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市三週年:從中國版Twitter到社交媒體全平臺

三年前的這一週,紐約處在倒春寒中;四月中的天氣,居然飄起了大雪。而紐約股市同樣處在一片低溫中,科技公司股價一個月間平均下跌了一到兩成,當時還在穩健增長的Twitter市值更是縮水了四分之一,IPO市場更加表現疲軟。

微博上市三周年:从中国版Twitter到社交媒体全平台

而微博就是在這樣的寒冷中逆勢上市的。選在這個時候上市,的確需要勇氣和自信。雖然大盤並不理想,但微博的表現卻相當不錯。上市首日微博收盤大漲19%,報收於20.24美元,市值41.2億美元。我當時就在納斯達克交易所,親歷了這支中國社交媒體第一股的歷史時刻,也見證了微博高管們在首日交易中從表情緊張到輕鬆微笑的整個過程。

微博上市三周年:从中国版Twitter到社交媒体全平台

上市之時的微博,月活用戶是1.4億,移動端佔比70%,日活只有6600萬,2013年實現營收1.88億美元。不過,雖然當時微博已經起步四年半,但與社交媒體的領頭羊Twitter相比,依然有著明顯的差距。微博董事長曹國偉在上市儀式上提出了幾大承諾:要給投資人帶來更多回報,要提升微博的利潤率,加強移動化步伐等。

微博上市三周年:从中国版Twitter到社交媒体全平台

在上市之時,微博還是一個剛開始商業化的、單純的實時信息網絡。上市時候的標籤也是“中國版Twitter”。當時的微博的內容載體還是圖片與文字,用戶需求主要圍繞著獲取信息,尤其是引發熱議的公眾事件;用戶大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商業化變現手段主要是阿里投資之後帶來的中小商家廣告。

微博上市三周年:从中国版Twitter到社交媒体全平台

三年時間過去,如今微博股價已經站穩50美元,市值突破100億美元。截止去年年底,微博月活用戶連續十一個季度增長,達到3.13億,同比增長33%,其中90%屬於移動用戶,單是去年就猛增7700萬。日活用戶達到1.39億。無論是市值還是用戶基數,微博都已經與Twitter基本持平,處在一個規模。

儘管微博的商業化規模依然與Twitter存在差距,但與三年前相比已經有著迅猛增長。得益於高活躍度用戶基數和多樣化商業模式,2016年微博實現營收6.558億美元,同比增長37%;淨利潤增長211%,達到1.08億美元。曹國偉的上市承諾,如今已經一一兌現。

那麼,上市後的這三年時間,微博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才能造就了這些業績?

首先,微博在上市之後,明確提出了要把微博構建成一個信息打平臺的未來發展戰略,提出了扶持自媒體、培育垂直生態、幫助用戶生產和獲得信息的內容生態平臺戰略。

在這一戰略中,內容是絕對核心。為了繁榮內容生態,微博通過幫助自媒體吸引粉絲、打造品牌獲得營收的一條龍服務,在每個垂直領域都培育出數以萬計的自媒體。微博稱之為打造共贏生態的賦能戰略。另一方面,微博還吸引了超過3萬多家專業媒體的入駐。

給予自媒體足夠的支持、激勵和幫助,才能生產出豐富的內容,才能吸引到足夠的用戶活躍度和新增用戶規模。單是去年10月的數據,每天微博自媒體發佈的視頻就高達32萬個,直播26萬場,觀看人數達到538萬。而每月閱讀量超過10萬的“頭部用戶”(大自媒體)就有34萬。

其次,在過去三年,微博實施信息大平臺發展戰略中包括了三大下沉舉措:從原先的社交媒體平臺下沉到更多的垂直細分領域,從原先的注重名人大V下沉到更多的中小V與自媒體,從原先的一二線城市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

得益於這些戰略的順利實施,如今微博已經從此前主要圍繞著熱點公眾事件的實時信息平臺,擴散到包含旅遊、科技、汽車、電影、時尚、娛樂、軍事、電商、體育等數十個細分垂直領域的實時信息+社交興趣網絡。去年年底的數據顯示,微博已經有20多個垂直領域的閱讀量超過100億。

也正是得益於下沉舉措,微博自上市以來的活躍用戶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其中,自媒體的功勞不可磨滅。數據顯示,2016年微博“頭部用戶”的粉絲增長63億,這意味著微博上80%的新建社交關係都圍繞著“頭部用戶”形成。

再次,微博過去三年一直在持續拓展自己的年輕用戶群體,不積極拓展短視頻和直播這樣的全新載體。得益於微博平臺的大樹,微博投資的秒拍和一直播已經佔據了這兩大社交媒體新領域的主導地位。去年12月,微博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長713%;而移動視頻業務已經連續11個季度助推微博MAU增長超過30%。

市調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微博月活用戶的高價值用戶比例高達76.3%,而且明顯呈現出高學歷、低齡化的特點。擁有大學以上高等學歷的用戶佔比高達77.8%,30歲以下青年群體在微博用戶中佔比達到80%以上。而在女性用戶中,最為活躍的則是21歲以下的年輕用戶。

而在用戶分佈方面,一二線城市在微博用戶的所佔比例也逐步降低到41%,三四線城市所佔比例達到了56%,四線以下城市用戶佔比達到30%。經過三年的市場下沉,微博已經不再是一二線城市用戶的輿論平臺,而成為覆蓋全中國大小城市及農村的、以年輕用戶為主的社交媒體全平臺。

正是因為微博在社交營銷方面的巨大潛力,微博營收已經連續九個季度實現盈利,利潤率從9%持續上升到36%。營收也從上市前2013年的1.88億美元急劇增長到2016年的6.56億,其中移動端廣告收入佔比從上市時的31%上升到68%。值得一提的是,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微博的品牌廣告營收增長逐漸超過了中小企業廣告增長。這意味著微博的營銷價值正不斷得到大廣告客戶的肯定。

那麼,未來微博還有哪些潛力可以挖掘?

現在的微博,已經從一個和Twitter相似的微型博客平臺,轉型升級為一個社交媒體全平臺,一個綜合性的興趣社交傳播平臺。如果用美國產品形態來闡述的話,現在的微博是Twitter+Instagram+Youtube,內容載體涵蓋了文章、文字、圖片、短視頻、問答與直播。

而且,與發展初期的BAT相似,微博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平臺屬性:擁有具備規模效應的海量用戶基數,連接不同邊的用戶,實現海量用戶的穩定同邊增長,帶動廣泛合作與廣告商家數量的跨邊顯著擴張,幫助用戶基於自身興趣與需求獲得資訊與服務,協同合作商家和廣告客戶實現營銷效果和商業利益。

不過,微博依然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遠遠沒有達到自己的潛力。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微博在互聯網用戶中的滲透率只有37%,遠遠低於電商、視頻和新聞的滲透率(分別為64%、75%和84%)。這意味著微博內容向垂直領域的滲透有助於微博繼續擴大潛在目標用戶群。

巴克萊的研報預計,雖然微博移動端月活用戶去年年底同比增長90%,達到2.82億,但依然只有手機QQ空間的一半,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年輕用戶和三四線城市仍然是微博未來用戶的增長主要來源,微博也一直在加入新功能以吸引年輕用戶,例如本週剛剛上線的類似Snapchat和Instagram Stories的視頻分享功能“故事”。

相對於微博MAU的迅猛增長,微博的商業化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根據廣告收入和MAU平均值,目前微博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僅為0.5-0.6美元,遠遠低於Twitter和Facebook的1.5美元和4.7美元;即便是以亞洲區衡量,Facebook的ARPU依然高達2.1美元,是微博的近四倍。這個巨大的差距意味著微博依然還有明顯的價值變現潛力。

下一個三年,微博會迎來怎麼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彩蛋:納斯達克見證微博上市時候的自己。

微博上市三周年:从中国版Twitter到社交媒体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