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蒙古軍團遠征歐亞過程中沒少流血,每破一城必將城中百姓屠戮殆盡。當時整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蒙古刀兵的腥風血雨之下。不管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還是老弱年邁的老人,抑或是善於溜鬚拍馬的官員,一律逃不過蒙古軍的屠刀。雖然屠城對蒙古軍遠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放到整個人類文明來看,這種暴行任誰也無法接受。

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不管對方是敵是友,只要是敵方陣營的,一律殺之。但有一類人卻能夠逃過蒙古人的屠刀,並不是蒙古人大發善心繞過此類人,也不是這類人本事超群,能在百萬軍中來去自如。而是因為蒙古軍遠征極其需要這類人,就像他們需要馬匹一樣,此類人簡直成了蒙古軍團遠征途中賴以維持的生命線,他們就是匠人。

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匠人,通俗點說就是手藝人,比如木匠、鐵匠、瓦匠、銅匠等,蒙古人並不是欽佩這類人高超的手藝,而是因為他們需要匠人的手藝。蒙古軍遠征需要大量的攻城器械,另外由於連連的戰爭,武器的損耗相當之大,兩軍僵持是更需要修建大量防禦工事。這些都需要用到各類能工巧匠來幫蒙古軍完成。更重要的是,匠人還算比較好控制,譁變的概率較小。

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到了元朝建立後,蒙古人停下了征戰的腳步,這些匠人對戰事也沒有用了,但對新生帝國的建設,匠人們仍能起到重要作用。於是元朝政府設立了匠戶來統一管理這批人。元朝的匠戶不能接民間百姓的活,他們由元政府供養者,只能從事元政府指定的兵器製造、工程建設等活。元朝實行嚴格的民族等級制度,漢人的地位很低,但作為匠戶的漢人社會地位就比普通漢人高很多。

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但是如果你認為元政府尊重匠人,那就很傻很天真了。元朝的匠戶大多來自蒙古遠征時的戰俘,元政府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匠戶的管制。在元朝,匠戶出身的子弟,長大後只能繼承父業,想跳槽謀求更高發展,除非皇帝特批,不然這輩子只能老老實實當個手藝人吧,而且要在元政府的監視下幹活。

蒙古軍屠城只留一種人,結果被明朝撿了便宜,如今日本也視若珍寶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被元朝管制了近百年的匠人的生活也開始愈發艱難了,於是很多匠人開始投奔起義軍,由於這些人的手藝經過了近百年的錘鍊,從軍之後對推翻元朝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對匠戶實行比較寬鬆的政策,想繼續幹手藝活的明政府一律接納,想改行求發展的明政府也不限制,自此匠人的流動性加大了,同時留下來的匠人也為大明朝的建設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