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好技術:種完水稻種黑木耳,每畝淨利潤20000+!

致富好技術:種完水稻種黑木耳,每畝淨利潤20000+!

這種模式就是黑木耳-水稻水旱輪作模式!

茬口安排

致富好技術:種完水稻種黑木耳,每畝淨利潤20000+!

關鍵技術

一、水稻栽培技術

1.品種選用。選用中“中浙優8號”“雨優1540”等耐肥、高產、優質、抗病的雜交稻組合。

2.培育壯秧。播種前曬種1天,採用藥劑浸種,防止惡苗病和立枯病。催芽至露白時播種,稀播勻播。提倡採用旱育秧培育帶櫱壯秧。

3.合理密植。一般畝插1萬叢,株行距20釐米×30釐米。

致富好技術:種完水稻種黑木耳,每畝淨利潤20000+!

4.科學施肥。黑木耳生產後,將1/3廢菌棒進行還田處理。基肥每畝用水稻專用肥40千克或碳銨25千克加過磷酸鈣30千克。第一次耘田時每畝追肥施尿素5~10千克、氯化鉀7.5~10千克。破口期畝施15:15:15複合肥10千克作穗肥。

5.水漿管理。插秧後薄水護苗,前期淺水促櫱,當總苗數達穗苗數80%時開始擱田控櫱,擱苗要多次輕擱。灌漿期乾溼交替壯籽,不要斷水過早,黃熟期幹擱,促進成熟。

6.病蟲防治。及時做好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螟蟲、稻縱卷葉螟、稻蝨等病蟲害預防工作。山區較易感染稻瘟病,關鍵要抓好苗期和齊穗期的稻瘟病預防。

二、黑木耳生產

1.品種選擇。選擇抗逆性好、單片、耳片小、形狀好、色澤黑、產量高的“黑山”新品種。

2.科學配方。

培養基按雜木屑79% ,麩皮15%,棉籽殼5%,紅糖0.5 %,石灰0.5%配方。木屑要求粗細搭配,以2/3粗木屑搭配1/3細木屑為好。麩皮要求新鮮、不結塊、乾燥、無黴變,以中粗、紅麩皮為好。

3.拌料裝袋。按配方比例稱好主料和輔料,先將麩皮、棉籽殼、紅糖、石灰等輔料混合,棉籽殼應預溼,攪拌均勻,後將主料木屑堆放在乾淨的水泥地上,一層主料一層輔料堆放後進行幹拌一次,然後加水到基料中,反覆攪拌2~3次,培養基含水量55%左右。拌勻後及時裝袋。

致富好技術:種完水稻種黑木耳,每畝淨利潤20000+!

4.滅菌冷卻。一般採用常壓蒸汽滅菌,滅菌時每灶數量以5 000袋左右為好,料袋堆放時層與層、棒與棒之間須留有一定的空隙,確保蒸汽暢通。滅菌開始前幾小時,火力要猛,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溫度上升至98~100℃,保持18~20小時。滅菌結束後,當灶內溫度自然下降至60℃左右,將料袋搬到消毒後的通風、陰涼、乾淨場所,並蓋上塑料薄膜,按3~4克/立方米的氣霧消毒劑煙燻進行自然冷卻。

5.接種養菌。用接種箱接種,套袋培養,室外蔭棚養菌,養菌場地在菌棒移入前2天進行殺蟲和消毒。以一字型或“#"字型堆放菌棒,注意避光。發菌初期的3~5天,室溫控制在26~28℃, 15天后應注意散堆,防止堆內溫度過高而燒菌。

6.刺孔催耳。菌絲長滿耳袋時刺孔,注意不要在料與袋壁脫空或已汙染部位刺孔。每支菌棒上刺孔180~200個,呈“品”字型均勻分佈。完成刺孔後及時散堆,加強通風,創造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條件,促進菌絲恢復及生理成熟。刺孔催耳養菌時間一般為2~4天。

7.出耳管理。以稻田作耳場,使用前應徹底清理耳場四周及場內的雜草、稻樁,每畝用25~30千克生石灰浸泡24~48小時後,翻耕,暴曬3~4天做畦,畦高15~20釐米,寬1.5米,畦與畦之間要留有排水溝,畦床需平整,畦面上覆蓋薄膜和稻草、編織袋、黑白膜等防治雜草。床架用鐵絲接拉網,噴水設施架空,在菌棒排場前對耳場噴水增溼。催耳最適溫度為17~23℃,催耳關鍵是拉大晝夜溫差和增加空氣溼度。耳片長大後,可朝菌棒噴水,掌握“乾乾溼溼、少量多次”的原則。

8.收乾製。待木耳朵片充分長大,邊緣舒展軟垂、肉質肥厚、耳根變細時,即可採收。採收時要採大留小,採前應停水。採收一潮耳結束後停止噴水,讓菌棒菌絲恢復生長7~8天,管理方法與第一潮木耳相同。採下的耳片要及時晾曬,晴天直接暴曬乾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