树也还在竞相泛绿,但是没有人说起,洛城和新树不相融。相反,人们说这样的洛城,真的很有味道。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我说,世上的所有相遇都恰如其分。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恰如其分,世间的相遇都是如此

编者注:图片来自网络,图中的不一定是洛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