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從哪裡來的?

風的神識

有關匈奴的記載,史書最早見於《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說這個匈奴人,是夏朝君主的後代,其祖先名曰淳維。在堯舜時期,他們分為山戎、獫狁、葷粥等部落,在中原以北的蠻荒地帶生活,從事畜牧業,跟隨牲畜的走向而遷徙。

這是中國史書第一次正式的記載這個民族,而此後的歷代史書,包括《漢書》,幾乎都照搬這一段記載。因此,在中國的官修正史裡,有關匈奴人的記載,一直沿用著司馬遷的記載,也就是說,他們和漢人本來是一支,只不過近千年的畜牧生活讓他們變得與漢人勢不兩立了。

匈奴人第一次進攻漢地,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他們的一支——犬戎,在漢人的帶領下長驅直入,殺掉了周幽王並且俘虜了褒姒,要不是秦襄公救了周王室一命,可能五胡亂華要提前一千年。

潘多拉魔盒打開以後,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在自己相互攻伐的同時,都必須提防著北方那個恐怖的敵人,那就是匈奴人。著名的長城,就是這一段歷史的明證。秦統一六國以後,安排數十萬朔方軍並且大修長城,足可以見到當時秦王朝有多重視匈奴人。

漢朝建立以後不久,冒頓單于就給了劉邦一記悶棍,差點就包了他的餃子。因而幾十年後,漢武帝拼盡打光全部子彈,也要北擊匈奴,把匈奴人趕走。

只是四百年後,劉淵帶著獰笑,又把這些還給了漢人。



青言論史

匈奴從哪裡來的?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說法,我覺得我還是要來給大家剖析一下了。

我們先看史書記載是怎麼說的:

1、《史記》記載: 匈奴人先祖是夏王朝末代皇帝夏桀的遺民。



2、《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3、《山海經·大荒北經》稱: 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



4、根據《史記》記載,有學者就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



5、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則作了一個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期的獫狁,春秋時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的所謂匈奴。



6、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族,統稱為匈奴。



7、近代學者蒙文通、黃文弼認為,鬼方、葷粥、獫狁是古代披髮左衽羌族,林胡、樓煩、義渠才是胡服椎結的匈奴的前身。



8、還有岑仲勉認為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為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秦始皇之前,還未遊牧至中國北


部。

我們作為現代人,即不是學者文人又不是考古學家,只能參考之前的歷史來判斷了。但是即使如此,歷史記載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我們這些後來人更加的摸不清方向。

所以,綜上所述,匈奴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要真正去追朔的話,可能要從黃帝開始查了。既然歷史文獻有記載,我認為自然有它們存在的道理,只是有可能,他們所有的述說都存在一個關聯性還沒有打開而已。如果一旦打通了這個關聯性,一切都會真相大白!我真心希望考古學家們能再次發現具有價值性的資料來解開這個謎團。

好了,我要說的也只有這麼多,至於真正的答案還是等待專家們的結果吧。同意和不同意我看法的,都可以給我留言和評論,歡迎大家積極踴躍的討論,謝謝!


螞蟻陪著大象去旅遊

匈奴肯定不是夏的後裔,《史記》裡這樣記載:

周王朝的祖先在夏王朝衰落時向西方遷徙,在西戎的地盤建立了城邑。300多年後,周首領亶dan父時期,受到戎狄的攻擊,被迫遷徙至西岐建立新城邑,正式稱周。發展100多年後,西岐逐漸強大,首領姬昌討伐西邊的畎quan夷。後10多年,武王姬發伐商,建立雙都,鎬京和洛邑,驅逐

戎夷於涇、洛之北,並命令他們稱臣入貢,曰“荒服”。就是驅逐離王都2500裡遠。五服:甸服、侯服、鋖服、要服、荒服,每500裡一服。



如上,

西戎部落和周部落長達500多年的拉鋸抗衡,直到武王成為天下共主時,成為周王朝後才第一次有能力打服西方戎狄。(名稱變化:西戎——畎夷——犬戎)

後來周王朝勢衰,西戎部落又不老實,周穆王又西征,把西戎趕得更遠,所謂荒服不至。

周穆王後200多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申侯借犬戎兵殺周幽王於驪山下,秦襄公救周,周平王離開鎬京去了洛邑。




以後60年,

山戎越過燕國伐齊國;後44年,山戎又伐燕國。兩次都是齊國(齊釐公、齊桓公)出力驅逐山戎。後20餘年,山戎又伐洛邑,一番折騰(周襄王還娶了狄女),最後晉文公才擺平。(名稱變化:山戎——戎狄——戎翟——赤翟、白翟)

晉文公攘戎翟,居於河西圁、洛之間,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霸西戎

就是春秋時期,齊國、晉國、秦國三家霸主才遏制住了西戎和北狄的侵擾。

中原和西、北的夷拉鋸戰一刻沒有停過。

戰國時期,諸夏強勢征戰,對西戎和北狄吸納的吸納,屠殺的屠殺,驅逐的驅逐。直到戰國七雄,秦吞併義渠再拒更加西北的戎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北破林胡、婁煩。燕將秦開(秦舞陽爺爺)造長城以拒胡人。

當時是,冠帶七國,而三國邊於匈奴。這個時候第一次出現匈奴的名稱。後來秦始皇統一華夏,北擊匈奴。



由此,匈奴是哪裡來的?

就是和華夏文明原本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的,卻不訓華夏禮制,不事農耕,只會放牧遊獵的犬戎和山戎這兩民族或者N多個這樣的部落群。持續越1000年的拉鋸戰後,被驅逐到塞外的那幫蠻族,匈奴的第一祖先就是犬戎,第二祖先就是山戎(主要是晉國北方的山戎既 林胡、婁煩之戎,白翟、赤翟),被打被驅逐後也會抱團取暖走向聯合。而東胡的祖先主要是燕國北方的山戎。

另外一個重要的佐證,就是匈奴人的部落圖騰是狼,也可以說是犬,犬戎之所以被稱為犬戎,也是因為他們的部落圖騰是犬。這樣更好說明匈奴人是犬戎的後裔。而犬戎絕不是夏的後裔。


歷史北極星

所以問題來了,同樣是一本書的記載,匈奴可以以此認定為自己的歷史,而書上同樣記載著的中華夏王朝卻有人說沒有實物佐證,只有文字記載,可能不存在,這說的通嗎?

回到匈奴從哪裡來這個話題上,匈奴從哪裡,別總找史記中,山海經中的幾段話,我們可以放到與人類從哪裡來一樣的角度來看。人類的進化史從我們先有的考古發現來看,人類是從猿到人的,所以,匈奴也是有這樣一個同樣的發展過程,這個我想不會有人反對吧,總不能說匈奴是天下掉下來的。

眾所都知,人猿早期是穴居動物。當時的史前人類還不會自己建房子,最簡單的茅草屋也不會。是住在山洞裡面的,因為山洞不僅可以取暖,還可以保持火種,用火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大特徵。只有這樣的條件,才會使人類的進化成為可能,而大草原上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早期的匈奴人一定是從某個山區因為某種原因遷居過來的,而且是逐步從草原的邊緣,慢慢向草原的深處開拓,為什麼會向草原或向更深入的草原生存。一是邊緣的條件比深入的好。還有就是,這一定和當時其他的部落之間發生了某些變化聯繫在一起的。還必須認識的一點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幾千年前的草原和大漠邊緣,大致在現在中國甘肅的位置,所在和華夏文明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遙遠。淳維向西走個幾百裡,就到草原或大漠邊緣了。

所以,《史記》中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國王夏桀的遺民,向西遷移,這是有相當可信度的。當然,草原的邊緣很長,不僅有靠近中原的,也有靠近古歐亞,古印度方向的,甚至北歐方向,在向草原深處的發展中,人類祖先為了各自的生存條環境進行了多次交流、戰爭、合併、遷移,最終成長為大漠和草原上特有的民族,而且,草原上的民族並不是匈奴一個,還有許多,只是在某個歷史時間階段上,匈奴使這種民族融合到一個歷史的高度。“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


煙雲吐秀

夥伴們看我的頭像,是不是匈奴人,哈哈。我出生在關中平原一個叫“大荔”的縣城,“大荔”本身就是匈奴一支的族名。早年上廣州到戰友家玩耍。戰友家族的小孩指著我的鼻子說我是外國人。那麼匈奴從哪裡來的?

陝西韓城人司馬遷最有發言權。《史記.匈奴列傳》雲:“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

匈奴首先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他是許多大小部落的合稱。比如“趙家村”村裡麵人不一定都姓趙,但一定曾經或者現在姓趙的人家多。

遊牧民族匈奴人的活動範圍很廣,他們開始不是跟著太陽走,是跟著牛馬羊的屁股走,只有牛馬羊才能從風中知道青草的方向。正好夏商兩代那時候地球不冷,陝北、關中(司馬遷的故鄉)水草旺盛(詩經.關雎證明),匈奴人經常到此一遊,偶爾打打秋風搶劫(參見《易經》和《山海經》記載商周和草原民族的戰爭)。秦始皇舉國之力修萬曆長城,說明匈奴人很孟;漢武帝派特工人員竊取匈奴人的冶鐵技術、戰馬,說明匈奴人軍工發達;從匈奴人活動範圍考古出土的青銅器,說明匈奴的先進文明。漢匈戰爭全面開戰,史官世家司馬遷開始作《史記》,國際熱點匈奴的來源司馬遷給出答案。整個漢朝的知識分子沒有提出質疑,說明他們認可司馬遷的觀點的――匈奴夏之苗裔。

王國維說,司馬遷說得沒有錯。


現在夥伴們明白了吧,匈奴就是華夏先民一支。雖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懷疑精神是好的,但必須有足夠的學問、完整的考據。我相信二位大家司馬遷、王國維的權威,匈奴人就是華夏先民。所以我的出生地名“大荔”一直至今,呵呵。


王開江

匈奴是古代中國,生活在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一隻強大遊牧民族,歷史上主要活躍在我國的戰國-秦-漢這幾個時期,大概在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1世紀,直到漢朝大將霍去病北擊匈奴,徹底摧毀匈奴大軍,並一路追趕至今天蒙古國的肯特山,至此,匈奴就消失在我國的歷史舞臺上,不在出現強盛和統一的政權。


那匈奴是從何而來,關於這快,有幾點猜想:

夏朝後裔

在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中有提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苗裔也”,猜想,匈奴原為夏商交替時,夏朝的後裔,因為商朝的統治,被迫逃離中原,遷居到塞北大漠。這個猜想,在現今考古科學的驗證下,徹底被打破,因為匈奴人的骨骸與漢人,經過親緣匹配,毫無血緣關係。

蒙古西伯利亞草原遊牧

第二種觀點認為,匈奴本身就是生活在,現今外蒙古及西伯利亞的遊牧名族,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後各部落間相互兼併,並逐步進攻和奪取中原河套地區,對中原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威脅,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套,駐軍榆林,卻匈奴七百於裡,在秦朝末年,由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開創了匈奴史上最輝煌的帝國。

中西亞移居

第三種觀點認為,匈奴的祖先,發源於今天中西亞地區的遊牧名族,由於中西亞地區,物資匱乏,環境惡劣,而不斷向東遊牧,沿路整合兼併部落,不斷壯大,最後在蒙古地區,依靠先天的地理環境優勢,發展成自己的文化和國家。後期的考古驗證,匈奴人更多屬於白人血統,也考證了其從中西亞地區向東發展遊牧的說法。

其實在我個人的認知裡,早期覺得在中原文化的外圍,都屬於匈奴的一部分,只是各個朝代,所附有的稱呼不同而已,如東胡,義渠,鮮卑,北戎這些都可以算作匈奴。


以上是“刺桐蘇”個人的一點見解,定有諸多不足,歡迎大家點評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刺桐蘇

首先理順一個問題:匈奴是一個民族嗎?

匈奴和漢,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民族稱呼,而是國家政權的稱呼。成為民族的稱呼,是後世才形成的。漢人的民族來源有很多,如秦的西戎、周人、齊的東夷、魏趙的狄人、楚人、百越等,都是漢人的種族來源。

同樣匈奴有蒙古人種的南匈奴和印歐人種的北匈奴。因此,對於題主的問題:匈奴是從哪裡來的,就不能從匈奴的血緣入手去回答,只是回答:匈奴這個國家是如何形成的——因為戰國、秦漢時的匈奴是一個國家,並非一個種族。匈奴成為種族,和漢族的形成基本上是同一個時間: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是匈奴,南方的農業定居民族就是漢人。非常簡單的區分,以文化區分,不管你的膚色界限。


匈奴這個國家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回答匈奴國家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及西周初大名鼎鼎的西伯。

周文王姬昌只是其中一任西伯。春秋時秦穆公同樣也是西伯。西伯是西戎部落中共同的首領。有時候西伯會被稱呼為戎王。

在本文文章《西伯的歷史:是周文王姬昌的專屬稱呼嗎?》對西伯的歷史做了一個大概的講述,現摘錄部分:


作為西戎文明傳統的西伯,是以受天命(姬昌受天命)、行天罰(姬發突襲滅商)為核心觀念的。西伯、天子、戎王都是不同時期不同角度下的相同內涵的稱呼。
天子在中原秦統一後以皇帝的形式固化;西伯、戎王在蒙古草原原統一後,以單于、可汗的形式得以固化。”
“隨著中原戰國七雄對一統天下的野心和爭逐,西戎部落受到秦的打擊,慢慢的西去或者北上。但是西戎共主的傳統並未丟棄。由西戎部落慢慢融合而產生的新部落——匈奴產生了。

匈奴接過了西戎共主的傳統,成為新的戎王,即:撐犁孤塗單于,本質上的意義就是:天子。這裡的匈奴主要是指南匈奴。
當南方中原由秦始皇嬴政完成統一時,北方漠南的匈奴也由頭曼單于完成了整合、統一。”

現在來看秦國義渠和匈奴的關聯。在本文文章《戰國時的義渠就是秦漢時匈奴 莫頓單于或為秦宣太后曾孫》中提到: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和宣太后毒殺義渠王,伐殘義渠。

推斷趙國李牧和匈奴大戰發生在公元前264年到262這三年裡。趙國滅樓煩是在公元前297年。

從時間上可以推斷出,匈奴是不斷被秦、趙等國打擊遷走的堅持遊牧生活的戎狄部落在河套地區、陰山一帶重新組合而形成的國家政權。簡單說,戰國時的匈奴就是被驅趕出中原的戎狄部落後裔所重新組建的國家。

匈奴最初的聚集地在河套地區和陰山一帶,也符合秦趙打擊戎狄的歷史。

在秦國等南方中原國家爭奪統一時,北方的匈奴國家也開始在頭曼的統領下慢慢壯大和統一。在頭曼、冒頓、老上單于三代人的努力下,匈奴先後擊敗東胡、西漢、月氏三國或勢力,成為了蒙古草原上的霸主,伴隨著漢朝到終結。


歷史哨聲

先說離題遠點的話吧。

自先秦,秦,漢乃至以後更深遠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非常多傑出人才:李牧,蒙恬,王離,周亞夫,韓安國,李息,李廣,衛青,霍去病,公孫敖,竇固,竇憲耿龕,耿忠等等,可謂將星雲集。



不難發現這些人都有兩共同點,一都是軍事統帥或將領;二都因抗擊匈奴而青史留名。這些人的青史留名,都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有一個歷史跨度時間才長,綜合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悍,不亞於元帝國般的匈奴存在。



《史記》記載,“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相傳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人。始稱葷粥,周時稱獫狁,秦代才開始稱匈奴。



匈奴自淳維北遷起至漢武帝反擊匈奴止(之前都是隻是被動防禦),已有千年的歷史,其全盛時期(公元前209年至前128年),經歷冒頓單于,老上單于,尹犀斜單于,烏維為單于。基本相對於全秦至漢武帝反擊戰打響止,匈奴在被漢武帝連續反擊下,被趕出漠北,開始走下坡路,至竇憲第二次北征匈奴,匈奴在東漢重兵集團集團的連續打擊下,冰消瓦解,直至融合消亡。 至此中國古代幾百年抗擊匈奴的歷史劃上句號。



言兵者不止不兵家,論兵者不止兵書,歷史中的軍事戰爭、歷史中的風雲戰將,我們一起來還原,歡迎關注蝸牛篆圈。

蝸牛篆圈

在戰國爭霸的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公元前三世紀的秦朝編年史書上清楚的記載了匈奴這個名稱。匈奴人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沒有人能弄清它們的祖先是誰,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就這樣悄悄的出現了。匈奴人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的時候,似乎是到了蒙古高原之後才有人匈奴這個名字的。匈奴人的第一任單于是頭曼單于,當時匈奴部落聯盟的中心所在地是頭曼城,是今天內蒙古包頭市東。匈奴人乘著戰國末年中原戰亂之際,他們奪取了河套以南的地區。使得秦燕趙三國的邊境不得安寧。

匈奴人

匈奴人是從哪裡來的呢。有這樣一種說法是:《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氏之苗裔也。唐朝的《史記索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移居到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死去。他的兒子薰粥收繼了夏桀的很多個小妾,他們避住在北方的山野,跟隨著畜群遷移。這大概是匈奴人跟隨畜牧遷移,收繼婚制的源頭。中原秦朝滅六國之時,這支夏桀的後裔也繁衍成一個大族群,被稱為匈奴。但是王國維認為匈奴以及其他人北方民族的祖先,並非出自華夏。根據現有的考古研究發現匈奴人可能來自西伯利亞遷徙而來的部落聯盟,根據DNA分析測定,匈奴人與古漢人沒有血緣關係,後來的民族大融合,漢人與匈奴人通婚很少,匈奴對漢民族的血統影響微乎其微。

匈奴人

另外一種說法是,匈奴是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時,位於中亞和南俄人草原上歐語系遊牧民族,屬於白種人的一個分支。在遷徙的過程中融合月氏,樓蘭,烏孫,及其旁26國的白種人。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匈奴人在外貌與漢人有著巨大的差異。由於匈奴人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這個說法還沒有定性,但這也側面證明了這種說法。

匈奴人

根據現有的歷史記載和考古資料證實,早在公元前7到8世紀到時候,匈奴人就已經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匈奴的發源地是在草木茂盛多禽獸的陰山河套地區。這裡依山傍水,氣候適宜,是畜牧和狩獵的好地方。所以陰山一帶是匈奴社會經濟發展的搖籃地。


但是這裡氣候嚴寒,匈奴人們又遷移無常,這樣大大鍛鍊了匈奴人民的性格,能夠吃苦耐勞,善於騎馬射箭。



文軒春秋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沙漠,對於匈奴從哪裡來民間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 有人認為匈奴人是夏商交替之際,夏的後裔北上逃亡所形成的民族。

第二種提出了和第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匈奴人本來就是北方山戎獫狁、葷粥各個遊牧部落的統稱。

第三種觀點認為匈奴是來自西邊的遊牧民族,戰國末期以前都沒還沒有遷移,秦漢以後匈奴壯大了,兼併了一些部落,才和戎狄、胡人這些有關。

第四種幾乎把史書中記載的先秦時期許多北方遊牧部族都包括了在內,比如東胡、樓煩、林胡等。

第五種觀點以梁啟超為代表認為商周時期稱為鬼方、混夷、狁、獯鬻,春秋後稱為戎、狄、戰國時期稱為胡等都是對匈奴這個族群不同時代的不同稱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