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風物|熊嶽火山公園小記(上)

熊嶽火山公園小記(上)

作者 楊德君

火山公園位於熊嶽古城西北五六里處,距我父母家也大體如此,公園圍繞著火山而建。這火山,據說是一座休眠火山,至今仍在緩慢抬升,高不過二三十米,周遭不過一公里,稱其為山,實在有些誇張,不過正應了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營口風物|熊嶽火山公園小記(上)

山小,公園亦小,卻極像一首雋永凝鍊的小詩,主題突出,構思巧妙,語言精練,令人流連忘返,玩味無窮。整個公園,緊緊扣住“火山”這一主線,所有的敘述、描寫、修飾、鋪張和誇耀,就連細節刻畫都絲毫不離這個主線,叫人不由自主地為設計者、建造者的匠心獨具而拍手稱道。

以火山作為整體格局的核心內容,把有鳳來儀、鳳凰涅槃的故事糅進構思,說丹穴山的鳳凰,不遠萬里,舉翮而至,在此浴火重生,莫名小山一下子變得神奇起來。想想看,那“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清泉不飲”的百鳥之王、神奇之物不僅是美的化身,更是德的載體,竟然翩翩而至,來此涅槃,此地該是怎樣神奇了得呀!傳說中的鳳凰,每五百年就攜帶著人世間的痛苦、災難,赴火涅槃,浴火重生,把幸福、健康、快樂帶回人間。這美與善的化身,總使人為之傾心。以此作為公園的主題,構思何其巧妙啊!

建設者,在公園大門的設計上就別具匠心,令人稱奇。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上,七根巨大石柱呈微微弧線形一字排開,猶如一彎新月,又有點像牌樓,但卻沒有頂兒,石柱上面橫貫一根石橫樑,橫樑之上不知依何人墨寶雕刻的“火山公園”四個大字,飄逸俊俏,猶如鳳凰飄舞的翅膀,與石柱、石樑一樣均為漢白玉質地,潔白無暇。中國的古典建築,一般在柱體上彩繪或雕刻著翔龍和雲飾,這裡的七根大石柱上卻鏤刻著飛舞的鳳凰和彩雲圖案,連門左右的大型燈飾也都是鳳凰造型,緊扣主題。

透過公園鏤空通透的大門,可以看見依山體斷崖而建的三層圓柱形建築,硃紅色,是鳳凰的頭部和身體;兩翼展開,既是鳳凰的雙翅,也是山體的護牆,又是上山的梯道,整個建築就是一隻衝破火焰,展翅高翔的鳳凰形象,而且在圓柱形建築上還彩繪著鳳凰浴火涅槃的神話故事,叫人在登山之前就一目瞭然這山、這園的主旨。圓柱體建築的正面安裝了音樂噴泉,每到晚上,夜幕降臨,廣場上聚集了遊玩休憩的民眾,音樂噴泉便打開,燈影搖曳、音樂嫋嫋,在燈光和水霧的交織處,圓柱形建築上的鳳凰真的有扶搖直上,展翅飛舞的感覺。主體建築的兩邊,順山坡種植了檜柏叢,檜柏叢的中間還栽種了不知名字的紅色樹叢,紅綠相間,把圓柱形的主體建築映襯得十分美麗。

沿著漢白玉階梯拾級而上,只需三兩分鐘,就可以登上山頂。說是山頂,竟很平坦,一座規模不大飛簷翹脊的硃紅色中國古典式樓閣便躍入眼簾,樓閣只有兩層,頂部置有斗拱,既古樸典雅,又小巧玲瓏。抬頭望去,樓頭黑漆匾額上碩大的鎏金字格外顯眼:“海嶽樓”,樓閣雖小,但藉著山勢,也有幾分雄偉之氣。站在樓下,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東面連綿逶迤的群山,西邊浩渺無際、熠熠閃亮的大海。

假如能登上樓頂,極目遠眺,山勢海韻必然更能瞭然。海嶽樓的正反面各有一幅對聯,詞句和書法都很有韻味,正面對聯是:“紫氣東來燕繞雕樑火石山涅槃浴鸞鳳,紅霞西映仙居華地海嶽樓風雨洗庭筠”,背面對聯是:“納山宇峻德上善若水躬書蒼原擁蘭吐翠,融雲天毓慧下自成蹊臻繪古城沁芳播馨”。描繪了海嶽樓瑰麗的氣象。硃紅色的樓體雕樑畫棟,門楣窗角也依慣例彩繪了梅蘭竹菊、花鳥山水。除此之外,還不忘主題,彩繪了鳳凰涅槃的傳說。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6年第2期

營口風物|熊嶽火山公園小記(上)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